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男子怀揣炮弹回南京 自称搞点“收藏”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10日07:49  南京晨报

  晨报讯“不得了了,你们快来看看,爱好收藏的邻居唐某竟然收藏起炮弹了,真吓人!”昨天上午9点左右,家住南京市江宁岔路口附近的居民李先生,心惊肉跳地向晨报84701110热线反映。

  春节回趟老家淘到一枚炮弹

  接到报料后,记者来到了唐某的家中。只见在唐某的卧室地上,竖立着一枚锈迹斑斑的铁质的炮弹,炮弹弹壳完好无损。唐某一见记者忙爱不释手地捧起地上的炮弹,久久不愿放下,而他1岁的小女儿也在炮弹附近玩耍着。经测量称重,这枚炮弹长30厘米,直径8厘米,重约5.5千克。

  “这枚炮弹是我从安徽老家一村民那儿淘过来的,花了200元钱,听说是一枚清朝时期的炮弹,我准备当作战争文物收藏在家中。”随后唐先生又如数家珍地把他近几年收藏的军用饭盒、取暖的铜炉子等自认为的“古董”一一拿出来展示。

  那这枚炮弹是怎么来的呢?唐某说,春节期间老家一个年近百岁的老人听说唐某喜欢收藏,就表示自己80年前挖到一枚炮弹,但他怕炮弹伤人便挖了一个深坑将它藏在地下,于是唐某在老人的指点下,来到村头一处,经深挖终于挖到了这枚炮弹,唐某便以200元从老人手上买下了这枚炮弹。

  转了5次车揣着炮弹来宁

  至于怎么把这枚炮弹运来南京,唐某说,为了能将这枚炮弹运来南京,费了许多周折,“我先用报纸将它包上,再揣在怀中,这样不易被人发现,但也不敢去坐从安徽和县汽车站到南京的大巴,而是坐了一趟又一趟随手招停的路边车,从和县到乌江,再从乌江坐车到南京雨花台,又登上公交车才到南京江宁暂住地,一路上一直藏在怀中,过了一道道关。”

  唐某还说,原本从安徽和县汽车站到南京,平常只要上一辆车,1个多小时的路途,可那天他怀揣炮弹一路闯“关”来南京,至少转了5次车,花去了4个半小时,一路担心怕露馅查了没收掉。

  老家炮弹很多大多成收藏品

  唐某的老乡张先生说,在他们老家一带的农田里,以前这类炮弹壳几乎随处可见。因为遗留炮弹随处可见,当地百姓已见怪不怪,大家都相信炮弹已失效,所以就没有上缴。他还表示:“以前,政府鼓励老百姓上缴遗留炮弹,博物馆也积极收集炮弹,开始大家发现后还能去上缴。可现在,挖出炮弹很常见,博物馆也不要了,扛着那么大的炮弹去城里上缴,费时又费力,所以大家都不愿意去了。”

  据介绍,这类炮弹村民发现后,觉得好玩,就把它们收起来,小一点的炮弹就随手扔掉了,炮弹上的铜箍有的撬掉拿去卖钱等。

  疑为日军炮弹专家建议上缴

  唐某说,这枚炮弹听当地老人讲是清朝时期的旧炮弹,根本没有杀伤力,更不会爆炸。不过唐某也希望有关专家鉴定一下是否是清朝时期的旧炮弹,如果不是他马上按规定上缴公安机关去处理。

  昨天中午,记者带上这枚炮弹所拍照片,找到了解放军南京理工大学军事教研室的王教授。王教授看了这枚炮弹照片后说,他怀疑这枚炮弹是抗日战争时期日军遗留下来的,是否有杀伤力要进行检测。据介绍,按照危险物品管理的有关条例,日军遗留炮弹应运往有关部门统一销毁,防止发生炮弹伤人事故。

  据了解,沿江区域曾多次发现抗日战争时期遗留的各类炮弹、子弹和大炮,一些炮弹虽经历风吹雨打,面目全非,但只要弹壳不破损,炸药不受潮,依然可能爆炸,即便一些炮弹的引信已经拆除,但遇到高温也可能爆炸。王教授提醒广大市民,一旦捡到各类炮弹,应马上报警,千万不能擅自拆卸,更不能用力敲打。

  随后,记者将专家所说情况向唐某进行了反馈,但他一直认为是清朝时期的旧炮弹,要一直收藏下去。(请报料人领信息费)

  作者:卢斌/来源:南京晨报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