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沈阳3月5日消息(记者徐志强) 近年来,社会上普遍对外语热、汉语冷及汉语能力下降、语言文字社会应用出现混乱现象等提出批评。今年1月,上海六所知名高校组织自主招生有四所学校不考语文而考英语,在社会上引起热议,使得人们长期以来对母语状况的担忧转化成极端的不满,反对声浪高涨。应该说自主招生赋予了高校招生自主权,高校有权自行决定考试科目。但做出不考语文而考英语选择的背后,却反映出决策者对母语的错误定位,从一个侧面强烈提示:在我国,不能动摇母语在语言类教学中的主流地位,必须加强对汉语能力的培养考核。
语言不仅是人际交流的工具,也包含着使用该种语言文字的人群认识世界的特殊方式,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汉语汉字历史悠久,是中华文化的显著标志。《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以及古今典范的文言文、白话文作品,创造了汉语言文字的辉煌,并成为中华文化的优秀代表。这些精美的以汉语言表达形式为主的作品,不仅可以加深国人对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认同,而且可以使世界上不同种族的人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
因此,学习母语的过程,不仅仅是掌握语文知识,更是了解民族文化、接受民族文化传统熏陶的过程。重视汉语汉字的学习使用是我们的民族传统,提高汉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是民族文化建设和传承的重要基础性。在任何教育阶段,都应当将掌握和运用汉语的能力作为基础素质和能力,对此应提出统一考查考核标准。目前,言之无物、词不达意、书写能力下降的现象日趋严重,这与忽视母语教育学习,缺乏考核激励机制有直接的关系。在国家经济强势发展的今天,更应在文化、教育方面有所建树,以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国家提出要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战略决策,与之相适应,政府应该在教育、就业、学位职称考核认定、公务人员考核聘用等方面规定汉语能力标准,引导、激励大家学好汉语,提高应用水平。
鉴于以上考虑,全国政协委员、民盟朝阳市委主委高炜希望政府有关部门特别是教育部要进一步重视母语教育,提高国民汉语能力,并提出以下建议:
一、中小学语文课程要改革教学方式,要以提高学生的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汉字书写水平、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汉语的魅力为主要目标;要改革语文学习的评价考核方式,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语文知识和能力考核应作为任何形式升学考试的基本考试科目。大学语文课程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增加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内容,提高大学生人交际沟通能力,帮助大学生提高求职面试的成功率。
二、加快实施汉语能力评价标准和考核考评体系建设。国内在汉语能力测评方面还缺少全面考查听说读写综合语文能力的考试,因此建议国家教育考试部门及时推出能够考评应测人汉语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类语言考试,尽早建立综合、全面的汉语能力测试体系,明确客观评价汉语水平和能力的方式,为不同层次人群母语的学习和能力提升提供参照,为社会相关行业从业人员职业语言能力要求提供参照。通过语言类考试形式,以考促学、以评促用,引导全社会重视汉语学习,推动使用能力及水平的提高。希望国家发改委能将汉语、汉字应用能力的考核作为国家考试项目予以立项。
三、相关主管部门应将汉语能力考核成绩作为报刊、出版、广播电视、网络媒体,以及教师、公务员、文秘人员、计算机录入等有关从业人员的从业资格要求,逐步建立持证上岗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