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家教改规划纲要起草历程回溯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01日21:05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3月1日电 题:从“问需于民”到“问计于民”——回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稿)》起草历程

  新华社记者吴晶、周婷玉、黄小希、刘奕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自2月28日开始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个纲领性文件历经一年半的起草过程,注定要载入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册。

  自2008年8月启动制定工作以来,已有数千名专家和各方人士参与调研;2.3万余人次参与座谈和研讨,形成500多万字调研报告;专家、学者、校长、教师、家长、学生等社会各界人士都参与其中,通过各种渠道发表意见建议210多万条……这些数字与事实,记录着党和政府广纳群言、广集众智的民主科学决策过程,开启着中国教育从新的起点出发的改革之路。

  问需于民:“我的建议被采纳”

  “我很高兴,我的建议被采纳了。”了解到征求意见稿的内容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杨建宇高兴地说。

  在去年初进行的公开征求意见过程中,杨建宇向教育部提出了改革应试教育、遏制名校从其他学校“抢名师”等建议。

  对征求意见稿中有关建立健全“多元录取方式”的表述,这位有着几十年教龄的老师十分满意。他说:“如果考试制度不改革,学生和老师都只能疲于应付考试,上课的大部分时间都是用来学如何答题得高分。”

  杨建宇知道,提出和自己类似建议的人还有很多。“只要纲要可以开放地听取并吸纳我们的建议,我们的教育就能越办越好。”

  杨建宇对纲要的热烈关注和热情参与,正是全国人民对教育改革寄予期盼的生动写照,也是规划纲要制定工作的推动力。

  正如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所说:“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是征求意见稿形成的基础。”

  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公开征求意见收集组组长、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田慧生说,在还没有形成文本之前,工作小组就提出36个问题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之后又在民意征集和专家调研相结合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出20个重大问题,继续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就是“问需于民”,就是为了了解老百姓需要什么教育,从而使纲要的起草更加有的放矢。

  政府问需于民的真诚姿态赢得了民众的积极响应,也营造了畅所欲言的良好氛围。在2009年2月举行的一次征求意见座谈会上,一位学生家长说:“我女儿今年上小学六年级,从早上7点20分到校,到晚上10点多钟上床,每天学习十多个小时,她们班里45个人,只有13个人没有戴眼镜。”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从10来岁的小学生到91岁的耄耋老人,从专家学者到普通百姓,都积极参与到这场开放式的讨论中。无论是万字有余的专题论文还是言简意赅的观点陈述,都显示着民众对教育现状的真实评判,饱含着民众对教育改革的强烈呼声。

  问计于民:“总理听我谈教育”

  “很自豪”“很激动”“很亲切”“很温暖”……回想着走进中南海、与总理握手、与总理交谈、与总理同吃工作餐等一个个场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赵杰一气用了很多个形容词。

  今年1月11日至2月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南海先后主持召开五次座谈会,就正在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听取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赵杰作为一名普通教师,与各级各类学校校长和教师代表,教育专家、学者,大、中学生及学生家长代表以及教育管理系统负责人,一起成为中南海的座上客。

  “总理听我谈教育,不仅让我感动,更让我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赵杰说。

  通过面对面交流,国家高层更加了解了教育的现实问题,广大教育工作者和民众也更加理解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国家战略。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说:“规划纲要设计的未来10年,是关系我国能否顺利迈入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时段。如果把这10年走好,我们就可以稳稳当当走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之路。”

  在张力的办公桌上,整齐码放着一本本规划纲要意见建议集成。“对每一条意见、建议,规划纲要工作小组的工作人员都要及时分类整理、归纳浓缩。”

  走人才强国之路,是关系国家、民族和每一个个体未来的重要选择。如何走人才强国之路,不仅需要党中央、国务院科学规划,更需要社会各界献计献策。

  征求意见稿初稿形成后,先后4次较大范围征求意见,共收到近5000条意见建议。文本前后进行了约40轮大的修改。

  今年81岁的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明远感到,规划纲要制定工作的参与人员之多、征求意见之广、时间持续之长都是空前的。

  来自人民群众的真知灼见为规划纲要提供了灵感,源于基层实践的宝贵经验也为规划纲要贡献了智慧。顾明远率领的素质教育课题组就在赴山东等地的调研中开拓了思路,最终为纲要提出了创新的政策设计。

  顾明远说:“纲要初稿涉及许多制度性的改革,它不仅是群众智慧的集成,更是思想解放的产物。而这正是推进教育改革的不竭力量。”

  问政于民:聆听民主社会进步的足音

  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成员、规划纲要第七战略课题组组长、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袁振国说,问政于民无疑是教育规划纲要起草过程的最大亮点。

  不仅是规划纲要。近年来,问政于民已成为各级政府深化改革、推动政务公开的重要方式。无论是一般事项还是重大方案,只要关乎百姓生活,政府部门都要倾听民意,了解民情。

  面对日趋复杂的改革环境,只有问政于民才能确保决策科学合理,才能引导民意发挥积极作用,激发基层改革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与教育改革同样备受关注的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自酝酿起草之时起就面向海内外征集建议,并于2008年10月14日全文公开,向全社会征求意见,一个月内就收到了来自各界的约3.6万条建议和意见。

  医保何时“一卡通”?基本药物是否需要“统购统销”?医务人员权益如何保障?……针对一项项具体建议,医改工作小组或者给予采纳,或者给予回应。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说:“这是政府倾听社会各方意见的切实行动。”

  民意直通中南海早已不是新鲜事,“网络问政”“网络反腐”正在成为民主发展进步的新形式。随着“执政为民”理念的不断完善,民意在决策和民主法制进程中正在彰显出巨大力量。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制定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原则上要公开听取意见。”

  2008年4月1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委员长会议决定,今后法律草案一般都向社会公布,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

  据统计,仅2009年2月份以来,就有10余部法律草案通过中国人大网向社会公布,广泛征求意见。“这无疑将对我国的民主法制进程起到促进作用。”宪法学专家、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律系教授马岭说。

  再经过为期1个月的公开征求意见,描绘未来10年中国教育改革路线图的规划纲要就要在进一步修改后,最终出炉。虽然在现实国情下,这部纲要还需要“在千差万别中找共识”,但是,民主社会进步的足音,已在“民意”的活跃表现中,日渐清晰。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