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海疆油气:尴尬的国际合作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19日10:04  南风窗

  中国海疆油气:尴尬的国际合作

  文_邱兆锋

  据日本《读卖新闻》2009年12月31日报道,关于东海春晓(日本称“白桦”)油气田共同开发问题,其实早在一年半前中日达成的有关中方同意日企参股的协议中,就已明确规定了双方出资比例。东海油气田中,一般认为春晓气田蕴藏量最多,所以中日的舆论对此问题均非常关注。两国政府可能担心如果公开出资比例数字,会导致民意反弹,所以未公开。

  《读卖新闻》的上述报道只是引用多位匿名日本官员的说法,尚未得到中方证实。此消息出来后不久,日本共同社又报道《中国调查船未经许可驶入日本海上专属经济区》,更加深了两国民众的疑虑。而在稍早之前的12月9日,《读卖新闻》曾援引日本防卫省消息,称中国无视日本P3C反潜巡逻机的连日监视,大力推进春晓气田工程进度,高达百米的钻井井架已设置完毕,包括食物在内的大量物资被同时运至气田,随时可以着手开采。基于这一消息,《读卖新闻》最新报道得出了“因为中方已先行开发,所以出资可能过半数”的判断。

  中日之间就东海油气田共同开发的博弈,只是我国在海疆油气方面开展国际合作的一个缩影。据国家海洋局副局长王宏2009年7月30日透露,我国海洋石油资源量约240亿吨,天然气资源量14万亿立方米。这两个数字分别是2008年我国原油和天然气产量的126和184倍,可见我国海疆油气资源的价值。海疆油气资源开发的技术门槛相对较高,且多半会涉及海洋划界等外交问题,所以相关的国际合作是观察油气开发是否顺畅的一个重要指标。

  纵观我国海疆油气开发,主要在内海的渤海海域顺利开展了国际合作,共有6座油气田由中海油分别与雪佛龙-德士古、菲利普斯、康菲、科麦奇等国际石油公司合作开采,约占整个渤海油气田的1/3。但由于领海与岛屿主权纷争,中国向东和向南拓展海疆油气资源的步伐受到极大限制。在东海,日本对中国是否会“违约”单独开发一直耿耿于怀。而在占我国海域面积3/4的南海,随着越南、菲律宾等五国不断侵食西沙和南沙海域,中国的战略目标逐步退缩为确保海上能源生命线,而不是开发海洋经济,所以油气开采上甚少国际合作。

  东海油气田,日本“分杯羹”

  在海疆油气开发实践中,由于石油会在海床下流动,早开发者得益更多,所以往往是油田靠近哪国,哪国就先占先采。这一“潜规则”在中日东海油气田交涉中,明显有利于中国。

  这是因为,目前在东海已探明的6处油气田(断桥、春晓、天外天、平湖、冷泉、龙井)均较为靠近中国大陆。即便按照日方主张的“东海中间线”观点(春晓、断桥的储气区域“横跨”中间线,故应由两国共同开发),由于主要的钻井平台位于中方一侧,中方还是拥有主动权。何况,中国迄今并未正式承认日方的“东海中间线”原则有效,单独开发未尝不可。

  可是,基于种种考虑,中方作出了对日方的妥协。一是日方拒绝中方主张的“大陆架自然延伸到冲绳海槽中线”的原则。按日方观点,这个冲绳海槽只是大陆架上的一个凹陷,并不是陆架的终点,日本东面1万多米深的马里亚纳海沟才是终点,因此,中日共享东海大陆架,关于这片海底的油气权益问题应按其它原则协调解决。二是北京奥运在即,为了中日关系大局,中方不得已在“默认‘中分’原则”的情况下,于2008年6月18日与日本就东海油气田的共同开发达成协议。具体来说,就是双方将“设定一块区域”进行共同开发,而对于位于“中间线”西侧的春晓油气田,则是在其主权属中国的基础上,中国欢迎日企参加对春晓现有油气田的开发。此消息公布后,日本媒体“奔走相告”,宣称日本政府的外交策略取得了“胜利”。中国网民则开始埋怨政府作出了过多的让步,只换得日方承认春晓属中国。

  中日作出“共同开发”承诺后,时任日本外相高村称,启动事务性谈判应该不会花太长时间,日本舆论也乐观地预计双方会在2008年内开始谈判条约细节。然而,一年多过去了,双方关于共同开发的利益分配等涉及具体事项的谈判一直没能开始。日本一内部人士对笔者表示,一年多来,中方之所以对展开谈判“顾虑重重”,主要是面临来自中国军方的压力。

  2009年7月,东海问题再次“甚嚣尘上”。对于中国船只正常的维修保养作业,日方疑神疑鬼,如坐针毡。日本外务省对中国船只“停留”春晓油气田感到深切忧虑,要求中方不要实施开发作业等“有损信任的行动”。军事专家平松茂雄更在右翼媒体《产经新闻》上撰文称,不必对邻国有太多顾虑,果断扩充周边海域和上空的作战能力已是日本政府紧要课题。

  而民主党鸠山政权上台以后,也抓住一切机会催促中方进行实质性谈判。9月下旬,鸠山在纽约与参加联合国峰会的胡锦涛主席举行座谈,鸠山表示,无法理解近期中国在春晓油气田方面动向的真正用意,日本愿意东海成为“友爱之海”,而不是争吵之海。10月,鸠山在北京出席第二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期间,对温家宝总理再次阐述了上述观点。温家宝则说,东海问题很敏感,需要民意的理解和支持,间接回避了日方关于展开条约谈判的要求。

  11月,中国外长杨洁篪赴日,表示中方正就共同开发协调具体日期。对此,日本《朝日新闻》以《油田,毫无进展》为题,对两国外长会谈没有达成具体成果表示失望。12月,日本执政党民主党干事长小泽一郎访华并与胡锦涛会晤,日媒对双方并未触及东海油气田问题表示失望,认为民主党“媚中”。同月16日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日,日本外相冈田克也在与其的会谈中,再次敦促中国尽快开始缔约谈判。由于该谈判一拖再拖,永田町开始出现焦躁情绪,担心中国私下进行开采,令共同开发变成“竹篮打水”。日本舆论对缺乏外交经验的鸠山政权也忧心忡忡,怀疑其是否有足够的外交手腕在东海问题上与中国针锋相对,最大化日本利益。有分析指出,虽然鸠山给人的印象是“鸽”派,但在涉及国家利益时,不排除鸽子会变成鹰的可能。

  南海争议区,中国“交白卷”

  东海油气田问题是中日在海洋战略上冲突的一个侧影,也不排除日后会变成双方能源合作的纽带。与此相比,南海争议区的问题更为棘手,因为中方在那里没有像样的经济存在。

  据相关测算,整个南海的石油地质储量大致在230亿吨以上,被称为“第二个波斯湾”、“中国脚下的资源宝库”。但我国在南海的能源开发只是在北部湾、珠江口与海南岛附近“转悠”,对南沙深水海域、与东南亚国家有争议海域只是“望洋兴叹”。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越南、马来西亚、文莱、菲律宾、印尼五国则是“快马加鞭”,“如火如荼”地掠夺油气资源。据不完全统计,越、菲等国已经拉拢了包括埃克森-美孚、壳牌等能源巨头在内的200多家国际石油公司在南海有争议地区打下了1000多口油井,年油气产量高达5000万吨。

  说起来,早在1980年代,我国三大石油公司就已获得在南海争议区开采的国家授权,但由于政治因素和深海开采技术等原因,中国在那里的油气开发迄今还是一张“白卷”,未竖一口油井,未产一桶油。尽管1992年,中国批准美国的克里斯顿能源公司在万安北-21区块开采,但是克里斯顿公司在合同海域勘探时遭越南方面强烈阻挠,最终这项国际合作名存实亡。那之后,除了2002年《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和2005年中菲越三国签署的《联合海洋地震工作协议》等文本之外,我国提出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原则在实际运作中并无多少国家响应,导致南海出现别国“搁置与中国争议,与西方石油公司共同开发”的局面。

  随着中国经济对能源的胃口与日俱增,围绕海疆油气权益的博弈已成为中国周边外交的重要一环。日本是传统的能源需求大国,中日之间的博弈虽然暂时不会剑拔弩张,但这根脆弱的神经仍有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在南海,中国的燃眉之急是打破沉默,明确发展战略,采取实际行动加快领海区域的坐标定位。这其中,加快发展军事投送力量以及提高深海采油能力,是相辅相成的两大课题。同时,为减轻进口能源对黄金水道——马六甲航线的依赖,中国有必要建设通过缅甸、巴基斯坦的陆上能源运输大通道,并加强和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以应对突发事变。或许,这方面的成就,能够部分缓解中国在海疆油气国际合作方面的尴尬。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