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调查显示六成一线城市居民愿意回流二三线城市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09日16:43  《环球》杂志

  《环球》杂志记者/邓喻静

  民工回流潮、大学生回流潮、北漂回流潮……在2010年的这个春天,当更多怀揣着理想的年轻人涌往一线城市追梦的同时,我们也正目睹不少卷起铺盖毅然回流返乡的身影。在本刊日前与新浪网联合进行的网络调查中,怀有这一愿望的一线城市居民竟有六成之多。

  六成一线城市居民愿意回流

  截至4月7日,本次调查共有6396位网民参加,其中城市“漂一族”最多,占总调查人数的36.7%,其次是已结婚生子,在城市站稳脚跟的中产,占26.5%,还有工作了两三年的小白领,占18.7%,以及18.1%的即将或刚走出校园的高校毕业生。

  大城市繁华却“居不易”;小地方安逸,可又单调。是选择大都市的紧张刺激还是中小城市的平静闲适?对于这个现实问题,一线城市网民有63.7%选择回流二三线城市,与此对应,只有36.4%来自二三线城市的网民愿意去往一线城市发展。

  调查中,54%的一线城市网民认为大城市生活已经让他们身心俱疲,33.7%的网民还挺得住,只有8.2%认为不算什么。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金銮分析,调查结果除了有一部分存在于一二线城市间的“围城”效应,也反映了部分一线城市白领的“职业疲劳”、希望到竞争不那么激烈、压力不那么大的二三线城市“喘口气”、“歇歇脚”的愿望。

  “如果这种心态得以蔓延和强化”,夏金銮指出,“随着城市间发展日益均衡,工资福利待遇逐步标准化,下一个从一线城市退却的群体可能是高知白领。”

  房价决定去留

  对于准备逃离一线城市的居民而言,“安居”无疑是难以承受之重,本次调查中,在问及为何离开一线城市时,房价高企成为网民诟病的首要原因,随后依次是生活成本过高、没有归属感、生存竞争的残酷、交通的拥堵和人际关系的冷漠等。

  而对于所中意的回流城市,网民认为首先应满足的条件也是“至少能买得起房子”,其次才是“环境舒适”、“为人才提供更多优惠政策”、“能满足基本物质生活享受”、“生活节奏慢、生存竞争不激烈”。

  夏金銮指出,房价将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中国城市间人口迁徙的牵引力,但也会在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发挥某种协调、平衡作用。

  如今很多在北京、上海、深圳长期居留的工薪阶层,拿着万元左右的收入,却无法在当地买房定居,这些人已然成为二三线城市的潜在回流人群,这一中国当前的现状在美国的城市化过程中能找到相似的轨迹。在美国上世纪90年代,中产阶级大规模逃离大都市,以寻找更便宜的房子和更开阔的空间。

  “一线城市的房价如果维持高位或继续大涨,城市间人口候鸟式的迁徙,可能将持续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夏金銮说。

  而对于选择留守或前往一线城市的网民来说,一线城市本身的诸种特质仍支撑着他们的城市理想。在调查中,良好的社会资源成为一线城市最受青睐的优势,排在其后的依次是“更多的机会”、“丰富多彩的生活”、“证明自己的价值”、“ 更快的生活节奏和富有挑战性的生活”、“找一个更高素质的配偶”。

  家乡城市成为回流热选

  在已经涌现的农民工和大学生的回流潮中,绕不开的是一个“乡”字。在智联招聘同期的一项调查中,有七成大学生将返乡或在家乡附近城市就业作为就业首选。

  在本刊与新浪的联合调查中,对于回流城市的选择,近半数网民倾向于选择“离家乡近的二三线城市”,第二热选是 “省会级别的二三线城市”,占32.2%,其后是地市县城市、一线城市的卫星城,各占14.9%和8.1%。

  夏金銮指出,这体现了国人的“乡土情结”和“熟人情结”,而把“省会级别的二三线城市”作为第二选择这个事实上看,相当多的网民不是从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来考虑问题,还有严重的面子意识。

  夏金銮强调,这种流向是正常的,西方发达国家早就开启了“郊区化”和“乡村化”的所谓返本归真的进程。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人口回流是由一线城市拥挤、失业、贪困、资源短缺和犯罪等“城市病”所导致的,把它说成是一种“失败的城市化”也未尝不可。

  在现今中国一线城市,城市扩张的边际效应耗尽的征兆已经显现:城市资源承受能力接近极限,生活成本大幅提高,各种因城市拥挤而起的问题层出不穷。对于可能面临的多股回流潮,夏金銮认为中国的二三线城市还没有做好准备,但这种人口倒流的长期趋势对优化整个中国的城市布局、提高人才等资源配置效率无疑是有历史贡献的。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专题 《环球》杂志

更多关于 一线城市 回流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