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关于中国制造致两会的信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09日17:31  《环球》杂志

  关于中国制造致两会的信

  尊敬的两会代表委员:

  在德国我曾经遇到这样的情况:去商店问售货员买一个工具,对话如下:“您是要国产的还是进口的?”“什么品牌最好?”“所有国产的都比进口的好!”

  在国内“进口都比国产好”的惯性思维下,德国人这样的自信从一个侧面诠释了德国产品的整体高品质。

  目前全球范围内似乎形成这样一个共识,品质层面非常高的品牌级制造,主要集中在三大巨头:德国、日本、瑞士。他们共同的特点是用文化定义设计的品质,用设计定义制造的标准。设计的高品质决定了制造的高标准,而高品质的设计又是根植于他们独具特色的文化积淀基础之上。如德国有严谨的文化,瑞士有精湛的文化,日本有细腻的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蕴如活水之源,渗透到设计者的思维习惯、审美方式、制造标准、职业素质中,并不断延展,使得设计出来的制造系统拥有了与生俱来的个性特征,系统化精细化保证了质量的可控性,产品传承了高品质基因而获得尊敬和信赖。

  其中设计扮演着桥梁的重要角色:一头承载着文化的要求和释放,一头联系着制造标准的传达和制定,包括制造的外观、结构、工艺、流程、检验标准等等。如一个产品的精度是达到0.1毫米、0.001毫米,还是0.0001毫米,这些制造标准先是由设计来定义的。

  “德国人有不懂工业设计的,但没有不知道红点设计奖的。”我受红点奖组委会之邀在德国领奖时,国际工业设计协会(ICSID)主席Peter Zec博士曾这样说。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德国人对于设计的重视程度和普及之广。(red dot红点奖是起源于德国的欧洲最具影响力的奖项之一,有“国际设计界的奥斯卡”之称)。

  在这个被誉为“工业设计之乡”的地方,设计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无处不在,从地铁、商场、牙科诊所、咖啡馆,到汽车、沙发、橱柜、电灯、乃至一把指甲刀,这些设计关注生活的细节,为生活的方方面面提供方便。可爱的双胞胎在专门为其设计的婴儿车内酣睡,很多残障人士利用人性化设计的辅助工具自如地生活,就连超市购物车也蕴含着奇妙的设计构思,车的手柄上设计了一个投币凹槽,不露痕迹的设计约束人们只有将购物车送回原处,方能取回自己的硬币。这些由文化浸染的设计,制造出来的产品处处弥漫着艺术的气息和人文关怀,甚至辅助制度,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提高人们素质,并进一步巩固了这种文化的沉淀。

  反观国内,复制和模仿成为了制造的主流,产品或流于粗糙,或缺乏对生活的思考,设计的理念还未深入到各行各业的产品制造。在意识上缺乏对消费者的引导和培养,在商业价值上导致了产品附加值不高,甚至造成“中国制造”价格低廉、粗制滥造的反面印象。让设计提升生活品质,形成像欧洲那样的一种“全民意识”尚需设计界、制造业、政策扶持乃至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以及市场优胜劣汰大浪淘沙的不断发展。

  德国制造闻名于世,还因为他们的设计之强、技术之精,定义了制造工具的精度标准,掌握了制造的上游产业链。当一位中国机械制造师为了使数控机床提高一级精度而不分昼夜进行调试、翻译德文资料,多次失败最终加工制造出精度达到预计的0.0001毫米要求的样品时,兴奋之余一定有着深深的失落,因为那台加工中心的数控机床是德国制造,数控计算机、加工软件还是德国制造,就连一把车刀,一个钻头,都是德国制造!除了厂房,没有一样工具是中国制造,甚至厂房也是借鉴了外国的经验。这些工具的精度要比生产出来的产品的精度高好几倍甚至几十倍几百倍,而一把用于高精度加工的小小的钻头,国内就是做不出来。我们仅仅是在使用着他们的制造工具,甚至可能是他们已经淘汰的落后工具,而德国向全世界输出着他们的制造工具并不断创新。他们不仅是制造产品,更是制造一个系统,更高效、经济、环保、精细化、标准化的系统。

  客观地讲,虽然中国已经成为制造业贸易大国,但离制造业强国却还很遥远。制造的级别分为三品:品质、品位、品德,高品质要求精细化、标准化来塑造品牌;高品位包涵了美、愉悦、温暖、安全等情感元素;品德则又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对环境的保护,对世界有所贡献,达到天、地、人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二是制造的产品对人的尊重,用带来便利和快乐来表达对使用者的尊重,用标准化、整洁化的生产环境来表达对制造者的尊重。

  我国比起三大品牌级制造强国,尚处在品质级的起步阶段。但历史上中国并不是没有精细的东西,我们需要从文化开始,从设计着手,找到中国优秀的文化本体,用好的设计创意去表达、去提升、去实现,最终定义制造的标准,在国际竞争中整体提升“中国制造”的品牌形象。

  中国要全面介入全球价值链环节,实现在国际分工体系中低位保持、中位扩张和高位渗透的目标,迫切需要文化本体的回归,积极扶持新兴的设计、制造企业,通过技术、文化创意、市场、产业和服务的整体创新,提升中国制造的创造力和产业竞争优势。

  旅德设计师、洛可可设计创始人

  贾伟

  2010年3月3日

  来源:2010年3月16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6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