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云南干旱重灾区村民近一年没洗澡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21日13:52  金羊网-羊城晚报

  □羊城晚报特派记者 陆志霖

  昨日,羊城晚报记者实地走访了云南旱情最为严重的州县之一的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从2009年10月份到12月30日,文山降雨量仅有3.4毫米,连续干旱日数达92天。进入2010年后,到3月13日止,平均降雨量也只有4.6毫米,无降雨日数达67天。其中,砚山县就是文山州旱情最为严重的四个县之一。在那里,河水枯竭、水井见底、土地龟裂……灾情触目惊心。

  土地沙尘化,根本没法犁

  从砚山县出发,一路往南,沿路两边都是划分得整整齐齐的农田,但农田上看不见一棵绿色植物,去年秋季才收割完的玉米秆子还了无生气地直立在上面。

  一路同行的是砚山县县委办公室的王国礼,土生土长的砚山人。他告诉羊城晚报记者,往年这个时候,这里早已是绿油油一片,种玉米的,种油菜花的,种豌豆、蚕豆的,还有种小麦的。“往年春分时节,一只手指在地里戳出一个小洞,再把蚕豆种子放进去,根本不用怎么犁地。但自从去年8月份以来,这里就再也没下过一滴雨,原本肥沃的土地也开始沙尘化,根本没法犁。”

  水井底裂缝,可伸进拳头

  大概行驶了20分钟,记者来到了距离砚山县约15公里的翁达村。

  翁达村村支书李仕云带记者去看大水井。大水井就在距离村庄仅200多米远的田地里。经过一座拱形的小桥,桥下一条宽敞的黄土沟清楚地告诉我们,这里曾经就是一条小河流,只是现在已经完全枯竭了。大水井就在这条河的旁边。记者看到,这个近3米高、200多立方米大的水井只剩下出水口那一点水。水井底部的泥土已经龟裂开一道道粗大的裂缝。

  “这些裂缝大得都可以伸进一个拳头。”说着说着,李仕云就蹲了下来,将右手伸进大裂缝里给记者做了个示范。“在还没枯竭之前,这个大水井完全可以满足全村700多人口的生活用水。但自从去年11月份起,这个大水井和旁边那条翁达河就完全没水了。”李仕云一脸的无奈。

  三成多青年,外出打工去

  看到有记者在拍照,正好路过的村民林光德也凑了上来。一身黝黑皮肤的林光德,看上去只有60多岁,头发上、衣服上沾满的黄土灰尘,让人以为他是刚从地里劳作回来。“我们几乎都有近一年没洗澡了。”林光德笑笑说,“以前我们都靠翁达河的河水来洗澡,现在别说洗澡,喝水都成问题,迫不得已的时候就只能打一小盆水,用毛巾擦一下。”

  自从翁达河水干掉后,林光德那几亩地顿时变得“难以为继”。地里种的包菜和葱要么枯死了,要么就小小一棵,营养不良之余还被虫子咬出一个个洞。“去年这里还种过包菜、玉米、花生、稻谷,包菜吃不完,还可以拿到集市卖个几百块呢。”林光德说,“但是这地现在已经干得没法栽种任何东西了。”

  “种不了庄稼,那你们现在都吃些什么呢?”记者问。林光德说:“就吃去年收成的玉米稻谷呗,然后伴着咸菜豆酱吃。”据林光德介绍,翁达村每个星期都会有一天有外地人拉着蔬菜肉类来这边卖,只是白菜早已经从原来的3毛钱一斤上涨到1块多了。

  因为没地耕,吃饭喝水也成问题,林光德的三个孩子都离开了翁达,跟同村人外出打工去了。村支书李仕云告诉记者,今年全村已经有三分之一的青年劳动力外出到广西、广东、北京等地方打工去了。

  运水用经费,农民免掏钱

  就在记者从大水井回到翁达村的时候,一辆运水车刚刚挨家挨户分完水回来,停靠在路边。事实上,从砚山县到翁达村,一路上记者看得最多的也就是这种用大卡车改装成的运水车。一车大概能装11立方米水。贴在车头前“抗旱救灾”四个红字相当显眼。

  李仕云告诉记者,翁达村只是盘龙乡的其中一个村,这次乡里就组织了7辆运水车每天到20多公里外的水库取水两次,然后再派送到全乡近5000人家中。运水用的都是省、州、县拨下来的抗旱经费,不用农民掏一分钱。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专题 西南五省市干旱

更多关于 云南 旱灾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