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数字迷局”折射出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10日08:39  沈阳网-沈阳日报

  房价与百姓的直观感受相差甚远、平均工资不被多数人认可、省级GDP总和超过全国……统计数字多次遭遇信任危机——

  全国70个大中城市去年房屋销售价格上涨“1.5%”——国家统计局不久前发布的这个统计数字,因与百姓的直观感受相差甚远,引起代表委员和社会舆论的强烈质疑。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坦言,现行房价统计存在缺陷。

  这不是统计数字首次遭遇信任危机。“数字迷局”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如何提高统计数字的公信力?

  “房价上涨1.5%”为何“全世界人民都不会相信”?

  今年2月2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其中称“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1.5%”。这个按照惯例公布的数字往年并未引起太多关注,而今年的数字公布之后,引起了代表委员和社会舆论的广泛质疑。有人调侃地问:“是不是点错小数点了?”来自河南的全国政协委员王超斌高呼:“绝不可能,这个数据太不负责任,全世界人民都不会相信。”

  在全国“两会”上,“房价上涨1.5%”成为媒体关注焦点,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几次被媒体围堵追问,坦言现行房价统计存在缺陷。

  统计数字遭遇信任危机不是第一次发生。比如,我国省级GDP总和超过全国的现象由来已久。今年重庆市“两会”上,十多位人大代表质询统计局:为什么统计局公布的全市月平均工资高达2000多元,而多数人觉得自己的工资达不到这个水平?去年还有大学生在网上发帖,称学校为了提高就业率,让没就业的学生千方百计签下一份就业协议,这就是所谓的“被就业”。

  统计数字为何频频“失真”?

  官方发布的统计数字,为何常常与人们的切身感受不符?重庆市全国政协委员王川平认为,原因之一是统计制度和方法过时,二是部分官员为了追求政绩而造假。

  “一些统计方法是几十年前制定的,现在还在套用,怎么能反映真实的情况?”全国人大代表、重庆隆鑫集团董事长涂建华说,以“被增长”现象为例,平均工资的统计范围是上世纪50年代确定的,没有把私营企业纳入,而私营企业职工的收入偏低,但数量占到全市企业总数60%以上。

  对于房价统计问题,马建堂在房地产价格统计座谈会上表示,现行房地产价格统计制度和方法确实有缺陷:一是基础数据来源基本靠房地产企业填报,而企业统计人员经常变动;二是对因房屋种类、地区、地段、楼层、朝向、时点等因素而差异较大的样本进行综合平均统计,过度消除了价格变化。

  针对我国地区GDP总和超过全国的现象,发展改革委有关报告认为其原因有:我国实行GDP分级独立核算制度,容易导致地区与全国数据产生误差;对跨地区生产经营的企业可能存在重复统计等。发展改革委坦言,GDP被广泛用于政绩考核,少数地方政府在统计数据上弄虚作假。

  如何提高统计数字的公信力?

  如何提高统计数字的公信力?有关专家认为,首先要改进统计方法。北京大学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副主任蔡志洲说,国外房价统计大多采用中位数,不像我国现在采取的是平均数,其中包含众多价格变化缓慢的政策房,对此如果不加以改进,房价统计数字与民众感受恐怕总是会有偏差。

  发展改革委的有关报告表示,为改善统计数据质量,有关部门已经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建议部分服务行业统计调查制度,对建筑业增加值实行统一核算等。报告认为,实行分级核算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地区GDP总和与国家数据不衔接的矛盾,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方法,是尽快从分级核算过渡到统一核算。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王少阶建议,要严格依法统计,加大执法监督和责任追究力度,对“官出数字、数字出官”这类造假行为进行严惩;二是积极推进统计制度和方法改革,尽快采用国际通行的“下算一级”核算办法对GDP数据进行统计,抓紧提出国家统一核算地区GDP方案。

  (据新华社电/记者伍晓阳、刘健、李亚彪)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