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学术研究单位需新的制度设计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05日11:34   《观察与思考》杂志

  王忠文

  针对伪科学的出现和学术腐败蔓延,我倒是矫枉过正地主张,学术研究单位应该实行特殊工资制度和奖励制度。

  高校和研究机构中的学术腐败日益严重,其中最重要表现就是伪科学的出现和扩散。学术打假名人方舟子说自然科学 研究中存有伪科学,笔者认为,社会科学研究特别是经济学研究中更有伪科学。

  我所定义的经济学研究中的伪科学是指,对经济学中的基础概念没有弄懂,对经济学中的经济运行规律的主要内容没 有弄懂,对经济运行机制和传导过程的理论推导没有弄懂,对实际经济运行情况没有搜集更多详实资料,就对经济运行形势妄 加判断与批评,就对经济运行趋势妄加预测甚或打赌,这样的研究状态及其成果,我们可以称之为伪科学。

  伪科学之所以产生并流行甚或泛滥,是学术腐败蔓延的直接结果。我个人认为,官方媒体和主流社会对腐败或腐败行 为的定义是片面的不严谨的,关于腐败的严格定义应该是,个人或群体利用公共权力和职务便利,在谋取更多个人私利的同时 败坏社会道德风气而不能受到法律制裁和司法惩罚的社会现象。这样认识问题就会明白,发达国家的腐败和发展中国家的腐败 有着本质的不同。不要借口腐败是世界现象就能原谅自己。在发达国家,腐败虽然也是层出不穷,但却是暗流涌动、人人喊打 ,浮出水面见光就死;在我们国家,曝光的腐败实际都是经济犯罪,而真实的腐败则是强大无形的潜规则,虽遭讨伐但是人人 艳羡,照行不误。这样的情况背景下,伪科学的产生就不足为奇了。伪科学的产生就是学术腐败扩散的结果。

  学术腐败有多种表现,例如个别研究者为骗取学术声誉和物质利益,一味追求自身收入增加而忘记社会责任和贡献意 义,以至发展到剽窃成瘾,抄袭成风;在学术腐败初始不能得到有效遏制的情况下,就会发展到学术界许多研究者变得比较浮 躁,不能潜心深远研究,变得十分浮华过于追求名利和物质待遇,这样学术界就不能产生思想家和真正学者。

  伪科学的出现有深层次的原因,主要的原因在于存有制度设计缺陷,这就是官本位制度的侵蚀。让学术单位具有行政 级别,让学术职称及其物质待遇和行政级别挂钩,而不是和所做贡献挂钩,这本身就是官本位制度设计的阴影。这种固化的、 静态的待遇标准的制度设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和保障了知识分子的福利待遇,但是在这种基础上是不能催生深厚深刻的 研究成果的,反而会刺激个别品行不端的研究人士剑走偏锋,利用学术腐败去骗取更高学术声誉和更多物质利益。

  伪科学的出现作为学术腐败的直接结果,是有着极大社会危害的。我们知道,政治腐败必然导致以权谋私,会促使社 会财富向少数人集中;司法腐败则体现社会不公,极易导致和刺激社会动乱和社会动荡;而学术腐败必然导致全社会没有真正 研究探索精神,必然导致全民素质低下集体滑坡。俗话讲:学者和知识分子是人类的脊梁,是社会的良心。很难想象,如果任 凭学术腐败泛滥,今后社会将会是什么样子,扪心自问,答案自明。

  针对伪科学的出现和学术腐败蔓延,我倒是矫枉过正地主张,学术研究单位应该实行特殊工资制度和奖励制度。这种 特殊工资制度大致应该具有这样的特点。一是,这种特殊工资制度应该是高工资高福利的。它只针对专业研究人员,并不包括 研究单位其他人员,科研管理人员和党政干部不在此范围之内。这会在相当程度上遏制争当、抢当领导干部现象,也有利于真 正体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二是,我们这样规范是有道理的。现在高校和研究单位的重大弊病之一就是,科研成果数量、质 量考核都只针对教师和一般研究人员,并不包括相对高层领导干部,这样就会直接导致科研成果考核的结果是:上面层层加码 ,下面层层作假,不利于长远的深厚的学术研究。三是,对研究人员晋级实行专职考核和专业考试相结合,主要和科研贡献挂 钩。专职考核主考工作业绩,主要和成果贡献挂钩;专业考试主考自身专业的前沿理论,主要测评科研潜力。学术委员会对申 报人员结合2项考查进行面试,再决定晋级事项。四是,对一般研究人员的工资晋升实行网开一面。在学术研究单位,能够做 出重大贡献的特别优秀人员只是少数;即使埋头苦干,大多数仍是成绩平平。对这种情况应该网开一面,即可以只增工资,不 给特别高级职称,就像发达国家的文官考试制度一样,不把学术职称当作增加工资的惟一途径。五是,这种特殊工资制度应该 区分国有研究单位和民营研究单位,应在国有研究单位试行,并应大力发展民营研究机构。

  总之,这种特殊工资制度必须是经过多方辩论和科学论证的,这种工资制度应该是富有激励效应的、富有弹性的、比 较动态的一种制度设计。当然,具体设计需要进一步论证,实际效果如何还要接受实践检验。针对伪科学的出现,我倒是主张 具有这样一种特殊工资的制度设计。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专题 观察与思考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