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赵林中代表:突破进口药品专利壁垒解决"看病贵"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10日17:35  中国政府网

      新华社北京3月10日电(记者 黄深钢 岳德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控制医疗费用”作为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被提出,并要求在60%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

      “艾滋病、乙肝、丙肝和白血病这四种大病,绝大多数患者在使用国外药物治疗,消耗的国民财富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全国人大代表、富润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赵林中语出惊人。

      据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提供的统计数据,全国有1.2亿名乙肝病毒感染者,其中600万人需要接受抗病毒治疗,其中有20万人需要使用葛兰素史克公司生产的“拉米夫定”(100mg),每人每年支出近5000元,合计全国乙肝病人为这一种药物需要支出10亿元。在两会上,许多代表委员认为,应当增加重大疾病基本药物可及性,尤其是对一些进口药物,应灵活使用法律和贸易手段,作为解决“看病贵”的重要举措。

      记者了解到,由于治疗这些疾病的药品生产商在国内享有专利权,国内药厂无法进行通用药生产并形成竞争以拉低价格,高昂的药价最终转嫁给了患者和国家财政。受到专利药物高昂价格威胁的各种病人,其每年消耗在购买专利药物的费用高达数千亿元。仅仅依靠将专利药物纳入医保范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会给国家造成新的重大经济负担。

      赵林中代表说,根据世界贸易组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以及《多哈宣言》,一国为解决其公共卫生问题,可以使用“弹性条款”,通过颁布强制许可等方法,合理打破专利药物的专利垄断权,获得廉价药物。

      “国家应适时启动对关键治疗药物的专利强制许可程序。正确处理创新和仿制的关系,掌握药品供应的主动权。”赵林中代表说,国家可引导完善组织领导机构,并发动群众,倾听病患声音,协同一心,共同推进这项涉及国际法与国际贸易的多边博弈。

      代表委员认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国和出口国,而且已经具备生产成品药的完全能力,我国的强制仿制药物一定能大大降低药品的价格,这不仅能极大地提高我国的药品供给能力,更能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提高非洲国家的药品可及性作出贡献。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