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倪萍式花絮还是少一点儿好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10日15:05  新民晚报

  在政协文艺界别分组讨论会上,一组倪萍委员跪地为冯小刚等其他委员拍照的照片煞是夺人眼球。报道说倪萍转行做了“娱记”,为达目的不择“姿势”的专业精神,值得认真学习。虽是花絮,然调侃声中,亦颇有耐人寻味之处。

  这样的“花絮”如果仅仅是个别现象,也就罢了,到过全国两会现场的人都知道,这种现象偏偏比较常见。我去的那年,政协大会开幕的时候,有几个委员居然跑到记者和军乐团所在的二楼专门来拍照和被拍照。这里的地势好,居高临下,能把大会的横幅拍全吧,总之见他们忙前忙后,折腾了好久。我当时如果胆子大一点就会走过去问问:您几位到底干什么来了?

  大会如此,小会上其实也是如此,或者说更是如此。我就亲眼见到某个至今仍然当红的演艺界明星在小组讨论的时候,自始至终都在埋头给纪念封之类的东西签名,一个弄不清身份的人物不断地往她跟前送,那委员一概来者不拒。昨天某报有篇报道,谈论的是“那些记者根本就不采访,看见个明星就站过去,逮着机会就合影”,很有针对性,文章质问他们“要那张记者证做什么?”同样的质问完全也可以送给只知道自家“留念”、忙着自家“外交”的代表委员:“要那张代表(委员)证做什么?”

  根据两会新闻中心的信息,今年报名采访“两会”的记者共达3060名,均为专业人士,倪萍完全不用为报道的事情担心。身为政协委员,如果说体现专业精神的话,更应该在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人民政协主要职能上去体现,要看她参政议政了些什么。去年,她的“山寨说”很是雷了一下人;今年据说她“特意与媒体合作,广泛征求民生意见,并从中甄选出有意义的提案”。借助外脑固然是条捷径,但在履行职责上不辱使命,终须自己对社会现实的密切关注。

  关于两会去娱乐化的声音越来越高。很遗憾,现实是这边照说,那边照做。倪萍这样的“花絮”还是少一点儿好,往积极的一面想,杜绝娱乐化,也需要这些“花絮”做靶子吧。

  南方日报(潮白)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