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西部大开发10周年:宁夏禁牧沙退人进山川增绿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21日16:37  中国政府网

      新华社银川1月21日电(记者黄会清)西部大开发前,民谣里诉说着宁夏人抹不去的黄沙记忆:“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风吹沙子跑,沙丘比房高。”

      但今天宁夏人的感受是“但闻风声响,不见沙尘起”。

      是怎样的神来之笔描绘出宁夏山川生态改善的大画卷?这里有宁夏人植树造林、防沙治沙的艰辛努力,但赢得宁夏生态好转的关键因素是宁夏推行全境禁牧。

      8年前,记者踏访宁夏盐池县马儿庄乡黎明村时,一片片残垣断壁,寂寞而苍凉。风沙掩埋了黎明村,村里39户农民被迫搬迁到几公里以外的高地上,黎明村从此成为一片废墟。

      当时,宁夏中部干旱带的广大土地上,无不遭受着风沙的侵袭。三面环沙的宁夏“面积不大,生态不好”。位于中部干旱带上的盐池、同心、海原、中卫等10个县市区,土地面积占全区的一半多,草原面积占63%,这里自然灾害频繁,土地荒漠化严重,也是原国家环保局和中科院确定的我国沙尘暴源区之一。

      宁夏以中部干旱带为主的牧区,虽为全国十大牧区之一,但畜牧业长期在规模小且低质低效的困境中徘徊。畜牧业的生产方式沿袭“千年一贯制”的“信天游”放牧而鲜有改变。由于长期超载过牧,草原严重沙化,有的县乡“一亩草原三根毛”。宁夏牧区已由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每15亩养活一只羊,下降到2002年30亩草原养不活一只羊。粗放式的畜牧业为赚得“蝇头小利”欠下巨额生态债。

      为了彻底改变生态环境,为了使畜牧业由传统走向现代,为了加快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自2003年5月1日起实行全面禁牧。

      统计表明,全区3480万亩草原禁牧后,380多万只羊实行舍饲圈养,草原生态得到了极大改善,据对不同类型草原观测,干草原植被覆盖度增加了50%,荒漠草原增加了30%,草原化荒漠增加了25%,单位面积草原产草量增加了3-5倍,一些近乎灭绝的草灌植物死而复生。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元春把这种生态建设形式称为生态的自我修复。他说,恢复遭到破坏的生态植被,既要强调人为简单治理,更要重视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因为后者更快捷有效,也最省钱。

      今天再次走进黎明村,昔日赤地千里的黄土地上,又长出了茂密的植被,被黄沙掩埋了的村庄旧址再也看不到明沙,密密的野草已将一个个沙丘披上绿装融为草原的一部分。

      村民贾永说:“一开始禁牧村里人都想不通,真的把羊圈起来喂才发现比放养好得多,羊只由过去一年一胎提高到一年两胎或两年三胎,羊只重量也比过去大幅提高,已从过去‘吃肥了跑瘦了’转变为个个膘肥体壮。”

      村干部告诉记者:“现在大家改变过去为种而种的习惯,走上了为养而种的路子,农田基本都种植饲料作物,用养羊的收入买粮吃,收入反而比以前增加了好多,手头宽裕了。”

      黎明村的转变在宁夏不是个案而是普遍现象。禁牧前,宁夏有人质疑:不让羊到草原上吃草,畜牧业怎么办?从目前来看,宁夏畜牧业不但没有萎缩,反而出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喜人局面。农牧民收入中来自畜牧业部分由586元增加到786元,增长31%。

      一个令人心动的权威数字是:三面环沙的宁夏率先在全国实现沙漠化逆转,全区沙漠化土地已由上世纪80年代初的1.65万平方公里,减少到1.18万平方公里。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