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新形势下农业、农村、农民工作,一直为总书记所挂念。过去一年中,无论是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还是在各地考察,“三农”问题都是他时刻关注的重点——
1月23日,中央政治局举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胡锦涛强调,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加扎实地做好农业、农村、农民工作。
5月22日的集体学习,他又专门强调,加快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体系,要适应统筹城乡发展新形势的要求,抓住社会保障制度薄弱环节加以推进,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制订实施适合农民工收入低、流动性强特点的参加养老保险办法。
从春到夏,从秋到冬,胡锦涛在江西、北京、黑龙江、云南、新疆、山东、河北等地考察时,他一次次走进田野察看庄稼作物,一次次深入农业龙头企业大棚,一次次同农业院校师生座谈,一次次同少数民族群众拉家常。从返乡农民工恢复就业到培养高素质农科管理人才,从抓好粮食生产到改善民族地区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从推广优良作物品种到推进农业产业化,涉及“三农”的问题,总书记十分挂念。
胡锦涛高度重视“三农”形势的发展变化。2009年2月初,当小麦主产区发生严重旱情时,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专门批示,要组织动员一切力量,落实各项抗旱措施,打好这场硬仗。11月初,当了解到河南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成功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经验时,胡锦涛作出重要批示,强调要在总结各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
温家宝总理强调,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最重要的还是先把农业稳住。农业稳住了,经济就稳住了,人民生活也就稳住了。“要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下更大决心、花更大气力、采取更有力的措施,解决好‘三农’问题。”
过去一年间,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研究“三农”问题,先后审议并原则通过了抗旱条例、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关于加快供销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先后研究部署了应对金融危机稳定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等工作,并决定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逐步免除学费。
根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审议意见修改后的文件稿,又拿到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进一步讨论,体现了党中央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12月27-28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讨论稿)》摆在了来自各地区各部门的会议代表面前,代表们进行了热烈讨论。
代表们普遍认为,会议讨论的文件主题鲜明、含金量高、操作性强,抓住了当前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关键,对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12月29日,根据会议代表意见作了第四次修改的文件送审稿再度上报,经党中央、国务院审定同意后, 于12月31日晚付印,2010年元旦发出。
政策上有新实惠 理论上有新发展——一号文件必将惠及亿万农民,开辟出“三农”工作的新局面
分五大部分、27条的2010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旗帜鲜明地回答了当前农业农村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
文件下发后,立即引起强烈反响,大家认为这个文件认识上有新突破,理论上有新发展,政策上有新实惠,是造福亿万农民的好文件。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说,2010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充分体现了中央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一贯要求,抓住了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指明了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的根本方向。这既是立足当前的工作部署,又是着眼长远的战略谋划。
出席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代表们普遍认为,这份文件更加突出了改革创新,在建立健全有利于农业农村发展的体制环境、政策体系、制度安排上有新突破;更加突出基础建设,在提升农业农村发展支撑能力上有新部署;更加突出强化政策,在提高含金量、增强针对性和操作性上有新举措。
围绕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文件在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的基础上,把几年来“三农”工作好的经验、措施加以完善、进一步强化,同时又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举措,都是广大农民看得见、摸得着、能真正得到实惠的“真金白银”。
财政支农资金“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这12个字是更高的要求,不仅确保了“三农”投入资金总量,也确保了比例稳步提高;增加良种补贴,扩大补贴种类。文件今年扩大了马铃薯补贴范围,启动青稞良种补贴,实施花生良种补贴试点,并把林业、牧业和抗旱、节水机械设备纳入补贴范围;拓展农业发展银行支农领域,要求农发行开展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政策性信贷业务,“中长期政策性”这6个字,意味着在今后的农业建设中,将有更多的信贷资金进来,弥补长期以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不足……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如何加大城乡统筹,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文件中给出了明确的回答。尤其是文件序言中提出的“五个把”,内涵深刻。
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在2003年1月初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从我国的未来发展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2009年初,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他再次强调,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
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的重要内容。城乡之间的差距不仅是居民收入的差距,更体现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民生方面。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除了在一次分配中增加劳动者收入之外,很重要的一条是通过各种办法来改善农村民生。
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措施。家电、汽车、农机下乡,农民得到了实惠,同时企业也得到了市场。只要农民有购买力,农村市场还可以扩大。
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仅是宏观经济和工业企业的事,我国生产方式最粗放、科技含量最低的还是农业。从气候环境来说,农业耗能水平虽然不是太高,但总量惊人。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对国家整体推进发展方式转变意义重大。
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不仅是我们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一个着力点,而且是我国所特有的并将长期存在的发展优势。
“看了这个文件,对我国农业农村到底怎么发展,我们眼界开阔了,思路清晰了,”出席会议的一些代表说,这个文件对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具有非常强的指导性。
《意见》中一条条惠及亿万农民的新举措,是党和政府对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庄严承诺。
承载着亿万农民新期待的一号文件,奏响了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号角。展望未来,广袤农村必将再展更加绚丽的画卷,亿万农民必将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