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课程揭秘:经济专题占半数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21日11:41  大众网-齐鲁晚报
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课程揭秘:经济专题占半数
在网上,《高层讲坛》一书已仅限部分城市购买。

  这是一张非常特殊的课程表,62次课,领域涉及法治、经济、党建、历史、能源、文化、民生等各个领域。

  这是一群特殊的“学生”。据《高层讲坛——十六大以来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重大课题》主编、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原副院长崔常发撰文称,每次听课的除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之外,还包括党中央、国务院相关机构的负责人及在京的各部委领导。

  这也是一群特殊的“老师”。授课名单上的125位专家全部是精心挑选出的各个领域的翘楚。

  仔细研读62次学习的课程表,可以很容易发现,几乎中国在行进中遇到的所有重大热点、难点问题在这里都有涉及。

  经济专题占到一半

  21世纪初的中国,正在面临一场全球化浪潮。体现在62次学习中,学习主题带有“世界”、“国外”和“全球”字眼的就有26次,占到42%。中央政治局通过集体学习,广泛地吸取世界各国在社保、政府服务、金融管理、安全生产、城市化等各方面的经验教训,提高治国执政能力。

  中国政府也一直注意提高宏观经济调控水平。体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经济相关专题成为所有主题中数量最多的。根据初步统计,经济相关课题占到31次,占总学习主题的50%。

  “法治”成为62次课程表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词。根据统计,有7次集体学习围绕法治展开,包括首次集体学习的宪法专题、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以及物权法、知识产权法等内容。

  此外,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话题,气候变化、非典、奥运等热点话题也出现在课程表上,成为中央政治局集体高度关注的内容。

  课题紧扣当前热点

  目前授课主题的确定主要有两个途径:一类是高层领导根据自己的关注亲自点题,另一类是由中共中央办公厅相关课题组人员根据当前热点问题进行筛选并报批。

  在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周弘看来,她2009年5月22日在中南海怀仁堂进行的一堂讲解在时机选择上非常及时。当日,她与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何平研究员一起,就“世界主要国家社会保障体系和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这个主题进行了讲解。

  周弘告诉记者,从时机来看,当时中国的改革已经发展到了关键时刻,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对社会保障的需求随之增加。另一方面,在金融危机之后,也需要通过健全社会保障来解除民众的后顾之忧,改善消费预期,支持经济复苏。

  “我认为在2009年头几个月进行这个主题的学习和探讨是恰逢其时的。”周弘说。

  关注中长期问题

  除了紧扣当前热点,政治局集体学习还着眼长远,关注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中长期问题。

  1月13日,刚为政治局集体讲课的专家贾康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进中南海讲课,印象最深的是领导层既紧扣当前重大问题,也结合中长期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探讨。

  贾康与高培勇此次讲课的题目是《世界主要国家财税体制和深化我国财税体制改革》。这个题目当中也体现出当前重大问题与中长期问题的连接。

  当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提高财政管理绩效已经成为眼前最需要加速推进的大事,而其进展和成效对于未来中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亦影响重大。

  帮助高层做决策

  作为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一个体现,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是一种“带有咨询性的学习”,其对政策的影响作用不可小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赵树凯与华中师范大学徐勇教授在2006年11月30日为政治局集体学习做了题为《我国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研究》的讲解。

  “实质上这也是一个听取情况汇报的形式,对于决策的制定、思考现实问题等也是一种帮助。当然,这种形式和地方政府等汇报工作情况显然不同,它主要是帮助决策的。”赵树凯认为。

  为政治局集体授课的多位专家关注到集体学习之后中国发生的变化。

  “政治局集体学习是一个信号,一个加速点。虽然社保改革工作一直都在进行,但是2009年政治局集体学习后改革速度明显加快。所以,这种学习还不只是简单的知识传递。”周弘说。

  据《第一财经日报》

  7年来125位专家走进中南海讲课

  2002年12月26日,78岁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许崇德和39岁的武汉大学教授周叶中步入中南海怀仁堂,这一天,中共中央政治局首次集体学习宪法。

  从2002年至今,整整7年的时间,62次授课,间隔少则二十多天,多则一个多月,125位中国各个领域的顶尖专家陆续为了同一个目的来到中南海——为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讲课。

  7年的坚持,使得这个最初为了增强治国理政能力而进行的集体学习成就了一个雷打不动的学习制度,一个中央政府咨询决策的重要渠道,一个向外界传达这个国家未来发展动向的重要信号。

  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制度化以来,围绕这些主讲人的关注越来越多,“智囊”一词也成为他们以及所在机构的代名词。

  这些“智囊”们因为这个课堂,人生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影响。早在1994年进入中南海讲课、时年39岁的华东政法学院教授曹建明,如今已是最高检检察长;2004年时任同济大学校长的万钢,三年后正式担任中国科学技术部部长,并于2008年任全国政协副主席。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中央政治局 集体学习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