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称解决工程性缺水仍需科学规划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28日08:55  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北京3月28日消息(记者冯会玲)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7时09分报道,有人说这是一个为水而战的春天,也有人说这只是一场持续作战的开始,如果旱情长期考验,农田水利建设将是农业产业平衡中一个重要砝码。

  百年一遇的旱灾让云南曲靖蒙受了20亿元的经济损失,全市农作物绝收375万亩,灌溉用水不足、水土流失等诸多因素,使得山区农业发展面临巨大障碍。但曲靖35万亩先进灌溉技术覆盖的土地却成为大旱之年有所收获的幸存者。如何降低靠天吃饭的风险?怎样突破制约山区发展的用水难题?

  云南曲靖:先进"灌桩"灌溉技术让农民见真实惠

  云南曲靖地处长江、珠江的分水岭地带,属于中山-高原地形,山区和丘陵占全市土地面积的80%,水,成为制约山区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面对缺水又找不到水源的尴尬,曲靖沾益县水务局局长张超说,他们早在4年前就想到了如何省水。各级水利部门投资1000万在西平镇实施了万亩烟田示范工程,用先进的"灌桩"灌溉技术代替了传统的沟渠灌溉。

  张超:用水泵抽到山里,在山里做一个大水池,这个水池根据地的分布情况,分若干跟主管配到具体的每一个灌桩上,像这个白色的,隔50米就有灌桩,这个灌桩从修水池那里一开闸,水就通过管道下到灌桩里面,配一根25米的皮管给老百姓。

  灌桩灌溉技术让农民尝到了多方面的甜头,他们说那一根根直立的灌桩就是地间的自来水。张超总结说,灌桩灌溉首先让农民不用再拉着牛车辛苦地运水,劳动力得到解决。

  张超:像原来如果没有灌桩,老百姓就得拉着汽油桶,从有水源的地方把水拉来,劳动力投入非常高,一亩口粮田栽种时候要7个左右的劳动力。

  作为水利部门的领导,张超最觉得开心的是,一项新技术让一亩地的用水量节省了30立方;而对农民来讲,最重要的是,他们每亩的收益因此多出不少。

  张超:第一,从节约劳动力来讲,按现在50块钱一个劳动力来算,灌溉就节省7个劳动力,就是350块钱,促进口粮品质的提升;增产、增收这块,一亩地能提升400块钱左右,加上节约劳动力的成本就是700到750块钱。

  沾益县水务局副局长杨建常补充说,有了灌桩,不仅农田便于统一管理,而且农民还可以选择种植更高效的经济作物。

  杨建常:技术条件改善了,水能够保证了,地生产条件也比较好了,可以种植高校的经济作物了,烟和花都可以种了。

  解决工程性缺水仍需长期规划科学实施

  一场罕见的大旱让历来以水量充沛著称的西南五省蒙受巨大损失,也暴露出了水利设施无法满足需求的突出问题。调查数据显示,全国现有18.26亿亩耕地,其中9.59亿亩是根本没有灌溉条件的"望天田"。即便是已经建成的灌溉耕地,灌溉水的利用率也只有46%。

  西南旱情让"工程性缺水"难题暴露无疑。《新闻纵横》值班编辑王娴就此采访了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向立云。

  记者:在我们国家工程性缺水到底严重到什么程度?

  向立云:工程性缺水就说明地方有水,虽然有水,但没有补道的工程。总的来说,在山区遇到干旱,小河沟就干掉了,主要是需要从大河里面取水,没有工程就没法从大河里面把水取上来。这个问题不仅暴露在西南的几个省,全国各地都有这问题,即使水资源比较丰富的下游(南方这些地方),这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目前有迹象看来是在增加。

  工程性缺水还有一个问题,虽然有骨干的水利工程(水库),但是田间的水利设施投入很少,因为一家一户没能力引水到田间,尾部最后那一块工程没有。

  记者:当下我们能采取什么措施尽量克服或者减少这种工程性缺水带来的损失呢?

  向立云:在目前情况下,很小的措施主要还是比较原始的送水。针对现在出现的问题倒不见得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评价一下到底需要多少工程,多少水用于地方。

  记者:假如从长远来看,要减少工程性缺水的损失,现在我们能做的事情应该有什么具体规划呢?

  向立云:工程性缺水就要评价这个地方的水,水资源量有多少,有个评估。哪些是可以通过经常性的手段可以解决的,有应急预案,如果出现这个事,我们应该怎么办。最常规的在气候起伏波动不大的情况下,主要还是需要工程的手段,还是要比较科学,比较冷静地分析论证作出规划,逐步实施。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