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为何官办中介屡禁不止?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05日17:54  南方人物周刊

  为何官办中介屡禁不止?

  中介机构如此明目张胆毁坏信用,绝不仅仅因为道德败坏,而是因为寄生在权力与金钱之下

  特约撰稿  叶檀

  中国要大力发展金融业和服务业,中介机构就是不可缺少的环节,而中国的中介机构与官场联系密切,天性中存在着腐败的因子。

  长沙市整顿中介机构,据说成效斐然。截至2009年年底,长沙共清理整顿官办中介机构85家。长沙市“清理整顿中介机构工作小组”官员表示,由于行政机关和中介机构没有彻底脱钩,很多中介机构存在“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现象,官办中介将行政职能转化为“有偿服务”,代替政府机关收受不能收的费用,甚至直接参与行贿、洗钱等违法行为,成了腐败的“灰色通道”。

  一些官办中介在市场上司空见惯。比如某某法官或者地方官的妻子,恰好是某某法律事务所的合伙人;或者某某上市公司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刚好是某某关系户开设;至于聘请退休财政官员、税务官员开设会计师事务所,以应对税务检查,更是家常便饭。房产局、公路局、国资委、国土局、公安局、规划局、交通局、水利局等行政部门,往往是官办中介腐败的“重灾区”。

  公司不会向中介机构白扔钱,他们获得的收益也不少,反正最后的冤大头是那些信息不灵的投资者。如一笔糊涂账的“吉林制药”,曾提出拟“注入72亿钾肥资产”进行所谓战略重组(其实,这所谓72亿元资产,只是一份中介机构出具的报告的纸上数字,为此向该中介机构支付了930万元人民币),意图在二级市场炒作,重演一幕“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活剧。

  而“国祥股份”重组的最核心资产——流沙山钼金矿,重组方“盛源矿业”于去年1月以4156万元价格拍得,评估价值高达14.1亿元,溢价33倍。该评估机构既想获得收益,又不想承担责任,出具了非正式的评估报告,居然也由上市公司拿着报告招摇过市。

  是否非官办的中介机构会稍微有所收敛?情况也不容乐观,官办与非官办的中介机构都有道德不清之处,就像当初受到处罚的会计师事务所两者都有。

  有两种腐败因子,官办的机构关系网深厚,拿人钱财替人办事,这是直接寄生在行政权力上的毒素。曾经有为了申请新药跑关系、折腾出一身债的企业家感慨,这些“衙门中介”拿了钱替你办事就算好的,最常见的是拿钱之后一拍两散,连个人影都见不着。你还敢找他打官司不成?

  非官办的中介机构则是另一种情况:他们一方面要听命于政府部门,如果是政府部门有意扶植的企业,资产价格不妨尽量往高里评估、或者往低里评估;另一方面,公司是这些中介机构的衣食父母,一些毫无廉耻感的中介机构做假账的大胆程度,让人目瞪口呆。无怪乎前任总理朱鎔基对会计学院的寄语,就是“不做假账”。

  原本应该是信用守护者的中介机构,如此明目张胆毁坏信用,绝不仅仅因为道德败坏,而是因为这些公司寄生在权力与金钱之下。不夸张地说,我国所有的地方政府,既是公共产品的提供者,也是地方公司的董事长与掌权者,他们是利益主体,中介机构高估还是低估、对环境做好或是坏的评价,都与地方政府的政绩密切相关。因此,对于中介造假,大部分政府人士眼睁眼闭,甚至乐观其成。

  只要政府不中立,政府官员永远无法公正地对待各经济主体的利益纠葛,中介机构大多数时候只能成为一枚棋子。更不必说,大型中介机构的合伙人与大股东,与某些政府官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更有甚者,市场选择权在政府,哪些公司能够上市,都在地方政府、在创投公司、在三板市场主导者共同的夹袋里,公司高估皆大欢喜,反正由普通投资者出钱买单。所有这些机构与公司结成利益共同体,因此官办中介屡禁不绝,或者说许多重要中介机构的背后,都有官办的影子。无他,利益系于一心。

  正如有金融人士说,骗子越来越多,傻瓜越来越少,骗局难以为继,就要大力整治。这只是一个循环,要破解“整治、卷土重来、骗局愈演愈烈、二度整治……”这个怪圈,最好的办法就是政府与利益彻底脱钩,只靠税收养活自己。

  以税养官,天经地义,但在行政成本居高不下、吃财政饭的人越来越多之时,何其难也。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