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寻找百年前的川陕路口 印开蒲“解读”威尔逊

  

寻找百年前的川陕路口印开蒲“解读”威尔逊
寻找百年前的川陕路口印开蒲“解读”威尔逊
寻找百年前的川陕路口印开蒲“解读”威尔逊
寻找百年前的川陕路口印开蒲“解读”威尔逊
寻找百年前的川陕路口印开蒲“解读”威尔逊
寻找百年前的川陕路口印开蒲“解读”威尔逊
百年前,在23岁的植物学家尔勒斯特·亨利·威尔逊的镜头下,川陕路还是一条传统意义上的羊肠小道。照片里的人穿长衫、着布鞋。百年后,川陕路曾经的容颜已荡然无存。2000年,当时已经57岁的中科院成都生物所研究员印开蒲,搜集到威尔逊拍摄的千余张黑白老照片,随后他耗费10年心血,重走威尔逊当年曾经走过的路,且成功找到百年前的250个点位重新拍照,用快门记载下百年沧桑间的斗转星移。在这本名为《百年追寻》的书中,那些老一辈们记忆中的九眼桥、关帝庙,百年前的模样和百年后的新颜一一呈现在人们的视线中。“一是责任,二是爱好。”昨日,对于为何会去做这件堪称穿越百年时空的事,已经67岁的印开蒲如是说。

  百年前

  威尔逊拍下四川鸡公车

  1908年,威尔逊曾伫立在川陕路口,举起手中的相机,拍下百年前川陕路口的情形。“看,这张黑白照片就是当年威尔逊拍的旧景,旁边那张彩色照片是我拍的,那是百年后的川陕路。两张照片,同一个地点,百年的改变都在这里了。”

  印开蒲说,“你看,当时的川陕路还是一条羊肠小道呢。道路两旁全是翠竹,竹林后面有一户农家小院,路边有条清澈的小溪。”照片上,在川陕路口的小道旁,一名身着长袍布鞋的妇女回头张望着什么,在镜头里留下一个侧影。不远处的翠竹下,一名村民推着“鸡公车”,后面还有几名远远看着小路这头的村民。或许,就在威尔逊用“镜头”看他们时,他们也在好奇地打量着这个“老外”呢。

  3年前

  88岁高僧找到川陕路口

  2007年,印开蒲试图寻找百年前的川陕路口。“必须是原来的那个地方,否则重走威尔逊之路就没有意义。”当他走到成都北郊的川陕路口时,眼前的一切已经全部改变。“上世纪70年代,成都市动物园搬来这里。现在的景致和当年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印开蒲找到成都市动物园工作人员,拿着照片向他们确认,希望打听到百年前川陕路口的确切地点。可去了3次动物园仍是无果。似乎,百年前的川陕路口就这样消失在城市中了。“你去问问昭觉寺的常济师父,说不定他知道。”一名动物园的工作人员对印开蒲说。而正是这位当时已88岁高龄的常济师父,给印开蒲指出了照片中川陕路口的准确位置。

  看着照片里的景物,这名在60多年前就在昭觉寺出家的常济师父一眼就认出,照片里的农家院属于昭觉寺的东林园,是当年种菜僧人居住的地方。成都市动物园搬到此处时,修建了围墙,当年照片中的竹林也被砍去。“你要找的川陕路口,就在我的背后。”常济师父站在寺院中,指着背后的一幢房屋,指出了百年前川陕路口的准确位置。印开蒲拿起相机,按下快门,记录下百年后的这一幕。 早报记者郑其摄影刘筱庆

  (景点图片翻拍自印开蒲的著作《百年追寻》)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