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琰:改变中国短道速滑历史的女人
2010年2月26日晚,王濛在加拿大太平洋体育馆以1分29秒213的成绩夺得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1000米冠军,李琰带领的中国短道速滑队史无前例地包揽了女子项目的全部4枚金牌。结局堪称完美。手握3枚金牌,王濛如此称呼李琰:“改变中国短道速滑历史的女人。”
记者◎李翊
人生
3年前,李琰也曾经像现在这样被世人关注。
2007年1月,第6届亚冬会在长春举行。短道速滑女子500米决赛,王濛夺冠冲过终点线后,并未与站在场地边的主教练李琰击掌庆贺,两人形同陌路;女子1500米决赛结束后,挂着铜牌的王濛被记者们簇拥着,站到了中央电视台的直播镜头前。“教练没有给我制定任何战术,只问过我一句话‘你知道怎么比吧’,所以我会自己申请回地方队,国家队的训练不适合我。”原本例行的赛后采访顿时充满了火药味,王濛言语中将矛头直指回国执教不足8个月的主帅李琰。
李琰,这并不是个陌生的名字。出生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李琰曾经是我国最优秀的短道速滑选手之一。1988年,未满20岁的李琰参加了加拿大卡尔加里冬奥会短道速滑表演赛,并在1000米和1500米两个项目上一人独得两金,以她照片为原型制作的海报上,用中文书写着“神龙腾飞”4个大字。1992年法国阿尔贝维尔冬奥会,过去以表演项目出现的短道速滑成为正式比赛项目,李琰摘得女子500米银牌,为中国实现了冬奥会奖牌“零的突破”。此时,王濛还是生活在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的普通7岁女娃,一年后才在启蒙教练马庆忠的挖掘下开始接触短道速滑。
现在牡丹江市冬季项目中心执教短道速滑的丁自来曾经是李琰的教练,他告诉本刊记者:“李琰是1979年冬在黑龙江省农场总局宝泉岭农场冰上运动会上被发现的,当时的李琰个头仅有1.55米,且手脚都很小,还不能使用冰刀的平刃滑行,但蹬冰很有劲,滑跑的风格也很顽强。”
李琰有一个小她8岁的妹妹李琪,姐妹俩性格迥异。李琪告诉本刊记者:“我姐从小就淘,出去玩也是上房上树,倔强,性格很硬。我属于在家玩布娃娃的那种,比较软。”在李琪看来,自己的性格随父亲,开朗,乐天,随遇而安;姐姐的性格像妈妈,虽然母亲只是一个普通的商业系统的职工,但她好强,希望自己的孩子“不做则已,做就做得最好”。
1984年春,一场意外事故几乎断送了李琰的运动生命。在一次比赛中,她在弯道滑行时,巨大的离心力将她甩了出去并撞在赛场挡板上,致使左腿膝关节肌肉全部断裂。冰上运动员的左腿是支撑腿,被运动员视为第二生命,医生的诊断让李琰的家人、体工队的教练陷入了绝望。按照常理,李琰伤到这份上只能退役,但是她并没有放弃。李琪说:“当时,她受伤的左腿一共被缝了40多针,伤口还没有愈合,就开始了恢复训练。当进行负重下蹲训练时,膝盖的‘一’字形伤口又被抻开了,一蹲,血就往外冒,不得不做第二次缝合。就是在这样的坚持下,她终于从被淘汰的边缘走了回来。”
在拿到阿尔贝维尔冬奥会500米项目的银牌后,李琰退役,选择到东北财经大学国际金融专业读书。大学毕业后,她被分配到大连地税局,做了一名副处级科员,有了一个美满的家庭。“没有两地分居,我姐和姐夫过得可浪漫了,每天早上去海边跑步,周末的时候去广场上放风筝。”那是李琰和丈夫唐国梁(曾经的八一滑雪队运动员,退役后在大连市商业银行工作)过得最安逸最滋润的一段日子。但真的过上这种生活后,李琪说,姐姐内心突然有一种失落感。每当冬天看见滑冰的孩子,或者在电视屏幕上看见过去的伙伴依然在速滑一线叱咤风云,她内心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李琪觉得,对于短道速滑,姐姐心里始终没有放下。
1999年,斯洛伐克体育代表团到中国访问。在与中国冰雪界交流时,他们希望中国能派一名教练到斯洛伐克,帮助他们国家队训练速滑运动员。现担任冬季项目管理中心副主任的兰立当时马上想到了李琰,于是一个长途打到大连询问李琰是否愿意去,李琰一听,没有丝毫犹豫就同意了。
一年后,斯洛伐克队在欧锦赛上夺得一个全能第六,两个单项第四名。李琰还带领一名队员获得盐湖城冬奥会的参赛资格,为斯洛伐克实现了零的突破。凭借着执教斯洛伐克的卓越成绩,李琰从2003年起开始担任美国国家队教练。在她的帮助下,美国女队在8年后重夺世锦赛奖牌,男子接力在12年后取得奥运会奖牌,名将阿波罗更是在都灵冬奥会收获1金1铜。同一个赛场上,王濛犹如一道红色闪电率先冲过终点后,同样滑向了恩师伊敏,隔着厚厚的护栏师徒俩紧紧拥抱在了一起。不满21岁的王濛“顽皮一跳”跃上了女子500米的最高领奖台,那时她对偶尔在帕拉维拉冰场里打过照面的这张东方面孔印象模糊。
2006年5月,当初一通电话让李琰从公务员职位重返短道速滑世界的兰立,再一次找到李琰。尽管美国已开出优越的续约条件,不到两岁的女儿嗷嗷待哺,但一句“现在国家队需要你”,让李琰义无反顾地于2006年5月24日回国挂帅中国短道速滑队。
从辞职到回国,李琰用了不到一周的时间。
碰撞
“整体优势被大幅度削弱,全队陷入困境”——这就是李琰回国后所接手的中国短道速滑队。随着杨扬、李佳军的退隐江湖,后继乏人的中国短道速滑陷入了低谷。都灵冬奥会上,从1992年就被列为中国冬季运动重点项目的短道速滑只拿到了1金1银3铜,这并不是个让人满意的成绩。一场革新正在酝酿。“李琰回国之前,队伍管理上、水平上的危机已经存在。”时任短道速滑部主任的佟立新向本刊记者回忆,召回背景单纯、经验丰富,与地方利益没有牵扯的李琰成了总局冬运中心大刀阔斧改革的重要一步。
但王濛并不了解这背后的故事。王濛是2001年被当时的国家队主教练辛庆山选上来的。进入国家队后,机灵,爆发力好,成绩突飞猛进,辛庆山对她分外宠爱。王濛的性格像男孩子,讲义气,重感情。对于她来说,辛庆山、原女队教练伊敏和男队教练冯凯都带过她,都是必须感激的人。然而,因为李琰的到来,这些恩师纷纷被调整回省队,国家短道速滑队被重新洗牌,王濛一时间难以接受。因此,从李琰一出现,她就是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她的。
“当时王濛确实是在为伊敏教练鸣不平。”前短道速滑世界冠军王春露,赴加拿大学习两年后回国,于2006年10月从国青队领队转为国家队副领队。帮助新教练与运动员尽快度过磨合期,是王春露当时工作的重点。
“李琰在国外生活了六七年,刚回来时言语中习惯性蹦出几个英文单词,我在国外待过所以特别能理解,但有的队员就看不惯。更重要的是她能带给我们什么,她那套西方的训练方法是否适合我们?大家心中都打起了问号,都在观望,王濛算是其中的代表。”王春露告诉本刊记者,在王春露印象中,之前王濛也曾用“自己的方式”对这个新教练提出过抗议。
其实,刚接手美国队时李琰也遭遇过类似的“信任危机”。美国队已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训练、管理体系,队员的成绩也都不错,让他们与一个来自亚洲的女性教练携手备战下一个奥运周期并非易事。李琪还记得,杨扬的博客上曾提到过的一个教练的经历,指的就是姐姐李琰,“她刚到美国的时候,训练强度很大,总是批评队员,队员不接受。美国人得先夸他,再指出毛病。她就改变了说话的习惯,先说好听的,然后一句‘but’转折,开始说毛病。这方法最开始好使,时间长了就不管用了,一说‘but’,队员扭头就走。后来我姐和另一个教练探讨,那个教练一笑,说这个好解决,你把‘but’改成‘and’就可以了。她照着用,果然奏效”。回忆起美国的执教经历,李琰说:“我首先要做的是取得他们的信任。我也有自己的教练方式,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我和队员一直在互相交流、沟通,也经过了几次‘交手’。关键是队员们看到了在我的执教下,他们的成绩有了提高,他们才完全信任了我。”
在李琰看来,运动员和教练员之间就是互相出难题,再想办法解决的关系。李琰认为,这套方式应该很快也能在中国起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并没有好转。“也许真是在国外的时间太长了,在中国,感觉不知道该怎么跟这班小孩接触。美国孩子比较开放,他们会直接告诉你心里在想什么。中国孩子不一样,王濛是唯一一个能告诉你她是高兴还是不高兴的。”
也有人给李琰出主意,建议她在训练之余更多地与队员融合在一起。“要我像保姆一样,那就太不职业化了。职业教练应该一丝不苟的,在事业上全心全意帮助队员。至于是否给他们缝件衣服什么的,我认为帮助不大,再说我也不会。”李琰说。
在李琰回国之前,中国短道队还是一个讲“核心”的队伍,随着工作的开展,李琰更侧重于加强队伍整体实力的提高,她认为:“没有谁是绝对的核心,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核心。只有集体进步了,你才能进步。”就像在美国的时候,她也曾跟阿波罗沟通过,“只有队伍都强大了,你才能够更强”。第一年新一期国家队集训时,她选拔了更多的年轻队员,训练时对小队员颇费心思。
“你带出过奥运会冠军,我也是奥运会冠军。我觉得自己是最好的,但我并没有得到最好的重视。”李琰的良苦用心在王濛看来却更像是对自己的冷落,这样一来她的抵触情绪越发严重。2006年8月的一篇博客文章中,王濛写下这样一段文字:“从今年回到这个队里我就没有开心过,以前的训练让我很有激情,现在的队伍让我觉得没有希望,我不知道自己在国家队的意义是什么,能代表什么……不知道怎么才能解决这些烦恼的事情。唉!唯一让我开心的就是我姐快生宝宝了,我盼着当小姨呢!”3个月后,依旧找不到解决办法的王濛,冲动地将内心困惑在接受采访时一吐为快。为此,王濛得到“禁止参加2007年短道速滑世锦赛和世锦赛团体赛”的处罚结果。
“无论是王濛还是其他运动员,这种行为都是不允许的。在中国的体制下你必须按照中国队的要求去做,你既然提出了挑战,你就要为这个行为付出代价。”佟立新主任告诉本刊记者,这一决定是适度的。
李琰说,她并不希望王濛被禁赛,因为每一次比赛都是难得的锻炼机会。缺少了王濛的中国短道速滑队,在2007年世锦赛上共获得2银2铜(其中团体世锦赛上中国女团摘银)。惨淡结束自己率中国队在世锦赛上的“首秀”后,李琰4月份回到美国休假。
虽然是休假,李琰说她却并不轻松。她很认真地反省自己,执教中国队一年的时间,我到底做错了什么,是哪些地方做得不够?作为受洗过的基督徒,李琰虔诚地走进教堂寻求主的帮助。“为什么要回中国?——为国家做出贡献;回中国的目的是什么?——重现中国短道的辉煌……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说明我做得不好,也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李琰说她开始思考,“一个孩子接触到陌生人,特别是这个孩子有很高的目标和梦想,我来了之后她并不了解我,不了解我能给她带来什么东西,这种怀疑是很正常的,(亚冬会风波)就是主帅跟优秀运动员磨合时出现的问题。在和队员相处时,我是不是应该更柔和些,而不是像过去那么强硬?”
由于王濛与众不同的滑行姿势,她的腰部更容易积劳成伤。李琰注意到了这个细节,于是在一次训练中,李琰特意当着全队20多人的面对王濛说:“像你这样爆发力好的选手,不需要一直这么磨。什么时候你觉得训练强度够了,你可以不滑。”受到了李琰不同以往的区别对待,这让王濛心头一暖,觉得特别有面子。本来可能不想滑了,但是李琰这么一说她反而特别想滑。为了让王濛的滑行技术更完美,更大地挖掘王濛在短距离项目中的优势,李琰可能会就一些细节方面留下王濛单独加练。这又极大满足了王濛的“虚荣心”,觉得教练是在给自己开小灶,重视自己,反而更对王濛的胃口,练得也更积极了。
这段时间采访过短道速滑队的记者会发现,李琰在秉持自己职业化执教理念的同时常提到一句诗——“润物细无声”。一场不期而遇的春雨,仿佛神的旨意让李琰认准了未来工作的方向。她告诉自己:对于运动员来说他们不必理解我4年的工作计划,他们要的是每一天的进步。我该怎么做呢?只要王濛需要的时候我就站在她身旁,做到润物细无声。小时候在训练计划本上写满了名言警句的李琰如今也有了两句自己的名言:“一句是‘润物细无声’,另一句是‘我的目标是实现队员的人生价值,实现了他们的价值就是实现了我的价值’。”李琪说。
2007年秋天,李琪到哈尔滨出差,正逢短道速滑世界杯中国站在哈尔滨举行。李琪去酒店看姐姐,却在姐姐房间意外碰到了王濛。“王濛家有个习惯,只要王濛在国内比赛,家属必到现场。那次是王濛禁赛后首次出现在国际赛场,全家都来了。那天,她就抱着她姐姐的孩子来了,在我姐房间一边看,一边玩。我挺吃惊的。”李琪说,后来她也想明白了,“运动员的运动生涯其实挺短暂的,要的就是在最短的时间里实现最大的价值,这与教练员的目标是一致的。目标一致,这就好办。另外,王濛的性格就是好恶明显、恩怨分明且我行我素,她要真服你就会敬佩你。运动员有点个性也是好事,木头似的反而不好。”
1分34秒897!这次比赛,在两名韩国强敌的夹击下,王濛突出重围率先冲过终点。张开双臂、伸出食指,问鼎女子1000米金牌的王濛亮出经典的庆祝姿势,向看台上的父母和热情的观众们示意。当就要经过教练席时,在相互交错的一刹那,王濛和李琰同时默契地伸出了右手,击掌庆祝本次比赛中国队获得的首枚金牌。无人留意的时候,王濛又和李琰拥抱了一下,“一会我还比接力吗?”王濛轻声问了一句,李琰则笑着点了点头。
改变
不论是王濛还是李琰都感受到了彼此的变化。王濛跟李琰的沟通不是要把很多话都说得很清楚,很明白,她俩之间可能探讨技战术、训练、比赛更多一点,在探讨的过程中就会延伸很多思想、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李琰则一直要求自己,对待每一位队员要像那场春雨,“润物细无声”。
真正让所有人为两人关系松一口气是在2007~2008赛季的后半段。“运动员很实在,成绩最有说服力。李琰的训练方法达到预案——王濛不仅在冬奥会夺金项目500米的速度更快了,还能比1000米、3000米接力项目等中长距离。说明李琰的这一套在自己身上起作用了,这就为彼此信任打下了基础。”王春露告诉本刊记者。
两年前,李琰告诉王濛有信心让她的500米成绩达到42秒5,王濛摇了摇头,直言不相信。当时的世界纪录属于保加利亚名将拉达诺娃。43秒671的成绩,在长达7年的时间内无人能撼。但在2007~2008赛季短道速滑世界杯加拿大站上,滑出43秒286的王濛让这一纪录作古。
更让人咋舌的是在2008~2009赛季中国站上,王濛在1/4决赛(43秒030)、半决赛(43秒105)、决赛(42秒609)三超自己在美国站创造的43秒125的世界纪录,宛若一道道红色的闪电出没在首都体育馆。她冲过终点的风范还有点效仿牙买加飞人博尔特最后减速的意思。
新赛季前4站比赛暂告一段落,中国短道速滑女队共收获15枚金牌,先后4次打破世界纪录,其中王濛一人就摘得12金,这与2009年夏训在加拿大为期两个月、“早7点到晚7点”的魔鬼训练分不开。同时,王濛首次获得世界短道速滑“女子全能冠军”,连续6次破500米世界纪录。而在李琰的带领下,中国队在2009年的世锦赛上收获了4金2银2铜,在团体世锦赛上更是力压韩国女队获得冠军,一举打破了韩国女队在该项目上长达6年的金牌垄断。这也是中国女队继1998年至2001年创造四连冠佳绩后,第五次夺得短道速滑团体世锦赛的桂冠。
当时间的日历翻到2009年,王濛已经完完全全地相信了李琰,她每年跟李琰在一起的时间比跟父母还长,私底下李琰也会跟王濛开玩笑:“我的年纪都能当你妈了,知道吗?”王濛佯装投降,连连应和着:“对,我知道,我知道。”
2009年7月王濛多了一个新身份——中国短道速滑队“队长”。“队长”这一荣誉并不是多了一个称呼,每天要承担的工作也很艰巨。具体到每天的两场训练,王濛都要站在队伍中领操,无论是冬天夏天还是口干舌燥,但王濛每一堂课都非常认真。更让李琰感动的是,王濛不仅关注自己的提高,同时作为队长,她主动跟小队员讲战术,谈经验。在场上滑得不对,她会告诉队友,因此,她在队里说话特别有说服力。11月份比完加拿大站后,王濛对李琰说,教练你看,原来我真的只关心我自己,我自己好就行了,现在我看到他们好我真高兴!这话让李琰由衷地高兴。
2009年9月下旬,世界杯中国站,李琪正好在北京。“王濛比赛那天,我在我姐寝室,王濛来了,对我说‘小姨,你一定得去看比赛’。”9月20日那天,王濛带领所有队员在冰场对面搭上了条幅,上面写着“教头生日快乐,您辛苦了”。“大家都说你是钢铁般的女人,你哭了吗?”赛后回到宿舍,王濛对李琰说:“快许个愿吧!”“我的心愿你们都知道!”李琰幸福地落泪。
事实上,在专业人士看来,除了王濛的改变,对于中国短道速滑,李琰带来更多的是技术和理念的革新。在李琰之前,相对于韩国队,中国队的技术已经明显落后。中国选手在弯道的技术仍然延续了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单脚支撑,缺乏弯道加速能力,而李琰改变了这一切。王濛1000米夺冠后感慨:“李琰教练首先教会了我500米的滑法,至少4年之内没人在这个项目上超过我。”从周洋身上,能看到当年李琰的影子——爆发力不强,但加速能力和超越技术非常出色。1500米决赛中,周洋在第十圈决胜圈的果断外道超越体现了这个小姑娘的胆识和过人的能力。
李琰还带来了当今短道速滑界最棒的器械教练切斯特,为中国队打造出完美无缺的冰鞋和冰刀。王濛这样评价切斯特教练:“他能同时给我准备好几套同样的冰刀,我不用担心冰刀发生状况了,他来了以后,我以前用来磨冰刀的时间也可以用来更专心地训练了。”
下一个奥运赛季,李琰还会续约吗?在2010年冬奥会临近尾声的时候,这成为大家最关心的话题。李琪说,她问过李琰,回答是“顺其自然”。作为家人,李琪很希望李琰能继续留在中国,“我姐夫说了,如果续约的话,他就带着女儿回国”。
李琰一年只有大约一个半月的时间能够去美国科罗拉多和女儿在一起。李琰的女儿现在5岁半了,从她1岁半的时候李琰就没在她身边。夫妻俩有个习惯,每天早晚唐国梁都要各打一个电话给李琰,电话拨通了直接按扬声器,电话那头是充斥着各种生活细节的声音:起床声,刷牙声,吃饭声,说话声……一直到女儿出门之前的“Bye bye”,电话这头李琰一边听一边忙碌着,借此想象着女儿的生活。“有一次太想女儿了,于是打电话问她:‘想不想妈妈回家陪你啊?’女儿回答说‘I don't care(我无所谓)’。”不过现在情况不同了。李琪说,孩子已经知道崇拜妈妈了,“画画的时候,妈妈画得最大,爸爸小一点,她自己是最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