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广东省委书记:缺工现象没有媒体渲染的严重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06日04:08  大洋网-广州日报

  广东代表团全体会议向境内外媒体开放 汪洋黄华华等笑答记者问

  昨天下午的广东代表团全体会议向境内外媒体开放,并首次设置现场提问环节,157名代表会后接受130多家媒体的现场“点名”提问。30分钟时间里,汪洋、黄华华、李妙娟、张广宁等代表妙论劳动力短缺、应对金融危机、物价走势、迎亚运等热点问题。尽管全国人大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要记者们“不要老向有领导职务的代表提问”,但他仍是被记者“点名”最多的代表,不得不“包揽”记者提出的大部分问题。

  文/记者舒涓、邱瑞贤、周祚、赵琳琳

  问:广东怎样保持优势?

  汪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脚踏实地、真抓实干

  记者:请问汪洋书记,去年广东在严峻的挑战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作为长期在全国领先的省份,怎么做才能把优势保持下去?

  汪洋:在回答你这个问题之前我先说两句。今天上午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广东是一个媒体比较活跃的地方,媒体的监督给我们改进工作增加了压力,也创造了条件。同时,各家媒体也为宣传广东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努力,所以我在回答媒体问题面前,首先代表广东省委、政府对各家媒体长期以来对我们工作的监督,以及对我们工作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为了让更多的记者能够提问,我想简单地回答一下。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广东能够取得在全国充当排头兵的位置,今后还要继续保持这样一个位置,我觉得就是16个字: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我觉得这是我们过去到现在成功经验的总结,也是我们今后能够保持领先水平还要继续坚持的方针。(下转A8版)

  (上接A1版)记者:首先祝贺广东去年成功地完成了保八目标,我想请问一下华华省长,广东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方面有哪些经验?

  黄华华:这个问题说有什么经验还不好说,不能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笑)。但我们对去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有许多体会:第一,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正确领导,是我们应对危机、推动科学发展的坚强后盾;第二,全力以赴地保增长是我们应对危机、推动科学发展的工作重心;第三,坚定不移地调结构,是我们应对危机推动科学发展始终贯穿的主线;第四,坚定不移地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应对危机、推动科学发展的根本目的;第五,加强作风建设,狠抓工作落实,是我们应对危机、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法宝。

  记者:请问汪书记,广东省有提到缺工问题,这是不是表明在广东金融危机的影响已经过去?我想请陈德铭部长分析一下广东的公司需要把收入提高百分之多少才能解决劳动力的缺乏问题?谢谢。

  陈德铭(商务部部长,列席广东代表团会议):现在很多媒体炒民工荒,其实中国劳动力的红利期远远没有过去,中国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的状况也没有改变。出现在局部地区的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矛盾是因为我们在教育和培训上的步伐、特别是有些特殊产业培训没有跟上去,也反映出我们对部分民工政策的落实,有一个长期政策的完善问题。这里有一个宏观政策提醒,工资、物价、汇率等要保持基本稳定,不然我们会碰到比较大的困难。总体来讲,中国现在13亿人口,到2030年左右我们的人口会到15亿左右,我们会有相当长时间的劳动力红利期,保持我们劳动力的优势。

  汪洋:我也说两句,因为你也点到了我。(笑)

  首先我要强调的是在珠三角发生的劳动力短缺现象,并不像媒体渲染的那么严重,就像当年珠三角因为金融危机的冲击出现破产的企业的程度也不像媒体宣称的那样严重一样。因为现在的缺工和当年的企业倒闭都是能够吸引眼球的东西,所以媒体对它报道得比较充分,看起来形成了一种非常严重的缺工现象。这里我要强调一点,缺工确实缺工,但是没有像媒体渲染的那么严重。这是我们的判断,当然也有人不一定赞成我们的判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第二点,总体上讲,中国的劳动力仍然是供大于求的,但我们也注意到,随着人口生育高峰期的过去,劳动力供给的绝对量可能会有所减少,但是这不影响刚才陈部长那个判断。

  第三点,劳动力供给的相对短缺确实暴露了我们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说,我们对劳动力的培训还不够广泛,使劳动力的供给出现结构性的短缺,即招工的人招不到他需要的人,想找工作的人找不到他想要的工作岗位,我们的培训要改进。另外,现在珠三角缺工的主要是中小企业,因为中小企业的工资待遇和工人的福利保障不够完全,导致工人择业时相对选择福利待遇比较好,工资、保险比较完善的那些大企业。因此,我们正在进一步提高珠三角的最低工资线,使劳动力资源供给情况和稀缺性能够有机统一起来,一旦出现稀缺,价格就要出现适当上涨,这对进一步缓解劳动力供给情况会有所帮助。再者,由于我们的信息还不够通畅,影响招工和找工的对接,这也是造成短缺的一个重要原因。

  希望我们两个的回答结合起来,能让你给路透社交上一份比较好的稿子(笑)。

  记者:温总理的报告提出遏制收入差距过大的势头,广东是用工大省,也是拥有相当数量首先富裕起来人口的大省,请问汪洋书记,广东省打算采取哪些措施来缩小这种差距?

  汪洋:我一直坚持这样一个观点,人民代表大会你们应该多向普通的人民代表提问,不要老向有领导职务的代表提问(笑)。

  收入差距大,在广东这样一个先富起来的省份是一个突出问题,过去老书记有一句话,说广东 “富的地方肥得流油,穷的地方穷得掉毛”,广东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的趋势是由于地域的关系、历史的原因、自然条件的制约等因素形成的。

  改变收入差距拉大的趋势是历届广东省委、省政府一直致力解决的问题。在过去,为了缩小差距,采取过促进山区经济发展,刺激粤东西北比较贫困的县加快经济发展,然后在财政上给了一些扶持政策,所以这些年收入差距拉大的趋势应该说开始得到控制。党的十七大以后,我们现在又采取了一些新的措施,并把减少收入差距作为广东落实科学发展观最突出的任务。

  大家都知道,我们在克服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仍然坚持了“双转移”的方针,实行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就是我们减少广东区域发展和收入发展差距的一个最重要举措。一方面我们要把珠三角一部分劳动密集型行业通过政策的引导,让他们到广东比较落后的粤东西北地区去发展,这样既能够带动广东落后地区的发展,又能够使这些企业增强竞争力。另外,我们把粤东西北地区的富余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从粤东西北转移到珠三角,以此来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与“双转移”并行的,我们还部署了一个工作,叫“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扶贫开发,我们调动起广东全社会的力量对广东现有的绝对贫困人口帮扶到每一户,责任到城市、机关和有能力、有意愿的扶持企业,然后责任到人,我们想再通过三年的时间解决广东绝对贫困的问题。相信通过这些举措,再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广东区域发展的差距、收入发展差距拉大的情况会逐步有所缓解。

  当然,真正实现收入差距缩小和区域发展差距缩小,除了广东自身的努力之外,还取决于国家大的政策、方针和举措。因为在国民收入分配、劳动收入的调节等一系列问题上如果没有国家统一的宏观政策,在一个区域内去做好这件事情是非常困难的,如果这些国家政策下来,广东一定会坚定不移地贯彻,使全省缩小收入差距的工作也能够走在前面。

  记者:请问省发改委的李主任,今年物价上涨的压力很大,广东物价走势将采取哪些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

  李妙娟:总理的报告提出了今年居民消费价格预期是3%左右,这也完全符合广东的实际。基于以下判断我认为广东今年物价不会上涨:第一,农业产品比较丰富,粮食储备比较充足;第二,工业品生产比较稳定,目前相当部分行业供大于求,部分产能还出现过剩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说工业品的价格也不会上涨。中央已经注意这个问题,并已对通胀做出应急管理,我认为是可控的;第三,就国际大宗商品进口来说也是恢复性的增长。从上述几个分析来看,我认为今年物价的走势不会大幅地上涨。万一出现情况,我省也有充分考虑,一是加强经济运行监察、物价监察已经有预案,同时我们加强对煤电油气粮等大宗商品的监察,建立了必要的物资储备,物价部门也充分考虑到物价的监督等因素,我想这些措施对物价稳定是有作用的。

  记者:汪洋书记,今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农民工”改称为“外来务工人员”,这一称呼的改变会否带来外来务工人员待遇等一系列的改变?

  汪洋:我国的各级党委、政府一直以来都致力于改善农民工在城市打工的待遇,这一点无论农民工用什么方式去称谓都不影响党委和政府的这种政策取向。当然,应该说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也随着广东财政能力的增强,我们在解决包括农民工在内的所有人的基本公共服务方面都花了很多钱。改善外来务工人员或者农民工在城市打工待遇的工作正在加速进行。在广东,正是由于扩大了基本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现在有两千多万人都被纳入广东的财政支出范围,所以现在广东的财政变得异常紧张。我拿东莞做例子,东莞为了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孩子义务教育的补贴问题,一年要拿出15个亿,估计钱将来还要越拿越多。我想,无论是“外来务工人员”的称谓、“农民工”的称谓,还是“新生代农民工”的称谓,我们对他们的待遇不会下降。

  记者:张广宁市长,我知道您的球打得不错,我想问一下体育方面的问题,亚运会筹备得怎么样?

  张广宁:最近国家已经成立了一个以国务院领导,包括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中央有关部门的领导参与的领导小组,领导指挥着亚运会和亚残运会的整个筹备工作。亚运会赛时筹备工作正在有序进行;所有比赛场馆和训练场馆建设也在按时间、按要求推进;所有赛事宣传和信息系统建设也在按照计划建设和完善。此外,我们围绕着亚运想做的方方面面的工作,都列入了亚运城市行动计划,都在有序推进。我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今年的亚运会一定能成功举办。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专题 2010年全国两会

更多关于 广东 缺工现象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