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救援队忆海地经历:比以往历次援助都危险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28日14:52  新华网
中国救援队忆海地经历:比以往历次援助都危险
   中国国际救援队副总队长、医疗分队队长侯世科及医疗分队副队长、呼吸科博士樊豪军做客新华网。 陈杰摄

  新华网北京1月28日电 中国国际救援队副总队长、医疗分队队长、首席医疗官侯世科及医疗分队副队长、呼吸科博士樊豪军28日做客新华网,讲述海地在救援的震撼经历。

  海地的救援工作任重道远

  谈起救援队离开的时候当地的情况,候世科说,我们离开的时候社会治安逐步有所平稳,但是大量的灾民还是得不到援助,大量的灾民还是在空地上聚集,搭建临时的帐篷,很多伤病员等待救治,大量的房屋倒塌没有人去清理,很多尸体也没有清理,垃圾遍地。所以说海地的救援工作任重道远,还有很多很多工作要做。我国已经派出第二支医疗队过去了,我们回来,他们接替。

  灾区的伤员仍旧久久无法忘怀

  谈起在救援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樊豪军说,作为救援队员,平常在医治伤员中经常能碰到一些让人久久不能忘怀的事情。在伤员里有几个给我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

  他回忆说,1月14日我们在总理府前搭建流动医院的时候,在伤员中有一个小孩,可能只有两岁左右,是一个小男孩,他的父亲抱着他,大喊大叫地就冲进我们的流动医院,当时是我和我们的一名队员查看的,这个小孩已经奄奄一息了,他的呼吸都已经非常困难,但是他还是哭着、哀求着想让我们对他进行救助。这个小孩的双眼、鼻子、嘴巴全是泥沙,已经都睁不开眼了,整个肚子、腹部、腿部都是外伤,当时我们查看了情况以后我考虑小孩很可能有窒息,因为我本身学呼吸科专业的,当时我们赶快让一名队员把他的嘴打开,把他的嘴里面的异物给弄出来,把呼吸道打通,用纱布把眼睛的泥土给擦去,但是小孩呼吸还是很弱,体温也很高。

  通过志愿者了解,小孩家里面地震后母亲和他的亲属都已经遇难了,他父亲把他从石块中找到的,小孩的伤情非常重,右下腿肿的比肚子都要大,一看就是整个骨折了之后局部淤血,后来查看发现伤情非常令人震惊,小孩胰脏到肛门全部绽开了,可以放进一支手。我们也跟他的家属说小孩的生命可能很难挽回了,这种伤员我们碰到的很多。

  包括一个12岁小女孩,我们帮她换药的整个大拇指都是烂掉的,因为在地震后没有任何医疗队和诊所进行救治,她随意拿着棉花糊上了,后来我们发现是整个开放性骨折,伤口都烂了,可以看到里面白色的骨头。诸如此类对我们的印象非常深刻,所以虽然我们回来了,但是对灾区的伤员还是历历在目。

  这是中国国际救援队最危险的一次地震救援

  谈到这次参与海地地震救援与以往有什么不同,候世科说,这次到海地救援与以往的历次救援相比有它的特别不同的地方,就是“险”,这是最危险的一次。海地这个地方社会治安不太稳定,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联合国就派了一个维和团去帮助当地政府维持社会治安。在这次地震中维和团的高级官员也遇难了,可见平时社会治安就是一个大问题。地震以后很多政府的官员遇难,政府处于瘫痪状态。还有一些监狱里面的重刑犯,监狱坍塌后跑出来。

  候世科说,一些老百姓灾民没有水、食物和帐篷,情绪很激动,容易在街上聚集骚乱,这些都构成了海地地震后的“险”。我们要在这种情况下救灾,那么我们自身也要面临着危险,既要救助当地的老百姓的这些灾民,又要保证自身的安全,所以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最大的问题,也是这次救灾和以往最不一样的地方。

  樊豪军说,这个险除了自然形势非常严峻以外,还有两个险。一个是余震险;余震险就是因为我们现场搜救是在余震不断的情况下进行的,在我们头上悬置的预制板很有可能随时砸下。2008年汶川地震候主任也是我们的医疗队长,当时有两名队员被砸成粉碎性骨折的。另外还有一个就是疫病险;因为大家知道海地那边非常炎热,再加上蚊虫叮咬很可能会有疟疾等疾病的传播。所以我们要下到卫生点进行卫生防治,本身也要面临被传染的危险。

  中国国际救援队队员训练有素 心理素质过硬

  樊豪军说,救援队队员心理方面都还好,救援队是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我们2001年组队,每年都要有一到两月脱产时间进行相关训练,都做过相应的专业的心理训练。采访之前我们也讲过,非专业人员到灾区可能就变成灾民了。平常我们是医生、护士,平常危重病人死亡的都接触过,可以自己进行心理调整。我们去了以后也会对其他的救助人员进行心理辅导。

  樊豪军说,我们的队员,体力消耗很大,这些日子基本没有休息,在总统府、总理府、机场等这些伤员非常集中的地方,我们开设了流动医院,每天都治疗上百名的重症伤员。

  安全的地方无病人 有病人的地方无安全

  候世科介绍说,凌晨到达海地后,看到大街上很多人露宿街头,路边成片成片的房屋倒塌。救援队住在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的营地里面。而且我们是在灾民最集中的地方设立流动医院,离病人最近。病人多,感觉伤员是永远看不完的,这是我最深的印象。前几天,几乎24小时不合眼的连轴转,第一时间要抢救病人,挽救被埋压的伤员。

  樊豪军回忆说,我们一到海地就到了联合国驻海地大楼,大楼一共七层下面三层全部粉碎性跨塌,候队长带领我们在当地进行第一时间的搜救。我们的总结是安全地方无病人,有病人的地方无安全。海地机场相对比较安全,但是美军在把守那里病人进不去,病人多的地方又不安全,因为救援人员去了以后会引起哄抢一类的情况。前三天,队员无论黑天白夜,一直在联合国驻海地大楼搜救,有很多队员也是出现了中暑、虚脱等情况,工作量很大。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海地 救援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