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战友追忆海地罹难警察:曾出书讲述维和故事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18日17:56  江南都市报
战友追忆海地罹难警察:曾出书讲述维和故事
钟荐勤与妻子的结婚照

  钟荐勤 我们的英雄老乡

  我驻海地维和警察被埋遇难人员钟荐勤是南丰人  战友同事亲人回忆其生前点点滴滴

  1月16日,中方第二具失踪人员遗体在海地被发现。经现场辨认,确认为我驻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新闻官钟荐勤。

  钟荐勤,35岁,江西省南丰县人,云南边防总队政治部宣传处正营职干事。18日,记者辗转采访了钟荐勤的同事、好友、亲人,重现了一个硬汉形象。(引言)

  “回国的感觉真好,出门再也不用穿戴防弹头盔和防弹衣了。”

  ——钟荐勤第一次维和从海地回国时对妻子说。

  “回国的感觉真好,可以一手抱妻子,一手抱孩子。”

  ——当时身在海地的钟荐勤憧憬着第二次回家时想对妻子说。

  一份使命

  扛着摄像机在制高点拍摄暴乱

  “我不敢相信这个事实!”云南边防总队政治部宣传处干事朱圆媛边哭边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朱圆媛是钟荐勤的同事,她平时称钟荐勤为“钟哥”,心里却把他当成老师。工作中,“钟哥”在她眼中几乎就是全能。“会写,会拍,还会摄像,很能吃苦。我以前在边防一线工作,很早就认识‘钟哥’,因为边防警察的特殊性,他经常晚上办案,常常是几天不合眼。”

  对于钟荐勤在海地维和,朱圆媛印象最深的是“钟哥”奋不顾身。一名战友告诉她,“钟哥”在海地的太子港拍摄我国维和防暴队员执勤现场时发生暴乱,子弹嗖嗖乱飞。钟哥为了拍摄站上制高点。

  目前,云南边防总队政治部宣传处副处长范玉泉在其个人博客上撰文《兄弟,你应该还在》深切为战友钟荐勤祈祷。

  一首歌曲

  最喜欢唱闽南语歌《爱拼才会赢》

  钟荐勤的遇难,伤心的还有他的好友。李健伟,2007年从云南边防总队转业,以前与钟荐勤也是同事。2003年,两人一见如故,成为莫逆之交。精力充沛、无比热爱生命的汉子,是李健伟对他的评价。“公鸡”、“钟海归”等,是李健伟给他取的绰号。

  李健伟说:“钟荐勤是江西人,母亲是福建籍,所以他会说一些闽南语,卡拉OK时,他最爱点《爱拼才会赢》来唱,闽南语唱得娓娓动听。”李健伟最后一次见到钟荐勤是在总队老大院内,钟荐勤和怀孕的妻子正在用雨篷将车子罩起来,因为钟荐勤就要到海地去了,车子可能好久不用了。可谁也没想到,这竟然是李健伟见他的最后一面。

  一封家书

  妻子在他生前写了封《暖冬》的信

  才见叶落飞黄,又是风凉冬寒。这是钟荐勤妻子写给他的信开头的一句。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了她对丈夫的牵挂和爱,在文章中,妻子期盼丈夫归来时真挚地说:“宝宝依然熟睡,阳光明媚和煦,这是个暖冬……”然而,这个暖冬,因为钟荐勤的离去而变得异常寒冷……

  记者了解到,钟荐勤妻子也曾是边防警察,转业后在一所学校上班,从事行政工作。记者想与其取得联系,朱圆媛告诉记者:“嫂子心情很难过,希望大家不要去打扰。‘钟哥’去年6月13日第二次奔赴海地维和,6月17日,嫂子生下了宝宝。嫂子告诉我,‘钟哥’在海地给女儿买了3只小熊,要我和防暴队员说,帮忙把钟哥买给女儿的3只小熊带回来。”当说到这里时,朱圆媛泣不成声:“‘钟哥’连女儿都没亲手抱一下,亲一下。”

  一位作家

  讲述维和故事成了云南最年轻作家

  “值班之余,深夜在营地外边还不时响起零星的枪声。”作为一名维和防暴队新闻官,钟荐勤除了日常的工作,比起其他维和队员,他还多了一项工作,记录维和防暴队员的点点滴滴。钟荐勤历时6个月创作完成《唯有情牵》,故事以边防警官余枫和大学生干部文涛参加维和选拔引发的系列情感故事为主线,描述了当代边防警察在都市感情生活中的际遇与困惑。

  目前,这本20万字长篇小说《唯有情牵》,已由群众出版社出版发行。同是钟荐勤的战友,军旅题材的作家杨佳富说,读这本书的初稿时,就被钟荐勤细腻的手法和真挚的感情吸引,书中淋漓尽致地体现了钟荐勤对海地维和的“情牵”。

  李健伟告诉记者,钟荐勤是云南省作家协会最年轻的会员,他在闲暇之余喜欢写些文章发表在报纸上。

  一种抉择

  是先举枪还是先抬摄像机

  曾经与钟荐勤一起执行维和任务的西双版纳边防支队营职助理李严华,讲述了他与钟荐勤一同维和的经历。在此次第8支赴海地执行维和任务的防暴队中,钟荐勤属二赴海地。2007年12月那次赴海地的执行维和任务中,李严华和他参加的就是第6支赴海地执行维和任务的防暴队。

  李严华说,他与钟荐勤那一次不仅一起分在第6战斗小分队,而且两人的号码还相连,分别是237和238。由于钟荐勤在总队时就是宣传干事,加上参加执行维和任务时又是新闻官,更多的是收集资料和宣传的任务,所以跟随大家执行危险任务时就会面临险境,如果举起枪来安全就有保障,但可能丧失收集影像资料的最佳时机;但如果抬起摄像机来,又面临着生命危险。钟荐勤很多时候就是在这样的两难中抉择的。

  一个噩耗

  英雄的母亲已被接往云南

  据南丰县宣传部的工作人员介绍,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领导16日晚赶至南丰,在当地县委、县政府有关领导的陪同下,前往该县县城钟荐勤的老家,亲切看望慰问了钟荐勤的母亲等英雄家属。17日清晨7时许,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领导带着英雄的母亲前往云南,钟荐勤的3个姐姐也陪母亲一同前往。

  18日下午,记者来到南丰县钟荐勤的老家,家里只留下他的两个姐姐。记者了解到钟荐勤是1993年参军入的伍,1999年5月入党。先后在缉枪缉毒和宣传报道工作岗位上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3次。2007年12月至2008年8月、2009年6月至今分别被选入中国第6支、第8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钟荐勤有5个姐姐,父亲早在1995年因病去世,母亲是一名教师,现已退休。

  钟荐勤的四姐钟荣勤说,事发后她一直关注新闻,还在网上查那边的情况,得知消息后不敢告诉母亲,怕她受不了。坐在一旁的钟荣勤爱人汪小林称岳母是一个非常坚强的老人,只有钟荐勤一个儿子,当她听到这个消息后,整个人有一两分钟说不出话来。

  一个名字

  妻子等着他回来为孩子取名字

  记者了解到,钟荐勤同时还主编出版了画册《海地维和》。钟荐勤2001年结婚,为了工作一直没要小孩,直到去年6月他到达海地的第四天,女儿出生了,可远在万里之外的钟荐勤在妻子分娩时也无法陪伴在身边。

  钟荐勤的同学刘剑斌难过地说,没想到荐勤连自己小孩哪怕一秒钟都没抱过,这可能是他这辈子最遗憾的事情。钟荣勤红着眼睛告诉记者,小侄女到现在还没取名字,因为弟媳说要等他回来再取。

  英雄与本报的不解之缘

  当看到公布的在海地地震中殉职我国维和警察的名单时,记者始终不愿相信名单中的钟荐勤就是自己 “认识”的那位朋友。这位素未谋面的朋友给记者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记者有幸曾与这位英雄之间有过一段友谊。

  2008年1月,记者收到一个特别的短信,发件人就是钟荐勤,短信内容大意为他在家乡很喜欢看江南都市报,于是找到了记者的联系方式,想向本报投稿,让读者了解一下海地维和警察的情况,因为他自己身为一名海地维和警察的新闻官,觉得自己有义务记录和宣传战友们执行维和任务的出色表现。钟荐勤很谦虚,在短信中尊称记者为老师,并虚心请教稿件方面的问题。

  同年2月15日,钟荐勤给记者发来一封邮件,讲述了自己和战友们在执行海地维和任务的艰辛以及深深的思乡之情,还发来了4张珍贵的照片。

  稿件中,钟荐勤讲述了他和战友们报名参加选拔赴海地维和警察的艰辛过程,“去年(2007年)5月,公安部组建中国第6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的通知下达后,我报名参加选拔,仅在云南公安边防部队一万多名官兵中,符合初选队员条件的就达1200余人,对此,我和几名江西战友发扬了江西老区人民不畏艰难,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以顽强的意志通过了体能、射击、驾驶、外语、心理测试等科目的严格考核,顺利通过了支队、总队、公安部边防管理局、公安部组织的5次甄选。于 2007年7月正式成为第6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正式队员。并于2007年12月13日奔赴海地任务区执行维和任务。”

  钟荐勤还提到“到达海地任务区两个多月以来,我们面对的是动荡不安的政局,和每天发生的各类暴力事件和袭击的恶劣环境。在家乡正是寒冬时节,海地每天的气温却高达38摄氏度,在装甲车内的温度40多度,每天负重执勤的防弹头盔和防弹衣以及其他装备达45斤,任务区的勤务一干至少15小时以上,有的甚至全天24小时。我们用严谨敬业的工作作风展现了中国警队的良好形象,赢得了各国同行的赞誉。”

  在稿件的最后,钟荐勤写下“国际维和甘奉献,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远离祖国,远离亲人的万里之遥,我们将以更出色的表现,圆满完成维和使命,胜利凯旋,为江西父老乡亲争光!为中国警察争光!为祖国争光!”

  文/ 图 记者邹晓华 舒晓燕 (感谢《春城晚报》大力支持)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