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储备粮可以吃到五一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26日06:33  都市快报

  

储备粮可以吃到五一
村民刘正棠家里储备的白菜
储备粮可以吃到五一
小卖部货品充足

  本报记者直击渤海海冰灾害

  见习记者 冯志刚摄影 顾鸿飞 发自辽宁菊花岛

  冰灾让岛民们从无所适从到习惯,他们的生活因冰灾而改变,但又平常。

  没有事情做的居民,就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唠嗑(聊天)。一些年长的村民聚集在村头,一蹲就是两三个小时,一直等到家里喊吃饭。

  一排农家乐餐馆的招牌已经沾满了灰尘,因为是旅游淡季,很多小店都大门紧锁。

  前几年,这里几乎家家靠打鱼为生,由于海产品越来越少,很多村民选择外出打工。

  一些脑筋活络的岛民,办起了农家乐旅游,随着旅游旺季一拨拨游客的到来,一些岛民富裕了。

  “其实我们是旅游景点,夏天特别是放暑假的时候,很多城里人都会带着孩子过来,看看海,住上两天,生意相当火爆。”菊花岛乡乡长张立东说。

  菊花岛乡政府办公地点在岛内,每年冬天海冰形成期间,岛内户籍的乡干部留守政府办公楼,其他干部则驻扎在兴城市区,两地协调工作。

  张立东说,一旦菊花岛内出现紧急情况,驻扎在陆上的工作人员可以迅速联络上级部门并协调应急设备快速入岛。

  花3个小时穿越5公里的冰面

  每一步都能感到冰层在颤动

  1月25日9时,记者躲过看守的民警,沿着菊花岛村民“跑冰”的痕迹,从老滩村方向进入海面。这里距离菊花岛最近,约5公里。

  刺眼的阳光经过冰的折射,照在脸上,明晃晃的。沿着冰层上被摩托车碾轧过的痕迹,在光滑如镜的冰面上行走,稍不留意就会摔个“屁股蹲”,生疼生疼。

  “里面还有浮冰,要沿着别人走的方向走,否则容易掉进冰窟窿。”遇到李建中时,他刚开着三轮车送人出岛。三轮车压过的冰面一颤动,让人手心捏了一把汗。

  走了约半个小时后,海面的冰层比岸边的要透明,可以看到冰层下蓝色的海水。居民说,这里水深在16米到20米之间,是一条海沟,宽600到700米,是最危险的地段。此前,就曾有村民外出踩踏在薄冰层上掉进冰窟窿,幸被救起。

  每走一步都能感觉到冰层在微微颤动。在走到一半时,冰层上出现了一条能容下整个手掌的缝隙,一直延伸到远方。“快走!快走!”我催促正用心拍照的顾鸿飞。

  停留就意味着危险。因为温度升高,有些冰层开始融化,宽阔的冰面如同一个大口,紧张得让人有些窒息。零下13℃的气温,让鼻子没有了感觉,只是冷。

  穿过多个浮冰区,我和顾鸿飞花了3小时穿越5公里的冰面,到达了菊花岛。

  生活物资储备得不够?

  没有外面传的那么邪乎

  在得到政府送来的三袋米、面和一壶油后,韩晓飞不再担心吃的。

  韩晓飞的家坐落在菊花岛半山腰,一家5口,三个是病号。大女儿在外打工,小女儿读小学。

  丈夫杨永富患了忧郁症,稍有不顺就打人、砸东西。妻子韩晓飞患了乳腺癌,在家休养,带着病伺候一家老小。76岁的婆婆卧病在床。

  “政府送来了吃的和穿的,过年的酒菜都备了。”这名热情的农家妇女一直说个不停。和别人家不一样的是,他们家因为没有船和劳力,生活是岛上最差的。

  “除了交通不方便,撑一个多月没问题,这里的老百姓有经验。秋后,菜、肉、酒、柴火……什么不得预备?”菊花岛乡副乡长杨晋生说。

  “看村民家酒足不足,就知道他家别的东西够不够。好多家里过年的酒早就预备好了,没有外面传的那么邪乎。”低保户村民孙开富说。

  河沟村的小菜店里,鸡蛋4元/斤,干豆腐3元/斤,芹菜7元/斤,韭菜4元/斤。李建中说,“城里比这里要便宜一些。”

  储备粮可以吃到“五一”

  岛上居民生活秩序稳定

  在走访5户居民后,记者发现,米面油等居民的生活必需品,储备充足。

  杨晋生跟记者算了一笔账,据他初步统计,岛上商业网点和居民家共有储备粮146吨,白菜、萝卜、土豆、腌制菜和柴草、常用药品、生活必需品、水资源等各种物资充足,能够满足封岛期间岛上居民正常生活需求。

  根据杨晋生的统计计算,菊花岛上3100余名居民,平均每人可分配到近一百斤粮食,按照每人每天吃1斤粮食计算,足可以让岛上居民生活到“五一”节。

  张立东告诉都市快报记者,目前,岛上居民生活秩序稳定,岛上供电、用水、取暖等基本生活设施运行良好,广播、影视设施设备运转正常,居民与外界通信联络畅通。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