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京1267名陪审员岗前受训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01日15:44  民主与法制时报

  北京市高院用两个月时间,对选任的1267名人民陪审员进行了统一培训。这是2005年最高院对人民陪审员培 训正式下文规范以来,北京法院进行的最大规模并确定长效培训机制的统一培训。

  北京1267名陪审员岗前受训

  □本报记者袁婷

  

  年近40岁的马融在2009年12月,被选任为北京市海淀区法院人民陪审员。北京市已有14家法院在2009 年年底完成了人民陪审员换届选任,和马融一同被选任为人民陪审员的共有1267人。在这个身份之外,马融的本职工作是 室内装饰设计师,他在当选前的生活中,从来没有和法院打过交道。当上人民陪审员后的第一次开庭,马融平生第一次坐在审 判席的位置上,他紧张得不敢看双方当事人的脸。“一坐在那张椅子上,就开始浑身冒汗!”他说。

  陪审员缓解基层审判压力

  马融之前从未和法院打过交道,不过,他任职单位里的一个老同事在海淀法院任了两届人民陪审员。2009年10 月,马融这位同事任期将满,老同事认为马融正直、认真,于是向法院推荐他候选新一届人民陪审员。马融顺利通过选任程序 ,成为一名人民陪审员。

  得知这个消息,马融最初少不了兴奋和好奇,他还在家里炫耀了一下,但是家人的一句问话把他噎住了:“你懂法律 吗?可别在法庭上露怯!”马融确实没学过法律知识,他怕露怯,担心自己说错话断错了案。

  2009年12月,马融接到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政治部的通知,他们这届新选任的人民陪审员与往届不同,要参加 统一培训。按照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规范,陪审员每隔5年进行换届,2009年和马融一同被选任为北京市法院人民陪审员 的人共有1267名,分布在14个区县。其中有663名来自往届留任,占近半数的陪审员是新选任的,第一次接触人民陪 审员工作。这一次,包括马融在内的新选任人民陪审员,被要求和往届人民陪审员一起参加统一培训。

  与马融一起在海淀区法院任职的人民陪审员有140名,陪审员人数已经达到该院法官人数的一半。但真正核算到实 际审判中,马融发现他们的时间表安排得很满,有经验的人民陪审员甚至一天要参加3个合议庭。

  海淀法院院办陪审员办公室主管领导赵建国解释:“基层法院审判压力太大,海淀法院2009年收案超过6万件, 平均每位法官办200多件案子。如果没有人民陪审员参与合议庭,审结效率肯定受影响。去年有120名出勤率比较高的人 民陪审员,全年陪审案件超过6100件。人民陪审员对缓解基层审判压力的贡献很大。”

  最大规模岗前培训

  马融的岗前培训一共进行了25个学时,为了提高培训效率,北京市高院决定让马融等陪审员在各自履职的法院内通 过电话会议的方式参加集中培训。前15个学时定在12月的周末,马融他们先用4天时间听讲。这部分内容是提纲挈领地讲 审判,目的是给像马融一样此前没有接触过法律知识的陪审员一个轮廓认识。

  第一讲由北京市高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王振清概述法院工作制度。王振清有多年一线审判经验,他同时也是国家行 政学院、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的兼职教授,因此他的课讲得深入浅出。第二讲是由北京市高院监察室主任讲审判纪律及司 法廉洁。接下来的三讲是由北京市各法院挑选出的优秀法官讲解民商事、刑事、行政审判程序。

  马融虽然此前没有接触过法学理论,但他听法官讲解司法审判程序并不觉得枯燥。给人民陪审员讲民商事审判程序的 法官姜春玲,是朝阳法院双桥法庭的庭长,对于大部分没有接受过法学系统知识的人民陪审员来说,她知道照本宣科地讲3个 小时法律条文不会产生好效果,姜春玲因此把审判全部程序以中医的“望闻问切”来进行比喻讲解。即使不具备法学功底,这 些生活中触手可及的比喻也能帮助生活经验丰富的人民陪审员快速理解。

  姜春玲的培训做完,在海淀法院当了两届人民陪审员的闫洪找她要讲义。闫洪是海淀一所职高学校的老师,10年人 民陪审员生涯令她对法学兴趣浓厚,她认为姜春玲的培训提示了新的思路,她想把培训讲义带回去收藏。这件事启发了主办培 训工作的北京市高院政治部教育培训处,于是,该处将这次培训的全部讲义材料整理成册作为教材,印发给每一位参加培训的 陪审员。

  “25个学时不能都用来听讲,讲课的人累,听课的人也觉得累。现在的教学手段很丰富,我们也可以做到图文并茂 ,把培训搞得生动一点。”教育培训处处长吴久宏为培训找来4张视频专题片,内容是将法官的行为规范和保密准则拍摄成模 拟真实场景,示范片里的人物在模拟现实中发生的真切对话。马融认为,专题片比宣讲效果好,宣讲之后听讲的人可能就忘了 ,但看了模拟演出,会有深刻印象。

  培训的最后6个课时,高院安排人民陪审员观摩法庭审判,这是具象的实地学习。马融坐在旁听席上把刚刚学到的庭 审程序对照着记忆,而陪审经验丰富的闫洪对程序已经相当熟悉。闫洪看马融还没入门,提示他:“随着庭审经验的增加,你 自然就记住程序了,你可以听听法官怎么提问调查,看法官怎么抓案件的关键点。”马融按照闫洪的指点旁听了几个庭,之后 他告诉闫洪:“我怎么觉得,我听原告说完觉得他有理,但听完被告说完又觉得他也有理呢?”闫洪哈哈地笑出了声:“刚开 始都是这样,陪审次数多了你就不这样认为了!”

  陪审员功夫体现在合议

  12月18日,北京市1267名人民陪审员在各个法院参加统一考试,之后北京市高院为人民陪审员制作了加盖钢 印的合格证。岗前培训的最后一个内容是新老人民陪审员的交流。

  海淀法院人民陪审员韩玉奎在海淀法院任职三届,他是高校教师,教过经济学、哲学、法学基础等课程,知识面广加 之陪审经验丰富,他很受法官欢迎,有的法官审理案件时,点名要韩玉奎当合议庭的陪审员。马融在培训中与韩玉奎熟识起来 ,韩玉奎告诉他,陪审员的功夫其实体现在休庭合议时。

  “别以为陪审员的任务就是坐在法官旁边,和法官一起组成合议庭问问当事人。其实,现在法官审理案子都能自己把 握审判节奏,案子的基本关键争议点,法官都已经问到了,所以在庭上陪审员只是一个补充。但是陪审员真正的作用是,作为 合议庭一员,应该对案件分析发表自己的看法。有时法官审判陷入自己的固定思维模式里,他们愿意听陪审员做不同的分析。 所以说陪审员的功夫体现在庭下合议。”韩玉奎说,他曾经几次和法官辩论,最终改变了法官对案子的最初判断。

  2007年海淀法院审理一起知识产权案子,高考试卷因“看图写文”使用一幅漫画作品遭到漫画作者起诉,称试卷 剽窃他的作品侵犯其著作权。当时韩玉奎作为人民陪审员,参加知名法官宋鱼水的合议庭。庭上宋鱼水调查了双方当事人的证 据,认定漫画的原作者就是原告。但这个案子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法律问题,模拟原作画在试卷上的漫画作品是否算剽窃?

  休庭时,宋鱼水请韩玉奎谈看法。韩玉奎递给宋鱼水一张纸,上面是他刚刚临摹完成的案件所涉的漫画。“你看我画 的这幅画和原告的画一样吗?”韩玉奎问宋鱼水,“不学美术的人看画,认为两幅画都画了相同的静物,但学过美术的人能看 出来,这张画不是原告画的,细节不一样,表达的意思就完全不同。所以我觉得高考试卷借鉴了原告作者的创意,但不能算剽 窃。”

  韩玉奎给宋鱼水提示了分析此案的另外思路,这个案子不能拘泥于证据本身,而要通盘考虑原被告双方的行为原意和 社会效果。最终,宋鱼水采纳了韩玉奎的意见,不认定高考试卷上的漫画作品是剽窃。鉴于高考非商业用途和保密需要,出题 者无法在高考前向漫画作者征询意见,因此原告行为不认定为侵权。

  闫洪也在审理离婚案件的合议庭中发挥过大作用。“有的法官年轻,自己还没有结婚,审理案子只是照着一个模式去 做。但我们有生活经验,有的当事人说话有漏洞,我们一眼就能看出来。”她说,还有人民陪审员从事医生、建筑师职业,在 审理专业类型纠纷时,他们能帮助法官辨别证据的真伪。

  韩玉奎认为,以自己的社会阅历、生活经验来补充法官固定思维模式的不足,这应该是人民陪审员最大的作用。

  不同于西方陪审团

  “我国的人民陪审员职能、选任和英美法系陪审团完全不同。”北京政法大学教授阮齐林说。简单地讲,在英美法系 国家,陪审团只负责裁定刑事犯罪中的有罪与非罪。陪审团成员随机选出,有一些必备条件,其中一条就是没有法律专业背景 。因为英美法系司法制度认为,不具备法学专业知识的普通大众更能根据常理判断罪或非罪,这种判断更公正。因此陪审团在 作出有罪判决后,裁定量刑由法官负责。

  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则完全不同,人民陪审员与法官共同组成合议庭参与审判的全部程序。作用之一是让人民陪审员 充当各行各业的群众代表,监督法官司法审判公正进行。要监督法官是否公正,人民陪审员首先要清楚审判程序,马融认为这 些知识通过岗前培训和每年16学时的在岗培训可以获得。但人民陪审员的另一个作用,作为合议庭成员参与审判,辅助法官 辨清事实、认定证据,要实现这一点并不是靠25个学时的培训能做到的。这也取决于人民陪审员的选任和管理。

  据北京市高院政治部调研,与往届相比,这届北京法院的人民陪审员文化水平大幅提高,绝大多数具有大专以上文化 程度,大学本科及硕士学历的占53%,北京市有7家法院还选任了部分具有博士学位的人民陪审员。

  由于新型案件层出不穷,新一届人民陪审员构成层次也更加丰富,职业涉及管理、教育、经济、医疗、新闻、机械制 造、化工、电子技术等几十个领域。多位陪审员身兼医师、民营企业家、教师、社区工作者、村委会领导等职务。

  基层法院受理案件的大幅增长,也在快速催熟着人民陪审员队伍。2010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第二号司法 解释就是针对人民陪审员工作的。在这份名为《关于人民陪审员参加审判活动若干问题的规定》里,最高院更明确了人民陪审 员具有除法律规定外的审判职能。但目前的现状是,国家法律法规对于法官的权力义务和执业准则有详尽规定,但对于人民陪 审员的管理还显滞后。

  2010年1月,海淀法院正在给新选任的人民陪审员统一订做服装,“法官有法官制服,人民陪审员虽然不是国家 公务员,但他作为合议庭成员也应该着装严肃。”海淀法院负责陪审员工作的赵建国说。然而统一着装的意见在北京市法院内 也没有“统一”。北京市高院表示,各个基层法院财力状况不一,高院不想给经济压力大的法院再添负担,因此不做统一要求 。

  服装只是其中的一个细节。北京市各个基层法院目前对人民陪审员出勤率的规定也不统一。有的法院人民陪审员因为 年事已高,一年也不能出几次庭审;有的法院人民陪审员中不乏有企业老总、学校领导,因为各自工作太忙,也不能保证出庭 。海淀法院人民陪审员闫洪也曾提议:“陪审员也该有退出机制,有年龄要求,太年轻的社会阅历不足,年岁太大的精力不够 。”

  赵建国在今年刚接手人们陪审员工作时感到茫然。能保证出勤率的陪审员只有120人,他们各自也都有本职工作, 怎样调配才能既保证法院工作也不耽误陪审员自己的工作?他感到,关于人民陪审员的管理规范,目前还不完善。

  (文中马融为化名)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