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贵州遵义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抗旱救灾纪实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02日09:10  人民网

  持续半年多的少雨、干旱,给黔北遵义的群众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困难,生产生活用水紧缺,农作物受灾严重,森林火灾频发。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全力以赴抗旱救灾,一场战“旱魔”、保民生的艰苦战役在黔北大地打响……

  党旗下最生动的实践

  “这是近60年来最严重的秋冬大旱。”遵义市气象台副台长、市管专家姚正兰介绍。据记载,去年入秋以来,全市出现降水持续偏少的干旱天气,特别是务川、正安、桐梓、仁怀、绥阳、中心城区、遵义县、湄潭等地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减少4~6成。同时,据预测,在本月的春旱强度偏重,雨季开始期将推迟到4月下旬,秋冬春连旱及其致灾影响面将进一步扩大。

  在严重的灾害面前,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专门召开常委会,研究部署抗旱救灾,市委组织部制发了《关于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在抗旱救灾中的积极作用和做好先进典型宣传工作的通知》,提出工作要求。市县筹措抗旱资金6000多万元,各级基层党组织把保人饮、保春耕、保民生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及时启动抗旱预案,吹响了抗旱防灾、引导调整结构、发展生产的“集结号”。

  为解决中心城区,特别是南部片区40多万居民的供水问题,1月25日,市委书记幕德贵,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晓光等当即研究,制定落实供水应急方案,投资3000万元,铺设管道23.3公里,实施“水泊渡水库南水北调应急供水工程”。

  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带头深入一线,靠前指挥,成为引领群众抗旱救灾的主心骨。3月4日,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晓东亲临遵义抗旱一线,将省委书记石宗源,省委副书记、省长林树森的指示精神带到基层,要求以扎实过硬的作风,全力以赴打好这场硬仗。

  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落实省委、市委及组织部门的要求,把参与抗旱救灾作为践行科学发展观、检验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平台,推动发挥党组织发挥凝聚人心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干部群众众志成城,与肆虐的旱魔进行不懈的抗争。

  目前,灾情较重的县(市)区共组织10支县级抗旱服务队,128支乡级抗旱服务队深入灾区,开展规模性、连片式抗旱,为群众拉水,确保旱区群众有水喝、牲畜有水饮、农田有水灌。

  旱情下最有力的支持

  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广泛开展送水、送人力、送政策、送农资、送技术活动,帮助群众解决困难,指导群众抗旱保苗,他们扑下身子,拿起农具,或挑水、或进行人力踩压、或组织人员用农机碾压……田间地头,处处活跃着他们的身影。

  结合“干部下基层”、“双万结对帮扶”,遵义县从去年10月起,从30个镇(乡)机关和94家县直单位部门抽调3200多名党员干部深入505个联系、挂帮单位,通过走访群众、宣传抗旱保苗、提供救灾设备,形成了团结协作抗大旱的合力。全县共联系帮扶困难党员群众1.68万人,帮助解决具体困难2000多件,排查涉水、涉农矛盾、水利纠纷1000多起,扑灭火灾10余起。

  灾情就是命令。凤冈县从机关党组织抽调500多名党员,深入乡村,为群众传授抗旱技术和节水灌溉技术,指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帮助农民开展生产自救,共维修电泵10多处,发放宣传资料10000多份,抗旱技术指导7000多人次,提供农技服务3000多人次。

  仁怀市从水利、农业、林业等部门紧急抽调80多名党员干部奔赴一线,全力指导开展抗旱防火工作。各乡镇(街道)、村(社区)积极组织党员行动起来,组成抗旱防火抢险队21支,1300多名党员、村组干部、林区护林员深入林区、居民聚集区等,建立“包保”责任制,50户以上村有乡镇(街道)干部蹲点负责,做到“山有人管、村有人护、案有人包、责有人担”。

  “我替百姓朝天跪,何时下场透心雨?”绥阳党员干部姚思强朴实的诗句道出了全市党员干部“为民”的迫切和责任。正是责任的驱使,旱情严重的正安县,县委书记韦圣福一天跑遍三个乡镇,逐处“办公”,为民解“渴”。正安县和溪镇镇长冯宇、副镇长何定波春节以来,就奔波在送水路上,组织党员干部免费为群众送水120余吨。

  3月2日,务川县消防大队接到电话求助,称位于县城大坡电视发射台附近的山区居民饮水困难,望得到及时救助。消防大队当即出动,在陡峭的山路上行进3个多小时,为群众送去两车、13吨干净的饮用水。据统计,全市消防官兵近两月来投入警力148人次,为受灾民众送水数350余吨,惠及群众15300余人次,浇灌农作物200余亩。

  目前,全市有200多万干部群众投身抗旱救灾,投入抗旱农机具1.2万台(套)、抗旱用油126.75吨、抗旱用电83.98万度。通过各种措施,已抗旱浇灌面积达23.01千公顷,临时解决91.6万人、36.14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

  “抗旱救灾”、“众志成城”、“共渡难关”……穿梭在旱区的送水车悬挂着的一幅幅标语似一条条红色的纽带,将干部和群众紧紧地联在了一起。

  大地上最壮美的乐章

  “11年来从未干涸的饮水工程,现在没有水了……”绥阳县青杠塘镇后槽村太平的群众陷入了无奈和恐慌,村民饮水要到5公里外,为了应急,村民们果断将鸡、羊等全部卖掉、杀掉。得知这一情况,村党支部书记贾红二话不说,自掏腰包300多元购买20只塑料桶,组织10名有摩托车的青年党员,坚持每天1趟帮助老人和残疾人取水,老百姓亲切地称呼他们为“党员骑兵队”。

  遵义县山盆镇打鼓村在半年前就已经断水,有条件的农户把中巴车、拖拉机、摩托车、货车都派上用场,到十公里外的落炉村取水,但老、弱、病、残一筹莫展,村党支部书记阮太友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立即组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帮助他们送水,并深入群众,组织群众自救。100多天来,打鼓村没有让一户饮水困难户掉队,没有一家闹严重的“水荒”,没有一起矛盾纠纷。

  仁怀市苍龙街道下坝村村支书徐宗强,见旱情日益严重,而中枢城区居民的日常用水所在主要水库之一则在下坝村辖区内,为确保水库安全,保护好饮用水源,他组织了一支由8名党员组成的党员义务巡逻队,对水库进行24小时巡逻,排查解决因水源紧张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

  “有了支部,不愁甘露”,群众对村党支部、党员服务队赞不绝口。正是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广大群众不等不靠,千方百计开展抗灾自救。

  科学抗灾,民生为上。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先地表、后地下,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积极发动群众进一步维修、清理灌溉渠道,采取拦河、截坝、开渠等方式引水抗旱,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对于无水保灌的稻田,则动员群众“水路不通走旱路”,及时调整种植结构。目前,全市已计划实施80万亩“水改旱”工程,重点种植有市场需求、附加值高的红高粱和优质蔬菜等经济作物。

  3月5日,市委、市政府已派遣5个抗旱保苗、春耕备耕工作组,分赴遵义县、务川、仁怀、习水、桐梓、道真、正安、绥阳等重灾区检查灾情,与基层干部一道帮助指导群众搞好抗旱保苗和春耕备耕。(安 静 付小波 帅 军)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