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创造条件批评政府”引热议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10日02:27  汉网-长江日报

  

“创造条件批评政府”引热议

  监督政府,引起各方高度关注。多位官员亦在不同场合表示,欢迎媒体监督批评政府,多反映百姓呼声。

  专家:批评可助政府社会少走弯路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何兵表示,“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令人印象深刻,一个自信的政府应该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则认为,社会批评力量是一种正面的力量,它可以帮助政府和社会少走弯路,少付出代价,尤其在社会转型、变革的情况下。

  反腐败专家林喆认为,“创造条件批评政府”可以与有序扩大公民参政权联系在一起。让公民参与国家管理,实际上是公民政治权的内容。

  官员回应:欢迎媒体监督

  围绕“批评、监督政府”的话题,地方官员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作出回应。

  在被问及如何创造条件让人民群众监督政府时,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表示,群众监督政府有很多方式,人代会、政协会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式,我们欢迎人民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人民群众来信来访也是一种方式,网上监督也是一种方式。上海市政府有自己的网页,每天收集很多信息。市委、市政府也有舆情收集机构,每天早晨都会把前一天网上对上海的批评意见送到我这里,并及时做出处置。

  北京市副市长刘敬民指出,媒体要发挥舆论监督的功能,多反映老百姓的声音。同时他也表示,北京市政府欢迎媒体批评监督。“媒体对政府批评是监督的一个重要方面,不能光说好话,更需要批评监督。像我们北京市的工作,就是在媒体监督批评中成长的。媒体上说,污染太厉害了,都看不见太阳了,政府马上就有压力了。”刘敬民说。

  媒体:公众批评是政府前进动力

  媒体同样高度关注温家宝表态。有评论认为,“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是温总理本次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大亮点。这句话不仅充分肯定了百姓对政府的批评权,还明确表示要创造条件兑现这项权利。

  有媒体指出,现在,人民监督批评政府的门槛还比较高,批评监督政府在有的地方还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要“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一些地方要做的,不是把总理的话当成口号表决心,更重要的是必须认真审视权力的边界,至少不能再让地方政府滥用权力“跨省追捕”公民的恶性事件重演。

  建议:制度方面应从细落实

  要让公众批评政府的权利更充分地实现,还应该在制度方面从细落实。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迟福林认为,有三个方面的条件有待进一步完善。首先是信息平台,这是一个基本条件。只有让大家充分了解了政府在做什么,怎么做的,才能够谈得上去批评、监督。其次,需要有一个协商制度,一些重大的涉及到公众切身利益的民生事项,其决策制定应当通过听证、协商等方式来产生。第三,是要有一个参与机制,让社会公众及广大的非政府组织都能够广泛参与进来。

  (据中新社)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