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钱钟书和吴晗三位知名学者青年时参加大学招考,他们的数学成绩分别是15分、0分和4分。在当今的高考制度之下,他们的命运很可能是被淘汰。江苏省政协文史委员会副主任、南京图书馆历史文献部主任徐忆农对高校招生工作提出改进建议,建议取长略短、多校同录。
多校同录 分数与志愿并行
[委员提案]
徐忆农委员介绍说,目前,我国考生填写志愿表,一般只能依据自我评价和各高校历年的分数线。平行志愿填报,学生如果被投档到某学校,只要被退档,就不能再投档到所填报的同批次的其他平行院校,只能进入征求志愿,甚至落入下一批次。而在美国每人最多可以申请12所大学,可能同时被几所大学录取。而上世纪初,中国考生也可以同时被几所学校录取。建议考生可以平行申请4所大学,只要分数符合几所大学的要求,可同时录取,最后由其本人选择入学院校,这样对提升各高校的办学水平亦有促进作用。
[现状]
在江苏目前执行2008年高考方案,普通类考生录取时采取平行志愿,即考生在同一批次填报的志愿中只要符合一所院校的录取要求,就可以被投档,但一批次只能投档一次,如果进档后因为身体原因或其他要求不符,就可能被退档,退档后这一批次学生无法再被投档,除非进入征求志愿或下一批次志愿。这样的平行志愿录取方式让学生在填报志愿时可以同时填报几所差不多的院校,风险减低。但一旦被退档,就无法补救。
[反应]高校:操作起来较难
南京大学招办主任赵鸣说,委员的提案愿望是好的,但目前操作起来比较困难。主要是中国的考生人数众多,高校的优质教育与考生众多的现状无法平衡。“这样的做法对高分考生和名牌高校来说影响不会太大,但对一些普通考生和高校来说,操作很困难,拉的战线也太长了。”赵鸣举例说,如果一名考生报了清华、北大、南大和复旦四所学校,他都被录取了,最后他选择了清华,那北大、南大、复旦三所高校就各空出了一个招生名额,这个名额如果不增补录取,那是对名校资源的浪费,如果再补录,录什么样的学生,怎么录?等到那名学生做了最后选择的决定,再给别的考生挑,那到了什么时候?
取长略短 通才偏才兼顾
[委员提案]
为了让具有创新思维的“偏才”有机会跨越常规考试的门槛,建议取长略短,通才和偏才兼顾。徐忆农建议,不要设单科线。同时对总分不上线而单科特别优异者破格录取。可以借鉴选测科目计分办法,将每门科目考试成绩按考生成绩分布划出等级,对取得A+(前5%)的考生制定相应宽松的照顾录取政策。
[现状]
2008年参加高考的家长和考生都还记得,那一年有不少考生因为选科得了一个“C”,即使语数外的三科总分都达到了南京大学的线,却连普通本二院校都不会接纳,正是因为考生单科没有达到本二以上院校要求的双B。虽然2009年这样的局面有所改善,选科等级由高校做主,但绝大多数的高校仍然拒收“C”型考生。
[反应]中学老师:赞成不设门槛
“不设最低门槛我们非常赞成。”一位三星级高中的老师说,现在为了能取得高考资格,学校都已经成了艺术学校了,学生们拿起了画笔,学起了编导,没办法,读了高中当然想走进大学的校门,但报普通类可能过不了最低的“C”门槛。“我们还有的学生为了能达到4个C,竟然把自己的强项选成必测科目,先过了这第一个高考资格关再说。”这位老师表示,如果能够去掉最低门槛,考生才能真正选择自己合适的科目去继续深造。
对于A+录取政策上相对宽松的建议,有关高校表示,一般在学生进档后已经对A+考生进行了加分选专业,一般可以加3-5分。但是如果把所有的科目都折成等级,这样不利于选拔。因为A+(前5%)就有很多人,而一分就可能相差几千人,所以在录取过程中,如果全部用等级来区分,可能会造成大量同等级学生扎堆,无法录取。 快报记者 黄艳 项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