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地震频发警示人们善待生存环境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18日13:38  新民周刊

  地震频发,2012?

  面对频频发生的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是每个人认真地检讨自己的生活方式的时候了,我们应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尊重地球、善待地球,谨慎地做事,过有准备的生活。

  记者/应 琛

  进入2010年,地球忽然变得狂躁起来。

  在北半球,大半个中国遭受寒流袭击,邻国日本冷成一团,蒙古300多万头牲畜被冻死。在欧洲,法国和西班牙也正遭遇风暴袭击。赤道地带和南半球则暴雨不断,造成肯尼亚、澳大利亚和巴西发生洪水和泥石流,上百人丧生,数千人流离失所。

  更让人们感到不安的是,地震伴随着反常天气频繁出现。1月3日,所罗门群岛发生7.1级地震;1月12日,海地7.0级地震;2月26日,琉球群岛发生7.0级地震;10个小时后,8.8级智利大地震发生;3月4日,台湾高雄发生6.7级地震;3月8日,土耳其又发生里氏6.0级地震……

  极端的天气加上频发的地震,再次唤醒了人们对电影《2012》的记忆:美丽的洛杉矶城在地震的轰鸣声中坍塌沉陷;被誉为近代桥梁工程奇迹的金门大桥应声断裂,将它曾经壮丽的身影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之中;巨浪夹带着肯尼迪号航空母舰砸向了白宫;洪水从喜马拉雅雪山顶上直冲而下…… 一时间,“末日流言”横行网络。人们不免怀疑,世界末日真的要在2012年如约而至?

  人们的恐慌让地震专家们成了这段时间最吃香的人。连日来世界各地的民众试图用科学和非科学的方法解释这一连串地震到底是不是巧合,其中包括听信了地震谣言在寒风中一夜不敢回家的中国山西几十个县市的民众。当前国际学术界对此事的看法也分两派,一派认为对连续发生的大地震不可掉以轻心,但更多的学者认为,异常的天气与地震没有直接联系,今年的地震在数量和震级上“并不出格”,相互间也没有关联,不必杞人忧天。

  尽管2012年不会真成为世界末日,但人类却必须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反思: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善待地球、环境,阻止灾难,更好地生活?

  对大自然抱有敬畏感,永远不过分。

  全球风传“2012”

  环太平洋地震带,它就像一个巨大的环,围绕着太平洋分布,中国、日本、美国、智利、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多震国家都分布其中,全球大约80%的地震都发生在这里。年初,发生在海地与智利的两次强震,也使得这条神秘的地带滋生出形形色色的传说。

  在中国,在现代技术的帮助下,有网友声称,“发现”了三次大地震空间上的分布特征:“打开谷歌地图,位置锁定成都,保持同一经度直接往北飞180度,你发现了什么?会路过海地,到达智利。智利震中与四川盆地震中几乎完全对穿。”

  此外,网上还风传着一组“末日密码”,这组数据分别是512、112和227,它分别对应了汶川大地震、海地地震和智利地震发生的月和日。一些网友发现,这三组数字排列,无论横读竖读都一样。于是就有人根据这组数字的规律,预测下一次大地震发生的时间在2012年12月22日。

  流言在嬗变,开始影响人们的行为。2010年2月21日凌晨,几乎整个山西的老百姓都被一个谣言惊动了:当天凌晨山西会有地震!于是,几十个县市灯火通明,人们扶老携幼挤上街道,在寒风中焦虑地等待着“大地震”的来临。

  同时,在西方世界,近期以来世界各地异常气候、灾难增多,欧洲水灾频发,使得“2012世界末日”的言论同样深入人心。

  “世界末日‘2012’的支持者们相信地壳已经开始移动了,并相信这是最近大地震连续发生的根本原因”。英国利物浦大学网站一篇文章代表了近日网络上流传的普遍担忧。文章说:“智利刚发生8.8级的地震,多个国家在今年经历最寒冷的冬天,印象中赤日炎炎的开罗甚至下起了冰雹。难道2012世界末日真的来临了吗?但这些现象可能让你不得不相信确有这么一回事。”

  南非“from the old”网站题为“智利地震的种种传说”的文章称,当一连串地震发生后,有一种说法认为这是美国“气象武器”惹的祸。所谓“气象武器”是指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人为地制造地震、海啸、暴雨、山洪、雪崩等自然灾害的武器。文章说,自从海地地震后就有人指责美国专家“利用地震来控制人口”,而智利地震后让这种揣测得到许多人的支持。

  与探求地震原因相比,更恐怖的问题是“下一次地震会在哪儿”。加拿大CBC电台3月7日援引美国学者的分析称,由于美国和加拿大西海岸处于地震带,但300多年来未发生大地震,“也许明天,也许10年后”,地震和海啸就会到来。美国俄勒冈学者格芬伯格认为未来50年该地区大地震概率为80%。

  法国人类主要自然风险研究院院长弗朗索瓦·诺卡罗则表示,阿尔卑斯地区正处在欧洲板块和地中海板块接合部,最近地震频繁化,意味着法国东南部地区爆发大地震的概率显著增强了。

  这次,甚至连被认为最擅长对付地震的日本人都有点心慌。智利大地震发生之后,日本气象局不仅误报了日本将遭受大海啸冲击的消息,《读卖新闻》等报刊还纷纷报道,日本沿海游来了很多来源不明的深海鱼,很多日本人在博客上开始表示不安,说这是不是意味着日本又要发生大地震?因为日本古代有个传说,认为地下深处有一条大鲇鱼,这条大鲇鱼要是发怒就会地震。鹿岛神宫至今还有一块压着大鲇鱼的“镇石”,被当做地震的守护神而受供奉。

  于是,有人开始未雨绸缪。

  美国出现了“有备族”,他们开始有计划地储备罐头食品、应急毛毯、碘酒,甚至还有军用的止血贴,并对孩子进行紧急避险的训练。“全美有备族网站”每天大约有5000人点击。甚至有一些美国人在非洲挑选了一些地势较高的地方,买地建屋,为2012年准备一处避难所。

  俄罗斯伏尔加河地区的乌里扬诺夫斯克州政府刚刚通过一项5年期的规划,计划建造一种被称为“飞碟”的巨型航空器。这种可以垂直起降、载重量达600吨的航空器,据说在灾难时能成为《2012》中的“诺亚方舟”。

  而在地震多发国墨西哥,当局正在切切实实地增强应对灾难的能力。墨西哥城市长马塞洛·埃布拉德宣布,市政府将在近期组织大规模民防演习,还将对医院、学校、运输部门、政府机构大楼进行检查,并测试全市的警报系统,摸底战略物资储备情况。

  地震其实挺频繁

  如何解释接二连三的地震,大型地震频现是否有关联?地球是否就此进入了地震活跃期?加之近期“一周四季”的怪天气,与眼下地震频发处于同一时期,两者是否有联系?对此,中外专家均认为,任何结论都需要有科学证据来支撑,但无论从统计意义还是从具体研究来看,全球地震震级和频率等仍属正常范畴,最近的地震和一些极端天气变化之间也没有什么必然联系。

  美联社8日援引一些地震专家的话报道,一次强震确实增加其他地区发生地震的可能,但近期发生在海地、智利、土耳其等地的地震无内在联系,纯属巧合。

  “这些地震不存在直接联系。”荷兰气象研究院地震学家伯纳德·多弗特在接受美联社采访时表示,“它们只是凑巧同时发生而已。”

  据资料显示,就全球8.5级以上巨大地震活动而言,上一次全球地震强活跃期出现在1950-1965年期间,那一时期全球发生9级以上地震3次,分别是1952年堪察加半岛9.0级地震,1960年智利9.5级地震和1964年阿拉斯加9.2级地震;8.5级以上地震7次,除1次发生在我国西藏察隅外,其余6次均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

  自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8级以上地震发生的频次较此前数十年明显增多,类似上世纪前半叶的强震活动特征,此即所谓全球强震活动的“百年周期”特征。如果这一“百年周期”确实存在的话,当前这种全球范围内强震较多的现象可能还会持续,其中大多数地震将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

  法国巴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震学家埃莱奥诺尔·斯塔茨曼女士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指出,海地和智利地震都是板块移动造成的,但两次地震没有任何关联。海地地震是加勒比板块和北美板块发生水平运动碰撞所致,而智利地震则是紧邻南美洲西海岸的纳斯卡板块俯冲到了南美板块之下。

  她表示,全球每年发生约500万次地震,平均下来每天有1万多次,“一般来说,8级左右的地震平均每年发生一次,其中绝大多数都在海里,由于未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因此很少有人关注。虽然今年年初连续发生两次强烈地震,但并不能就此判断全球地震的频率高于往年。”

  也有地震学家指出,其实地震还是那些地震,它有规律又随机地发生着,从来不管降临的地方是人烟稠密还是人口稀少,只不过是近来发生在人口稠密的地区的大地震让人们对地震比以前更关注了,所以才有了“地震变得频繁了的感觉”。

  据国际地震中心提供的地震目录对1964—1998年间中国大陆、日本、伊朗、土耳其、新西兰、中国台湾、希腊等国家和地区6级以上地震发生情况进行的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发生地震最多的国家分别是印度尼西亚(668次)、美国(426次)和日本(245次),中国大陆排第5(182次),即使包括台湾地区在内,中国的地震活动在全球也不是最多的。

  上海地震局宣教中心主任寿海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大陆地震活动处于平均地震活动水平,是一种正常的能量释放,“日本、台湾发生较大地震,如果不是极端情况,一般不会对上海或东南沿海地区造成破环,最大的影响只是有震感或震感强烈。”

  本质上不可预测

  电影中描述的引发人类灭顶之灾的全球性灾难事件的发生都会有一个过程,因此事前是可以观测到一些相关现象,并大致做出一个长期预测。例如小行星和彗星撞击地球,例如由于地球液态外核对流运动发生巨大变化而产生的极移。前者会在地球上产生毁灭性的地震,但小行星和彗星的运行轨迹是可以观测、推算的。后者将引发全球极端气候异常,但地核对流运动的变化异常只要密切关注也会被发现。

  在科学上,地震究竟能否准确预报?

  1996年11月,在伦敦召开的“地震预测框架评估”国际会议上,与会者达成一个广泛的共识:地震本质上是不可预测的,不仅现在没法预测,将来也没法预测!因为地球处于自组织的临界状态,任何微小的地震都有可能演变成大地震。这种演变是高度敏感、非线性的,其初始条件不明,很难预测。如果要预测一个大地震,就需要精确地知道大范围,而不仅仅是断层附近的物理状况的所有细节,而这是不可能的。如果想通过监控前兆来预测地震,也是不可行的。多数甚至所有的“地震前兆”可能都是由于误释,令人怀疑“地震前兆”是否真的存在。

  因此,美国地质勘探局明确表示,他们不会预测地震,只做长期概率预报,对地震灾害做出评估。例如,2009年4月,美国地质勘探局评估说,在未来30年内加州发生6.7级以上地震的概率为99.7%,但是不能预测地震发生的具体地点和时间。

  尽管国际上多数科学家悲观地认为“地震本质上是不可预测的”。但是,他们还是竭力去认识地震的科学成因,并尽力去做出预测。

  “其实,和我们看到的火山喷发、飓风一样,目前我们记录到的地震都只是地球正常进行自我调整的一个途径,通过地震,地球释放其内部聚积的能量。”上海市地震预测分析中心主任尹京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寿海涛也告诉记者,现代地球物理观测只短短百年历史,谈地震的活动周期为时尚早。全球共有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欧亚板块、非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是地震多发地带,所以全球有三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海岭地震带。

  “即使了解了这些,我们仍然很难准确预测下一次地震的发生,即通常所说的短、临地震预报。只能对某一地区中、长期的地震预测,这种预测尚有一定的可信度。”寿海涛说。

  同时,他还补充道,我国大陆地震属于欧亚地震带,东面受太平洋板块、西面印度洋板块挤压,地震形式非常严峻。我国大陆共有23条地震带,主要为五大地区: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西南地区,包括西藏、四川中西部和云南中西部;西部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以及新疆天山南北麓;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东南沿海地区,广东、福建等地。

  “上海地区从有记载的历史来看,并未发生过强烈的破坏性地震,从地震地质构造来看有发生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但发生大的破坏性的可能性不大。”他说,“山西地震谣言反映出公众对地震知识的匮乏,也给我们地震部门提了个醒,就上海来说,我局已制定地震新闻应急预案,其中包括地震谣言的应急预案。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地震部门及时辟谣外,更需做好知识的普及与宣传。”

  善待地球

  众所周知,地震除了直接破坏如建筑物倒塌,山崩地裂外,还会引发次生灾害,如火灾、海啸、毒气泄漏、堰塞湖等等。

  很久以来,人们一直在努力,希望能够破解地球密码。经过前赴后继的奋斗,人类利用各种技术手段,掌握了大量的地球信息,逐步了解着地球的“脾气”,但是对于地球这个庞然大物来说,人类实在是太过渺小,人类所掌握的知识对于认识地球还是远远不够的。

  人们通过对预言的讨论其实是想得到一种宣泄以及心灵的抚慰。从《圣经》开始,出现了弥赛亚信仰。人类感觉世界末日来临,这种猜测在历史上是不断循环出现的。问题不在于灾难本身,而在于社会对于灾难本身的传播。

  如果将“2012”作为一种规律来认识,是有价值的。它提醒人们,为了更好地避免地震灾害的发生,除了科学地认识地震的成因外,或者人们还应该更多地敬畏地球,敬畏自然。理解地震、火山喷发、飓风是地球自身力量的表达,是它“情绪的宣泄”,是一种人类无法阻止其发生的自然现象,由此引发了灾难不是地球的错。

  这让人联想起了电影《阿凡达》中的情节,由于一部分人类的肆意妄为,在破坏了地球之后,企图通过暴力手段毁坏、占领另一颗美丽的星球阿凡达时,自然的力量给了他们有力的回击。

  尹京苑指出,纵观历史,由于人口数量的无节制增长,人类不得不选择不适宜居住的地方、不适当的生存方式生活。海地太子港最初设计居住人口为20万,而1月13日地震发生时实际居住人口达到200万,当地震发生时,损失惨重就成为必然。如果人们的居住地可以远离地震频发的地区,如果人们把河道还给洪水,把山林还给野兽,就会减少很多大自然对人类的伤害。

  面对频频发生的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是每个人认真地检讨自己的生活方式的时候了,我们应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尊重地球、善待地球,谨慎地做事,过有准备的生活。▲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