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华社:在更加民主开放环境下推进改革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13日21:11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3月13日电 题:在更加民主开放的环境下推进改革

  新华社记者 王建华 李云路 刘欢

  10余天的两会会期,在中国政治生活中不过是白驹过隙。然而,在非同寻常历史环境下举行的2010年全国两会,则以对民主与民生的非常关注,在中国的政治发展进程中留下深刻印迹。

  从官场歪风到贫富差距,直言不讳的批评和建议涉及广泛;从去行政化到反腐倡廉,激烈交锋的观点与看法无处不在;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到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各抒己见的建言和献策屡见不鲜。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

  无数例证在有力地说明两会参与者的思想解放,表明全国两会不仅是审议政策、收集反馈的重要平台,也是局部利益博弈与全局利益整合的重要平台。

  报章、广播、电视、网络、手机、微博(http://t.sina.com.cn)等传统与新兴信息传播形式的空前实时大规模报道,使全国两会的进程几乎完全展露于境内境外民众视野、展露于现实虚拟两大空间。也正因为如此,社会各界,上至精英,下至黎民,才有了与全国两会的“零距离接触”,并尽其所能与之互动。

  2010年中国全国两会高度关注民生。36页的政府工作报告,直接关于“民生”的内容占据了约六分之一的篇幅,不仅作为2010年中国经济社会蓝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深刻影响着中国未来。

  中共十六大提出: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2010年正处于这个重要战略机遇期的中间点,也是“十一五”和“十二五”的交界年,更是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之年以及“最复杂的一年”。

  加速改革无疑是重中之重的任务。当前,中国的改革攻坚已至更深水域,“摸着石头过河”的难度和风险超过以往任何时候。因此不难理解,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高达65次提及“改革”,成为提及次数最多的政府工作报告之一。

  温总理所提改革几乎涉及所有需“努力实现新的突破”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包括农村改革、教育改革、国企改革、政府自身改革、医药卫生改革、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系改革等等,这些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事关每一个中国人的切身利益。

  人人关注改革。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人们思想认识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而在改革攻坚阶段,人们的认识更易产生差异。所以,今年全国两会出现了如此多的直言不讳的批评建议、激烈交锋的观点看法、个性彰显的建言献策。这反映出中国社会各界对实现民富国强这一目标的路径的深入思考和探索,更体现出中国社会鼓励思考和探索的浓浓的民主气氛。如果代表委员、人民群众都异口同声地发表同一种见解,而不能坦率地表达基于各自调查研究的观点,那才是不正常的。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并于2007年的中共十七大写入党章。观察家们也注意到,“科学发展观”相应地催生了“科学改革观”。2006年两会期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首次指出“注重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科学发展观决定着科学改革观的原则和方向。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科学改革观,要求必须统筹改革的各个方面,统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社会体制、文化体制的改革,将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统筹兼顾各方面群众的关切。

  科学改革观也是以人为本的。全体人民是改革发展的实践者,也是改革发展成果的最终享受者。随着中国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只有包括代表委员、专家学者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充分参与到改革的决策和进程之中,才能保证改革的科学性和协调性,进而获得人民群众的广泛拥护和支持,获得持久的合法性。

  改革的推进必然伴随民主的进步。民主是世界的大潮流,也是中国的大潮流。因应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生活水平、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民主的诉求和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参与欲求也越来越高。民主政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目标之一。邓小平曾指出,“民主是我们的目标”。中国领导层多次表示,要大胆借鉴包括政治文明在内的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按照科学改革观的要求,深化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包括政治体制改革的有序推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就不可能成功”。

  西方国家的某些人有关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相对于经济体制改革过于迟缓的批评和指责是站不住脚的。原苏联东欧的改革史证明,政治改革不能激进,更不能照搬照抄西方的“民主形式”。

  邓小平曾指出,“我们一定要切合实际,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来决定自己的制度和管理方式。”很显然,中国在推进民主进程中,绝不会、也不能以损害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为代价。

  社会心理学和发展经济学的研究表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国民心理往往是离散的,客观上需要强有力的政府引导,这对国民的团结奋斗具有心理上的强化和凝聚作用。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也是如此。

  中共十七大报告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作了重要部署,其中包括,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保证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的联系;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

  今年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今后要依法开展专题询问和质询。询问和质询是人大对“一府两院”实施监督的法定形式。全国人大常委会高层还表示,全国人大今年将强力推进预算公开,要求经过人大批准的政府预算,包括国务院各部门预算,都要公开。

  这些既是中国全国两会的民主形式,也是民主的结果。可以肯定的是,民主、开放、透明的两会之风,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将来只会越来越盛,而无逆向之吹。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