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消息:海地地震发生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墨西哥记者国宇翔是第一个到现场的中国记者,前方的记者的工作是如何开展的?日常生活如何解决,以及正在海地参与营救任务的中方人员的日常生活如何安排?本网连线了国宇翔,了解最新情况。
主持人:海地地震发生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墨西哥记者国宇翔是第一个到现场的中国记者,这些天来,他一直不断地从灾区发回最新的报道,那么前方的记者的工作是如何开展的,日常生活如何解决,以及正在海地参与营救任务的中方人员的日常生活如何安排,我们马上连线国宇翔请他介绍一下。国宇翔你好,震后的海地各方面的条件都很艰难,在这么艰苦的地方采访,你现在的生活情况如何,吃、住、饮用水的问题如何解决?
记者:确实是这样的,海地本来就是世界最贫困的国家之一,这次大地震让海地更是伤筋动骨、雪上加霜。目前,饮用水、食品、药品、帐篷等等都是非常紧缺的物资。我在这边采访、后勤保障一直都是我们中国驻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提供的。在这里呢,吃、住、行还都是有保障的,防暴队队员也为我们提供了最大的采访方便。虽然是特殊时期,菜的品种没有以前的丰富,但是还是能够保障每顿三菜一汤,荤素搭配,营养还是很均衡的。饮水方面,地震发生后这也是我们最担心的问题,地震发生后不久,营地的供水就停止了。但幸好我们的储备水计划使用能够保证一周左右的供应,这还让我们心里有了些底。我记得是在震后的第三天,自来水开始限时供应的时候,我也是在那一天洗了震后的第一把脸。另外,我每次出门,防暴队都要派上几名荷枪实弹护卫,由于当地枪支泛滥,治安状况极差,这样对我的外出采访是最大的保障。主持人!
主持人:那么地震发生后,后方也一度与你失去了联系,那么目前你在海地那边的通讯问题如何解决呢?
记者:通讯问题是影响我们发稿的最大障碍。地震刚刚发生时所有通信信号完全中断,我在第一时间还想用手机给国内拨电话报告这里的情况,但是虽然显示有信号,但是反复试都没有成功。最后防暴队架设起了海事卫星电话,这样才在几小时后和国内联系上了。震后最初时间,我都是依靠这部海事卫星电话向国内发稿,报道这里的最新情况。这成为了我和国内联系的唯一途径。直到15号深夜,在前往联海团总部的路上,我无意中拨了一次手机,没想到竟然接通了。但是接下来,手机信号时断时续,打10次能通一次这就是万幸中的万幸。但是,还是要感谢海地的移动通信,16号凌晨,那条“中国国际救援队找到第一具中方失踪人员的遗体”的消息就是我通过手机向国内发回的口播。还是要感谢海地相关的工程人员,使这里的移动通信网络有所恢复。目前,我收到了国内通过包机送来的海事卫星电话,这也是我为在这里工作提供的最大保障。目前,通话还是可是多次拨打手机的,但是上网还是要依靠海事卫星,我希望互联网接入也能尽快恢复正常。主持人!
主持人:北京时间19日上午,北京首都机场举行了迎接八位遇难中国维和警察灵柩回国的仪式,而他们仍在海地的战友也观看了仪式,请你为我们介绍一下那里的情况。
记者:海地时间18号晚上9点40,在中国驻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营地的全体人员一同观看了8位在海地地震中遇难的中方人员的灵柩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电视直播。现场气氛凝重,当许多队员再次看到自己昔日曾经一同战斗过的战友的时候,已经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防暴队女队员杨斌,平时是个开朗、坚强的重庆姑娘,而在观看电视转播得时候,一直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她说,就是希望他们能够回来。看着这个营区,这整个都是李钦政委带着我们一砖一瓦建起来的,真的希望他们能够回来。说到防暴队的宣传干事钟荐勤,他的战友习惯叫他钟sir,王闻,此前一直协助钟sir一同负责防暴队的宣传工作,他就说,钟sir工作上是他的战友,生活上是他的老大哥,这几天,他接过钟sir手里的摄像机,这些物品给了他太多的回忆,他会一直咬牙坚持着,继续把钟sir的工作做下去,也要把整个的维和工作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