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派记者 梁振廷 常佰军/文 陈晓东/图
核心提示:昨天是在建的华晋焦煤公司山西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的第四天,虽然有来自各地的多支队伍、1500多人参加抢险救援,但因该煤矿属于在建煤矿,排水设施尚不完善,必须重新安装,所以排水速度缓慢,153名被困人员仍无消息。更令人担忧的是,河南籍被困民工增加至32人。
在出事巷道戒备森严的情况下,本报摄影记者深入到出事矿井内,独家探访到了井内的抢险救援情况。
抢险救援仍在继续,但排水速度缓慢
抢险救援指挥部于前天晚上突然更换了专用记者证、车辆通行证,为了能进入核心区域采访,昨天凌晨4时,本报记者就赶往现场,终于在5时前通过了第一道警戒线,5时10分赶到抢险救援核心区。
救援现场一片忙碌。一辆大型吊车正在从货车上吊卸排水管道;数十名抢险队员正在把一些抢险装备通过轨道车向井下运送;还有一些人员正在焊接排水管道,以尽快让大功率水泵投入使用。
7时,记者来到排水口,虽然已经铺设了几根管道,但出水口只有一个,而且出水量并不大。一位排水技术人员说,这根管的排水量每小时不超过500立方米。
随后,从我省运到现场的大量排水管道也开始吊卸,河南省矿山抢险救灾中心的工作人员说,从河南运抵的管道与大功率水泵配套使用,将大大加快排水速度。
现场组织抢险救援的指挥部一位工作人员说:“为了早点救出被困人员,很多救援人员24小时坚守在一线救援,有的救援人员甚至40多个小时没有休息。”
上午8时许,记者从抢险救援指挥部获悉,被淹巷道800多米长,目前,在被淹巷道的150米煤岩层中,已经开始平行开挖,1号钻井已经推进了100多米,2号钻井也已经推进了70多米。两台每小时抽水200立方米的水泵,其中的一台已经开始工作,另外的一台也正在调试当中。每小时抽水450立方米的大功率水泵,已经装进巷道内,排水管道还剩300多米即可铺设完毕。预计到昨晚12时,理论排水数量达到2035立方米,但由于坡度、长度等原因,实际排水量只能达80%~90%。
本报摄影记者深入井下探访出事巷道
出事巷道戒备森严,下面的情况怎么样?昨天11时10分,在热心人的帮助下,本报摄影记者陈晓东,乘坐下井“小火车”深入出事矿井内,独家探访了井内安装设备和抢险救援的情况。
“巷道口风很大,至少有6级。”陈晓东说,大风吹得连门都很难打开,巷道坡度25度左右,宽约6米,巷道中间是一条铁轨,左侧是人行阶梯,地上还放有一些抽水软管。救援人员从阶梯上下,管道、食品等救援物资通过铁轨进出。
巷道内左侧墙壁上有一排安全灯,光线很微弱,往下看则是深不见底,救援人员一直在忙碌,头上安全帽的矿灯跟萤火虫一样晃来晃去。有的人不停地搬运着牛奶、方便面等食品;有的人则在忙着卸下管道等救援物资;有一个抽水的地方发生了漏水现象,一些抢险队员在加紧抢修。
因为安全因素,陈晓东在继续下井过程中,被抢险人员劝阻,30分钟后返回地面。
郑州籍电工:去洗了把脸,幸运地捡条命
在抢险救援现场,记者见到了商丘虞城县的陈文富。他非常幸运地捡了一条命。
陈文富说,他上的本来是早班,两天前,他被调整到了二班,上下午4点的班。事故发生当天,早班的人再次通知说让他上班。老陈说,他已经调到下午4点的班了,咋还能再回去上早班呢,坚持没有去上早班。这次坚持让他幸运地捡回了一条命。与他在同一个班的,还有他的儿子陈宪章。与老陈一样幸运的还有家住郑州花园口附近的王先生。他是一名电工,事故发生前半个多小时,他升井去吃中午饭,吃完饭之后,没来得及洗澡就准备再次下井,正好碰见一河南老乡。老乡对他说,洗个澡吧,至少得把脸上的黑灰洗洗吧,要不很难看的。他去洗脸时,水管旁边人多,他便在旁边等了一会儿。等他洗完脸准备下井时,刚走到井口附近,便有人说,下面出事了……
最新通报:河南籍被困民工增至32人
随着记者不断深入调查,井下被困河南籍民工的数目也在不断增长,增加的河南籍民工主要来自商丘、周口和平顶山。
“河南在这里干活的人多着呢,只是来往不多。”商丘虞城的马振才说,在这里打工的河南人很多,周口、驻马店、信阳、平顶山、商丘都有,其中,平顶山、周口的人最多。“光我们老家那一片的,被困到里面的就有5个呢。”马振才说。
“这矿上有十几个队呢,差不多每个队中都有河南人,虽然不认识,但听口音知道他们是河南老乡。”陈文富补充说,其中4队的河南人最多,而被困井下的就有4队。
昨天下午,在“3·28”透水事故新闻发布会上,证实河南籍被困人员达到32人。
在昨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网上传言井下被困人数超过260人,请对这一数字做出解释,山西省安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刘德政说,事故发生后,抢险救援指挥部立即责成施工单位核实被困人数,核实为153人,没有变化。这一数据是施工单位按户籍地域统计上报的,其中:河南籍32人,山西籍81人,剩余人来自安徽、浙江、河北、山东、湖南、贵州等省份。
有记者提出:是否可以将被困人员名单和当天下井人员名单公示?刘德政表示,将会在适当时候,公布受困人员的资料。
只要不淹顶就有生还希望
“一开始就是感觉到有风。”来自商丘虞城的李敏付说,事发当天,他就在风口附近检测设备安全运行情况,中午1点多时,感觉着风筒的压力很大,用手摁都摁不下去。他以为是风带被煤块压住,就赶紧过去检查,往下走了十几米,便已经出现有微尘了,再走了二十多米,灰尘就明显大多了,能见度只有1米左右,李敏付这才感觉着可能出事了。
“再往下一看,脚底下都是水。”李敏付说,仔细一看,水一直在上涨,他转身就跑,一边跑,一边喊,其他人听见他的喊声,也迅速向外跑去……“水撵着屁股跑,脚下始终都是水。”李敏付说,直到跑到了出口附近,他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李敏付说,事发时,空气中除了有尘土外,没有闻到其他味道,上来的水也没有啥味道。另外一名民工说,事故发生后,矿上对水进行了化验,水里面“干净”得很,毒性很小。“只要水不淹没到巷道的顶板处,下面的人生还希望还是很大的。”李敏付说。
采访中,一名正在实施救援的工人说,曾有人听到了敲打钢管的声音,但因为救援现场比较嘈杂,是不是被困工人发出的敲打声,还有待进一步证实。“目前,救援速度慢,除了大功率水泵没有安装到位外,井下救援工作还缺乏协调性。”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湖南籍工人说,井下的抢险救援各自为战,无人协调整体救援,甚至出现了管路运送到井下后搁在一边无人问津的现象。如能有人牵头,科学安排,救援效率会有很大提升。
据预计,两台大功率水泵在3月31日夜里安装到位。
两次接到渗水报告,但并未及时撤人
据新华社山西乡宁3月31日电此次事故距离“水落石出”尚需时日,但事故背后的“人祸”已经显现:事前接到渗水报告,但并未及时撤人;赶工期、赶进度,安全责任不落实;事故巷道此前多次积水但排查治理不力……正是一个个人为的隐患,将153人推向了黑暗的“深渊”。
承建王家岭矿项目的中煤第一建设公司63处副处长、王家岭煤矿碟子沟项目部经理姜世杰,从28日11时10分至11时50分,曾先后两次接到井下工作面有渗水情况的报告。
姜世杰说,28日11时10分,当班的一名副经理升井后向他汇报说,井下27队的工作面800米位置右下角底板处有少量渗水;这名当班副经理安排正在井下的技术经理到出水点位置进行观察;11时50分,这名技术经理升井后向他汇报说,800米位置右下角出水,没有压力,水是清的、无异味;当时他向在场的一位西安煤科院的技术人员询问,这名技术人员说,曾经对这个位置进行了探测,探测报告说,在820米之内可以正常掘进。
姜世杰说,12时左右,他安排井下作业的27队队长专门对这个点的出水状况进行监测,如有变化,要及时汇报,该撤离时要撤离;到13时40分,姜世杰接到调度室电话说,27队的工作面出大水了;13时45分,姜世杰开始向井下打电话要求紧急升井,但电话已经打不通了(据后来调查,透水事故发生在13时40分)。
有煤矿安全专家称,发现透水征兆,要是能够迅速组织撤人的话,是可以避免伤亡发生的。国家安监总局30日通报说,工作面出现透水征兆后,没有按照规定及时撤人和采取有效应对措施;隐患排查治理不力,特别是今年3月份以来20101工作面回风巷多次发现巷道积水,但一直未能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隐患。
记者在采访中,部分工人反映说,25日,在20101工作面作业的27队的部分工人就已经发现工作面“掌头煤层压力增大,煤壁挂汗、并出现异味”,并向调度室进行了汇报,但没有引起重视。
一名湖北籍的高姓工人说:“事发一两天前我就发现有异常情况,可以说是预兆,主要是巷道内雾大,看不清人,掘进时两边往下掉煤渣,这个情况也没人管。即使我们说了也没用。我们工人只干活,别的不问,拿到工资就行,安全问题是带班和队长的事。”
陕西安康籍的工人陈某说:“27日我在井下干活的时候就发现,平常出来的煤都有煤尘,那天出来的煤是湿的,我感觉不对。28日上班的时候,队长让我下井干活,我说什么也不去,就和别人调了班。后来真的出大事了。”
曾在某大矿下过井的李某说:“水、火、瓦斯、煤尘、顶板是煤矿的五大灾害。像这个水患应该提前探测,我在其他矿干的时候都要探。他这个矿探不探我不知道,我也没见过探。凭我的经验,这么大的事故应该能够预防,至少能撤出更多的人。”
然而,这一切的预兆无人理会,为事故埋下了“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