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振华称每两年将向国际社会公布我国减排情况
在哥本哈根大会上,解振华是中国政府代表团的首席谈判代表
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10日下午举行记者会,邀请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汪光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就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答记者问。张力军称,环境质量仅是局部改善了,总体还在恶化。解振华则表示,每两年将向国际社会公布我国的减排情况。
9措施促节能减排
解振华表示,2010年将主要采取9项措施:强化目标责任考核;严格控制“两高”项目;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全面推进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流通服务业、农村和农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加快节能减排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完善经济政策,增强企业节能减排的主动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健全法规,严格执法;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
中国不采用“三可”
在回答中国温室气体减排是否应实行“可测量、可报告、可核实”的“三可”制度问题时,汪光焘强调,应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区分对待。发达国家200年来的温室气体排放占有了整个空间的80%,他们接受“三可”是应该的。而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要解决贫困、要发展,生存排放是必然的。
汪光焘认为,中国带头自觉提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指标和目标,这是自觉减排,应当有自己监督自己的机制。我们可以有透明度,但不能用“三可”的方法来解决。
“三可”指南待谈判
解振华表示,今后,我们按照哥本哈根谈判中取得的共识,会通过国家信息通报的形式,每两年向国际社会公布中国采取的减排行动、采取的政策措施和取得效果的情况。我们也可以根据国际上“三可”的指南——这个指南我们还要继续谈判,在国内我们自己进行统计、监测、考核,然后把结果向国际社会公布,也愿意和其他各个国家就这个问题进行磋商、分析、对话、合作、交流。
■相关新闻
中国签署哥本哈根气候协议
中国周二正式签署哥本哈根气候协议。有关协议是2009年12月在联合国气候大会上达成的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
中国谈判代表团副团长苏伟在写给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的官方的信件中表示,中国支持峰会达成的协定。根据协议,国际社会到2020年,每年会筹集一千亿美元,资助发展中国家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谋求限制全球温度上升不超过两摄氏度,并定下每个国家减排的数量,但协议并无法律约束力。5大措施鼓励企业节能减排
1、政府制定规划、确定目标,对重点企业节能减排提出要求,并对开展节能技术改造的企业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进行资金补助;
2、对有利于节能减排的一些技术、产业,在价格、税收、财政方面给予支持;
3、对重点企业的污染治理,采取“以奖促治”的办法,给予财政奖励;
4、对实行废物综合利用的企业,给予免税、减税政策;
5、对节能产品实行财政补贴推广政策。
近期不出台节能减排新政策
工人日报记者:我想请问张力军副部长一个问题,您认为我们现有的这些节能减排政策是多还是少?目前是否这些政策存在着落实难、执行难的情况?
张力军:关于节能减排是不是还要新出台一些政策的问题,大家都很关心。在国务院出台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中,已经对“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所要采取的相应的措施明确了各项政策。现在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按照这些措施和要求认真地抓好落实。我想也包括发改委,在节能减排上可能在近期不会再出台一些新的政策。
环保“风暴”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香港南华早报记者:请问张力军副部长,您怎么看待现在的两项主要污染物在下降,但是整体中国的环境质量还在恶化的情况?为什么我们见不到“环保风暴”了?还有一些意见认为最近几年来环保部报喜不报忧的情况又开始抬头,您如何看待?
张力军:在学术界也好,在环保界也好,在全国人民的心目中也好,环境质量仅是局部改善了,总体还在恶化。为什么是这样一种状况?就是因为我们的污染物不仅仅是两项主要污染物。我们仅靠两种污染物的总量控制要改变中国整体的环境质量是不够的。
您提到的这几年看不到“环保风暴”,是否存在着报喜不报忧的问题,我可以说,环境保护工作不是靠一两个“风暴”就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
“限塑”两年 塑料袋少了6成
“实行限塑令两年来,塑料袋的使用量减少了6成以上。”张力军表示,目前正在研究可替换农贸市场和家庭塑料袋的替代品。解振华则透露,“十二五”期间10大类节能产品将享受政府的补贴。
“农贸市场、家庭的塑料袋,现在是个问题。”张力军表示,限塑令的推出,不仅减少了塑料袋的使用,而且也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他笑言:“换算成石油,可以节省几百万吨了。” 据新华社 新快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