昨日,西南政法大学和重庆大学的校园网上,遍布祈福话语,这些,都是送给在海地地震中遇难的中国驻海地维和警队队长、校友赵化宇,这个河南小伙的大学和研究生七年时光,都是在重庆度过的。
重大4年
1990年9月至1994年8月
机械工程一系机械设计专业
“这是他给我寄来的在海地的照片,多精神。”昨日,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学生办公室主任姚贵明,在网上看到驻海地维和部队遇难者名单里“赵化宇”的名字时,还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常给辅导员写信打电话
姚贵明当时是赵化宇的辅导员,他保存着赵化宇的两张照片。一张是拍摄于16年前:全体同学都拍完毕业照后,赵化宇拉过老师,单独留下了这张照片。另一张,是寄自“海地维和任务区”,上面还写了“新年快乐,万事如意”,邮戳显示到达重庆的时间是2007年2月12日,刚好还差五天就过春节。
姚贵明说,赵化宇很懂得感恩。大学毕业后,他回到河南工作,那时候没有短信,但是赵化宇在过年过节都会写信给他。后来,有了手机,赵化宇就改为打电话、发短信,春节、教师节都会如期收到短信,写自己的进步,每次最多的还是些很多感谢的话。
1996年,赵化宇考取西政研究生时,还专程来看姚贵明,第一句话就是“我又回来了,这下子离学校和老师都近,以后就能常过来看看了。”
学习打工社团一把抓
在机械学院的档案室里,存着一份赵化宇1990年12月20日写的“困难补助申请书”:父母身体不好,兄妹多。冬天到来,寒风阵阵,父母寄来的钱不足以用来防寒,特申请困难补助30元。
姚贵明说,他算得上是“全能”,学习、勤工俭学、学生工作一把抓。机械一系课也非常多,四年下来最少都有70多门,但是因为家里条件不好,他一直在学校勤工俭学,做家教,给老师画图。不仅如此,他还先后担任年级学生会主席和系学生会主席。
“成绩好,学生工作有创意,点子多。”姚贵明记忆犹新,当时他带领学生会,组织了系里的学生到当时的2路车站服务,维持秩序,扶老携幼上下车过马路,帮忙给公交车做清洁。
还不仅如此,那个年代学校没有网络,学生活动单调,唯一的休闲方式就是参加在食堂与活动中心的舞会。但是,重大当时还是工科为主的院校,女生少,赵化宇于是负责联系了重师和川外,邀请外校的同学们一起联欢。
爱和同学吃串串
“真是不敢相信,我去年到北京出差,他还专门出来请我吃饭。”现任重庆大渡口区外经贸委主任的黄玉杰,和赵化宇同届,那时候是分团委学生书记,两人合作特别多。在他的印象里,赵化宇沉稳、内向,特别踏实,什么事都宁愿自己吃苦,比如,系里每月都要发校报,他经常一个人挨个寝室发,而不是指派人。
黄玉杰说,赵化宇有个爱好就是跑步。一般晚自习教室关灯是10点,然后同学们就都回宿舍睡觉了,只有他到操场跑步,有时候要跑一个小时,读书的几年都在坚持。
“他也爱吃辣,喜欢吃重庆火锅,烫串串。”后来,赵化宇再次回到重庆读研究生时,两人还经常相约吃饭,但因为钱不多,只好街头吃串串过瘾。
西政3年
1996年9月至1999年7月
先读双学士再读硕士
“今天早上,在电视上看到赵化宇的名字,我的心一直在疼!”西南政法大学的龙光美老师,从海地大地震发生的这几天,她一直在祈祷赵化宇和他的战友们平安生还。
元旦前给“龙妈妈”拜年
“汶川大地震也有生还的奇迹啊?”龙光美老师怎么也不相信元旦节前才给自己打来电话拜年的赵化宇就这样不在了。
龙光美老师是赵化宇在西政读研究生时的辅导员。“他从来不叫我老师,总是亲切叫我‘龙妈妈’。”龙光美老师说,师生感情像母子一样,多年以来都常通电话,前两个月还在电话里聊学校的趣事,聊他三岁多的儿子。
“元旦节我打电话过去想问候一下,但他在执勤,后来又专门回电话过来拜年。"龙老师说,问及他在海地的情况,他只是说条件比较艰苦,但工作还是很开心,也很顺利,不用担心,哪知道半月后就出事了呢?
当年唯一双学位考研者
“那年50多名法学双学位本科班的同学,他是最优秀的一个。”这是赵化宇在西政读双学位时的辅导员刘萍的回忆。
刘萍昨天告诉记者,赵化宇在学校上学的时候,表现平凡而踏实,给她印象最深的有两件事:第一件事是,这名勤奋好学的小伙子入学后,就被同学们选为党支部组织委员;第二件事是,赵化宇在第二年就考入学校法律硕士班,是双学士班中唯一的一个。
昨天晚上,西政已经赶制了专题网站,让师生们可以悼念他。今天晚上,学校还将为这名“西政精英”举行悼念活动。
在海地常说重庆话
赵化宇的噩耗传来,也让万州区公安局的曾晓雪悲恸万分,作为我国首批赴海地维和部队警官之一,他与赵化宇有着不解之缘。
曾晓雪说:“在海地大家都说普通话或英语,单独在一起,大家都悄悄地说重庆话。”05年的春节,赵化宇因公来到海地,他与维和官兵们一起过节。曾晓雪回忆说,大家常一起聊重庆的生活,一说起麻辣烫就流口水。
记者 汤寒锋 姜莹 文 史宗伟 张质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