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石齐:我不在乎别人怎么说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07日11:42  新民周刊
石齐:我不在乎别人怎么说
石齐在画展开幕那天接受中央媒体的采访

石齐:我不在乎别人怎么说
石齐的水墨画《飞雪迎春》

  石齐: 我不在乎别人怎么说

  在北京,石齐为何有如此生猛的人气?

  主笔/沈嘉禄

  首都刚刚经历了一场昏天黑地的沙尘暴,3月28日这天艳阳高照就特别令人欣喜,石齐的个人画展在中国美术馆拉开帷幕,在主办单位中,赫然入目的有文化部、中国美协等,而承办方则是大连万达集团。据说在这之前,由文化部出面为一个在世的中国画家办个人画展,除了吴冠中,还没有第二个。石齐令人意外地改写了这个历史。

  场面相当热闹……剪彩仪式后,在记者的重重包围下,要给石齐拍张照片都显得相当困难。若是在上海大约不会这样火爆,回想起两年前的艺博会上,大连万达集团一口气包下十六个最佳展位,展出吴冠中和石齐的数幅巨作,但反应远不能与眼下相比。那么在北京,石齐为何有如此生猛的人气?

  来自林风眠的启示

  石齐是福建省福清市人,早年学习油画、水粉画、版画、连环画、雕塑、装饰画和工艺美术、书法等。10岁那年就为当地剧团画布景了,18岁考入厦门鹭潮美术学校,其间参加厦门市美展,并在报刊上发表作品,小荷初露尖尖角。在超过半个世纪的艺术生涯中,石齐曾师承黄胄、刘海粟等大师。70年代后期,他的水墨画如《人人都在幸福中》、《活到老学到老》、《飞雪迎春》等引人注目,有人认为,在当时非正常政治气候下,这些画寄托了中国知识分子向往美好生活的普遍愿景,与李可染、林风眠、黄胄、陆俨少、程十发等前辈画家这一时期的作品一样,堪称中国当代美术史的精神财富。

  进入80年代后,石齐又创作了《养鸡图》、《泼水节》、《满天风雪》等巨幅作品,由于在用墨用色是令人耳目上新,受到美术界一致好评。他可以像绝大多数画家一样,按照自己走熟的路子走下去,弹指之间,名利双收。但石齐耻为牛后,转眼间抛弃原有路数,尝试用半抽象的综合型绘画,以强烈的色块、墨团和细线,独创全新的绘画语言。褒之者认为他是“现代中国画开宗立派大家”,抑之者则认为“装饰性太强,大红大绿,不伦不类,缺少内涵”。

  “我是直接受到数位前辈大师教诲的,比如潘天寿、石鲁、李可染、黄胄等,每一次亲灼都是终生无法磨灭的铭记。”石齐对记者说,“我还有幸亲眼目睹了林风眠在上海的创作,那是一幅《大理花》,风眠大师在宣纸前凝神片刻,刷刷几笔就画开了,十几分钟后就满眼春色照人间。他画的时候一句话也不说,一切靠我自己去领悟。我发现了一个秘密,画画不必拘泥太多。林风眠的作品其实是画在宣纸上的水彩画,但它体现了具有现代性的中国精神和风格。现在没有人再说他‘非驴非马’了。他的画意境之高远,今人难以超越。”

  石鲁作画,他也看过,“石鲁是有根有据、有笔有墨的中国画,路子很正。而对自己启发最大的是林风眠。”他还说,“他很强调绘画的组织关系,每个地方都很充实,细部叠加起来,整体上就非常完美。但已经超越了自然的山水,所谓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所以我后来画画,就非常注意整体效果,每个细节都不敢马虎。”

  十年坐得板凳冷

  这一时期,石齐是孤独的。1985年以后,他甚至不再画传统的中国画。有人点名要买他某个题材的画,被他毫不留情地拒绝,作品,一张都不卖。他在一篇文章中回顾自己彼时的心情:“传统的种种羁绊,把人原有的自由、独立、自我的心抹杀了……只有当我忘却了以往学到的东西时,心里才有压不住的创作欲望。”他甚至像清教徒那样箪食瓢饮,远离尘嚣,圈内活动很少露面,研讨会、画展、笔会之类的活动更是躲得远远的。他关起门来画画,画了撕,撕了画。这十年,他只留下80幅作品。

  进入90年代,石齐的眼界进一步开阔,他热衷于装饰和表现主义的艺术特点,兼作油画、雕塑、书法。书法是他儿时就必须练的功课,“现在你看看,我的画里有书法的笔墨,有时是大块的黑,但决不是僵死的墨团,而是有丰富的层次,整幅画就撑得起来。”石齐说。

  为体验真山水清灵空蒙的高远意境,石齐去名山大川观察写生,力图从自然景象的体验中领会艺术的本质,在艺术与自然之间寻找内在联系与平衡的良方。不久,新的石齐出现在世人面前,他跳出了“具象”,不为现象所束缚,但也不是彻底排斥具象,他把古今中外的各种表达手段归纳为三大体系:即为“三象”——具象、抽象、意象。他追求的正是意象,为此他必须在“三象”之中沉潜浮游,苦苦探索。

  不要被自己的愚蠢选择给毁了

  美术评论家邵大箴认为:“看石齐过十年的画,发现他越来越善于敏锐地捕捉自己的感觉,越来越善于表达他内心世界的那种微妙感觉。尽情地在点、线、面中陶醉。近年来他又加强线的运用,相互穿插、交织,触动人的心灵。他用色很大胆,有时候居然不顾大忌,用大块洋红渲染。”

  美术界在惊愕之余对石齐也提出了非议:这也是中国画?

  其实,石齐追求的,正是要跳出传统中国画的路子,为中国画的多种表现方式一探门径。他说:“从历史的角度看,绘画体系有中有西,但不必存有门户之见,甚至相互排斥,互不融合。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许多艺术门类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如此先进的文化才能获得生机和活力,才能获得更多的知音。”

  “再说,一个画家成名之后,天天画自己驾轻就熟的题材,那是很舒服的,如果市场上叫座的话,更加如鱼得水。但我看到许多有才气的画家都被这样的‘幸福生活’给彻底毁了。”石齐沉痛地对记者说,“如果我也沿着大家已经接受并习惯的路子走下去,也可以锦衣玉食、香车宝马,但我常警告自己:石齐,不要被自己的愚蠢选择给毁了。”

  当记者问及什么是现代性时,石齐想了想回答:“不囿于传统,画中常有新意给人意外的享受,中国的元素是自然的渗入于细节之中,时代性又必须通过诗意的表达来体现。”

  记者又追问:“你又是如何理解诗意的?”

  石齐又沉思片刻说:“那是最高层次的意境,在中国的唐诗宋词中早就有了,那是超时空的美感,传递着人类的普遍情感,有时忧伤,有时甜蜜,有时惆怅,有时哀怨。但总是向着美好的方向而去,走得很远,很寂寞,很缥缈……”

  时间、空间都给出了答案,美术界尽管有争议,但越来越多的评论家趋于达成共识:石齐的新中国画艺术呼应了这个文化和社会的时代变革,不仅在艺术实践中坚持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笔墨精神,而且对传统笔墨形式和表现进行大胆革新,并融会、吸收西方现代艺术的表现,石齐的思想、笔墨、架构、色彩和文化符号已成功地形成了一种富于个性的艺术语汇。▲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