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农业部专家否认干旱对粮食安全构成根本影响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26日19:15  人民网
农业部专家否认干旱对粮食安全构成根本影响
图为农科院专家刘布春

  人民网北京3月26日电近 日,西南五省旱灾牵动人心,部分地区虽有少量降雨,但旱情势头仍无减缓之意。3月26日下午,刚刚从旱灾发生地考察回来的中国农科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农业减灾室专家刘布春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就旱情最新近况及恶劣天气防治措施等问题与网友进行了在线交流。刘布春表示,旱灾及恶劣天气的发生实为太平洋厄尔尼诺现象作怪,对于网友指出的“干旱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构成根本影响”的说法并不妥当。

  以下为访谈实录: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近日,我国西南地区仍然在陷入持续的百年不遇的干旱之中,持续的晴热少雨天气,导致了云、贵、川、渝和广西等五省区市的旱情持续加重。与此同时,沙尘天气席卷多省,给市民生活造成不便。为了给广大网友们解疑释惑,同时,普及干旱灾难及恶劣天气的由来与预防,人民网手机强国论坛特别邀请到中国农科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农业减灾室专家刘布春做客,她也是农业部抗旱救灾督导组的一员。我听说您前两天跟随农业部的春耕生产督导组一起去这次干旱比较严重的贵州去考察,请您跟各位网友打个招呼,同时介绍一下情况。

  刘布春:各位网友,大家好!我23号随农业部的春耕督导组到达贵州贵阳市修文县和惠水县。23号开始西南地区有一场比较明显的降水过程,对缓解旱情非常有帮助。而惠水县的旱情非常严重,降水最大只有5毫米;当地的政府和农民利用灌溉条件都积极地投入了抗旱,他们采用覆膜的方式和人工浇水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旱灾对农业造成的损失。

  旱灾实为太平洋厄尔尼诺现象作怪

  主持人:有人说气候变暖是造成西南地区严重干旱的元凶,也有人认为全球气候变暖,太平洋厄尔尼诺现象加剧,破坏了大气结构,造成海洋季风无法登陆形成降雨,是这次极端干旱出现的主要原因,您认为这种说法正确吗?导致干旱的原因何在呢?

  刘布春:我认为这个说法不完全正确。今年的干旱主要与中太平洋的厄尔尼诺现象有关,在它的影响下中南半岛以及西南的暖湿气团活动受到了抑制,因此导致了降水偏少和干旱。

  云南地区旱情百年一遇

  主持人:关于此次干旱,我们在媒体上看到很多种说法,50年一遇?100年一遇?那么今年的高温干旱在历史上是一种什么程度?以前历史上有过这样大的干旱吗?

  刘布春:不管是五十年一遇也好,还是百年一遇也好,是根据气象的记录来判断的,随着旱情的逐步发展,通过对降雨量、气温、干旱指数的统计,有可能由五十年一遇转变为百年一遇,目前云南的情况是百年一遇的,它是分不同地区、时间和尺度的,这两种说法是根据时间和范围决定的。

  主持人:此次干旱波及云贵川等15省区,短期内有望好转吗?

  刘布春:自22号以来西南地区正在经历几次降雨的过程,尤其是西南地区的东部、北部旱情都有所缓解,随着5月份雨季的到来,干旱会有好转。

  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公民节水意识应同步提升

  主持人:如何应对干旱日益蔓延的趋势?普通人有什么有效措施应对?比如有效节约用水、节能环保?

  刘布春:不仅是广大公民意识的提高,还要多个部门开展协作,提高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比如地表水、地下水和降水,采取科学抗旱的方式,以应对干旱日益蔓延的趋势。普通人应该从生活点滴做起,养成节约用水习惯,循环利用水资源,因为水资源是有限的。之所以短缺,因为我们的利用速度快于自然循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好习惯。比如我到贵州之后,这次只洗一次澡,从我做起。或者旅游出差的时候,可以自己带毛巾、睡衣之类,减少宾馆一次性用品的使用。

  主持人:有专家曾说,大旱之后有可能出现大涝,那么今年有没有可能会出现大涝的情况?

  刘布春:能否出现大的涝灾,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这个要依赖于长期天气气候预测的能力。

  “干旱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构成根本影响”的说法不妥

  主持人:干旱会不会对我国粮食安全构成根本的影响?

  刘布春:干旱是影响我国粮食安全最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历史上特别大旱的年份都是粮食的减产年份,而今年西南干旱主要影响的是夏粮生产,夏粮减产已经定局;而西南地区的夏粮在全国粮食生产中的份额非常有限;干旱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构成根本的影响的说法是不妥当的。我们还有粮食的主产省,干旱如果没有向北蔓延,这样的结论为时过早。

  不遏制沙源地起沙将难防沙尘天气再袭

  主持人:我国多年来多在持续的植树造林,目的就是为了减少沙尘,减少恶劣天气的危害,今年为什么沙尘天气格外的频繁,现在才4月份,北京就已经遭受了两三次了,您认为这个主要原因是什么?

  刘布春:沙尘天气有当地产生的沙尘和远距离、高空输送产生的沙尘暴天气,北方属于后面一种。植树造林,包括退耕还草、还林,这样的措施有利于减少当地沙源地起沙。由于我们现在还没有能力把西部、蒙古完全绿化,没有很好的植被覆盖,不能达到基本上遏制沙源地起沙,因此沙尘的天气还会继续。

  尽管沙尘暴不能消灭,但可以减少发生、减轻危害、减少损失。面对沙尘天气的来袭,个人要采取自我保护措施,尤其要保护眼睛和呼吸道,戴口罩、眼镜都是必须得。此外,我们要放弃对土地掠夺式的经营,尊重自然;城市人要积极参与到义务植树中去等等。

  主持人:2010年伊始,全球范围内都相继出现了气候的异常。例如韩国和俄罗斯遭遇暴雪,肯尼亚、澳洲和巴西遭遇红水河泥石流,南极80公里长巨型冰山崩离等。为什么会频繁出现恶劣天气?全球气候异常导致了哪些问题的出现?

  刘布春:频繁的恶劣天气,与去年中太平洋的厄尔尼诺现象有关,同时,北方的冷旱、冬旱也与此有关系。气候异常会导致极端灾害性天气的出现,比如干旱、暴风雪、冻旱,气候变暖会导致冰山的崩溃,海平面的上升。恶劣天气的出现首先会影响靠天吃饭的农业生产,影响粮食安全,同时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影响;同时这些问题可能会引发一些社会问题,比如贫困,社会的不稳定等等。

  主持人:手机网友们都很关注此次旱情的情况,听说您要做客,都积极提出自己的疑惑,请您来解答。

  [手机网友天涯海角]:我们不能避免旱灾的发生,但是否可以通过完善我国的水利设施建设来尽可能的降低自然灾害的发生?

  刘布春:面对旱灾,首先可以通过完善我国的水利设施建设措施尽可能降低旱灾的发生机率。我国也是一直这样做的,北方常态化干旱地区水利设施是比较完善的,比如水利设施有大江大河,小流域的地上灌溉设施,同时还有给雨的工程等,都高效利用了有限的水资源。南方季节性干旱地区可以向北方学习,一方面是大型的水利设施的建设,还有小的积雨工程,比如水窖、打下打水等方式,都可以缓解干旱的影响。

  [手机网友燕子来]:去年多城市的高温天气与城市的热岛效应有关系吗?

  刘布春:热导效应就是因为城市的下垫面或者表面发生了改变,比如水泥化,柏油马路上植被很少,这样它会吸收很多的太阳辐射,放出长波辐射,然后有增温的效应。另外,城市气温室气体的排放也会起到增温、保温的作用,跟高温天气有一定的联系。实际上多个城市的高温天气主要与大的气候背景有关,城市的热导效应又起到了推波助澜和叠加作用。如果都关注北京电视台早晨的新闻,有一个天气实况播报,从二环、三环、四环、五环都有天气站点,你明显感觉到城区要比郊区的温度大概高3到5度。

  [手机网友牙牙白]:为了应对干旱,我国很多地方都使用多次人工降雨,这种人工增雨的方式对干旱的作用明显吗?人工降雨是发射到大气层,会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刘布春:这次在贵州的中部,因为天气条件比较有利于人工增雨作业,降了30多毫米的有效降水,作用比较明显,土壤已经湿透。这时利用有利的条件播种,种子就可以发芽,在农业上叫抢墒播种。云层达到一定要求时才能人工增雨,如果条件不好,还是得靠天气吃饭。

  人工增雨是采用在云层播撒催化剂,促使有更多的冰河凝结成雨滴降到地面,催化剂主要有三类:一类是人工冰河。第二类是制冷剂,包括干冰和液氮。第三类是吸湿巨核,包括氯化钠、尿素。目前我国主要采用的是碘化银催化剂,实际上碘化银播撒的量非常少,它的含量没有达到污染的程度,气象部门也做过预测。

  [手机网友十月天]:为什么气象台预报的最高气温有时候总是比实际感觉的气温要低,专家能给我们解释一下吗?

  刘布春:我觉得这个应该从三个方面来说:第一、气象预报允许一定的误差,比如最高气温预报在1度到2度之间,在这个误差范围内是允许的。第二、即便是在北京这个城区,南部、北部、城区和郊区,它的最高气温是不一致的,有的时候会相差3度到5度,在郊区和城区的感觉不一样。第三、人体的体感的温度和空气温度是不一样的,传热有三个过程,一是叫导热,二是辐射传热,三是对流传热。

  [手机网友小飞侠]:3月21日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按照一般人理解,此时将是阳光和煦,春风拂面的大好时光,但最近西南大旱、中南高温、北方暴雪、沙尘蔓延,感觉天气有点“怪”。为此民间说今年农历新年“无春”,您认为“无春”是导致天气异常的原因吗?

  刘布春:首先我觉得这种说法不成立,因为没有理论依据。今天的气侯与大的环流有关,造成了西南干旱,东北部地区气温也比较低,北京也是这样,本来15号是桃花盛开的季节,现在根本就没有看到桃花盛开。对于“无春”来说我特意查了一下,无春的年份从1991年到现在,19年中有7次,分别是1991年、1994年、1997年、2000年、2002年、2008年、2010年,像2008年就是一个南方冰冻雨雪的天气,今年这个也是非常明显的。至于说无春和天气异常之间有没有一定的相关性,还值得分析和研究。

  [手机网友陈维伟]:我是甘肃省庄浪县人,曾在93年起,我们这里持续干旱,人畜饮水到了极度困难时代,担水要跑十里的山路,还有时担不上水,国家没有忘记我们,那几年投资了大量的“母亲水窖”,2002年又全部压上了自来水,我们感谢党和政府。请灾区人民相信党和政府。

  刘布春:首先,感谢这位网友对政府的信任,也希望他把这种感受告诉灾区人民。现在南方的抗旱资金也都到位了,政府正积极主动的在特别干旱的地区采取措施,比如移民,外出务工等。像甘肃内蒙,都是常态化干旱,党和政府一直以来特别关注。当南方出现这种突发性、百年一遇的干旱时,党和政府同样会给他们关怀,提供救灾的资金。

  主持人:您刚刚说从2月份就开始关注旱情,您这种信息来自何处?

  刘布春:因为我们是农业减灾部门,一直和气象局有合作,多数的信息,一是来自他们的网站和我们的合作单位,二是来自中国农科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建立的农业环境科研协作网。当地的一些灾情,我们都通过协作网的成员各省市的农科院气象局来了解,针对重点地区我们就开展实地调研。

  主持人:能否跟我们讲讲您平常都有哪些工作?因为我看您的简介是农业减灾研究室,平常减灾的工作都有哪些?

  刘布春:我们主要的工作是以科研为主,就是关于农业灾害的研究,到各地实地调研,发现科学问题,对灾害进行评估,然后提出减灾措施,和灾害的风险管理措施。同时也为政府部门提建议,建言献策。

  主持人:感谢刘布春专家给各位网友解疑释惑,也谢谢各位网友的参与。再见。

  刘布春:各位网友,再见。(实习生王振飞整理)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