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家政服务从业人员大约40万,两百多万户家庭需要家政服务,解决家政问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在今年的市政协会上,政协委员张延军带来的四份提案全部围绕“家政服务惠民工程”展开。
昨日,带着几份提案四处奔走的张延军委员向记者表示,解决家政问题的核心是家政服务员应该成为企业正式员工,同时培训、保险、诚信等各种服务体系建设也亟待完善。
■家政企业几乎全是中介机构
张延军委员带来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本市注册的家政机构有2900多家,几乎都实行中介制。家政服务公司向雇主推介家政人选后,“短平快”地收取中介费用,由雇主和家政工直接建立家政服务合同关系。由于用工方是“家庭”而不是“单位”,因此绝大多数家政服务人员实际上不适用于《劳动法》,由此衍生了一系列问题。
“家政服务市场准入门槛太低,几千元就可以办一个中介公司。公司随便招几个人送到雇主家中就不再过问了。”张延军认为,家政服务市场管理松散无序的局面和中介制的经营模式不无关系。
“如果家政服务企业实行员工制的管理模式,家政服务机构招聘服务员为其正式员工,这样家政服务员、家政公司、雇主之间形成的劳务关系就会受到《劳动法》的保护。”张延军表示,这一模式无疑有利于提升家政公司的管理水平,同时稳定员工队伍。
■企业“用不起”正式家政工
“员工制当然比中介制要好,但家政公司增加了用人成本,钱从哪儿来?”北京市家政服务协会一位负责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按每位家政服务员月工资1200元计算,家政公司为其缴纳各种社会保险和福利的开支大约要占到月薪的四成,也就是将近500元,许多公司从每位家政服务员收入中“提成”的钱还不够这笔支出。
“如果把多出来的人力成本支出转嫁到消费者头上,势必引起家政服务费用的大涨,会有很多消费者承受不起。”这位负责人表示,正因如此,目前本市几乎没有家政公司实行员工制。
张延军认为,单靠企业无法完成家政行业雇佣模式的转变,政府应该对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提供一定的补贴,使企业能够负担家政服务员的人力成本。“比如可以给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减免税、给予企业社保补贴等等。”
■商业保险或成解决之道
“我们也可以借鉴香港以及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做法,为家政服务人员建立商业保险,这样也可以减轻家政企业的负担。”张延军表示。据她介绍,在香港就有相关的立法规定,雇主必须为家佣购买保险,否则就属违法。
记者了解到,目前已有一些保险公司在探索设立家政领域的商业保险险种。中国人寿财险北京分公司近期就推出了一款“e好管家家政服务保险”,每年保费180元,保额最高达30万元。既“保”雇主又“保”家政服务人员,保险内容包括服务双方的意外死亡、致残、医疗、住院、误工、财产损失等6大项。
张延军表示,目前本市的家政商业保险还处于起步阶段。“今后险种应该更加丰富,更加细化。”她认为,家政商业保险保费较低,容易被用户和家政从业人员接受,政府应该予以鼓励支持。
本报记者 沈衍琪
马上就访
人保局:鼓励家政公司员工制
“政府部门的想法,是引导规范家政市场,鼓励家政公司实行员工制。”市人保局相关负责人昨天表示,有关政策正在制订中。
目前本市有大大小小近3000家家政公司,家政服务人员40万人。但严格意义上都属于中介式,没一家公司是员工制管理。低成本运行,是家政公司不愿意实行员工制管理的最大原因;而中介式管理的最大弊病,是家政服务员没有劳动合同,得不到应有的社会保障,流动性大。“下一步,政府部门为鼓励家政公司实行员工制管理,将在调研的基础上,制订一系列扶持政策,有望在社保、培训等方面给予优惠,以帮助家政公司降低经营成本。”
另外,今后本市还将对家政公司和家政服务员实行准入制,要经家政服务学校培训后持证上岗,而且要划分出初、中、高等级,以满足不同层次市民的需求。(袁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