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青海玉树4月16日电 题:震后第三天,解放军和武警加力实施生命救援
新华社记者
4月16日,青海玉树地震救援第三天,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数千名官兵继续奋战在救灾一线,与高原稀薄的空气作战,与刺骨的寒风作战,与飞逝的时间作战,与频发的余震作战……
救人!救人!救人!连续三天的紧急救援,使救援官兵的体力消耗达到了惊人的地步。然而,随着“黄金72小时”的逼近,生命救援更加急迫。
这一天,军人的使命继续驱散了死亡的阴霾,鲜红的军旗不断引来生命之光。
合力撑起生命的天空
“一!二!三!”中国国际救援队队员贾树志带着战友们喊起了号子。
身穿红色僧袍的扎西多吉也带着西钦寺的僧侣们和藏族群众用藏语喊起了号子。
两股声音汇聚在一起,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轰”地一声,巨大的石板被推落,救援空间被打开了!16日13时48分,13岁的藏族小姑娘次乃拥青成功获救。
救援队的官兵与藏族僧侣一起,合力为被困的小姑娘撑开了生命的天空。
救援行动进行至第三天,不懈的坚持和奋力的营救,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
9时45分,青海省军区独立步兵团救出被埋49小时的藏族妇女卡吉。
12时50分,女青年扎西央泽获救。
16时许,地震发生第57小时,80多岁的老人吉嗄被二炮536医院搜救队成功营救……
一分希望,百倍努力。在青藏高原稀薄的空气与刺骨的寒风中,救援部队与时间赛跑,与生命赛跑。
迷彩绿上的红十字
“前面抬高……小心她的右腿……”验伤医生一连声地嘱咐着前来抬担架的医护人员,一边安慰着随行的家属们:“放心吧,我们会尽全力救治她!”
15日深夜,一架空军伊尔-76运输机在成都双流机场平稳落地,机上60多名伤员和30多名家属、陪护人员被送上急救车驶向医院。
为了接诊地震中的重症伤员,成都军区总医院启动了应急保障预案,22个科室的100多名医护人员受领任务,为每个伤员进行了B超、X线机等检查,护理小组还实行双护士特护。
16日上午10时30分,随着地震伤员南曲的手术顺利完成,这个医院接诊的重症伤员已全部脱离生命危险。
伤势较轻的群众则在玉树当地接受医疗点医生的救治。来自武警总医院、武警青海总队医院、武警甘肃总队医院共140名医护人员已在救灾一线开设了13个医疗点,38名心理医生为受灾群众和救援官兵提供心理疏导服务。迷彩帐篷上鲜红的十字分外醒目。截至15日19时30分,他们共救治伤员2831人。
第三军医大学抽组的17名高原病医疗专家和第二炮兵总医院选派的30名医疗专家于16日凌晨赶赴青海玉树地震灾区。
北京军区255医院“野战方舱”医疗队,也于16日凌晨从河北唐山赶赴玉树。药剂师张宏是唐山大地震孤儿,2008年参加了汶川抗震救灾,这次又主动请战赴玉树灾区救援。与他同来的176名战友,有近百人参加过汶川抗震救灾,三分之一是骨科医生。
立体突击,筑起生命通道
“向玉树,起航!”
解放军第一支陆航救援分队飞掠2100公里,在新疆哈密、甘肃张掖、青海共和三次转场后,于16日12时许飞抵玉树机场。三架米-171-B7直升机的机长全部为新疆军区某陆航旅特级或一级飞行员,他们都有高原、寒区和山地等复杂条件下的飞行经验,曾多次参加过抢险救灾战斗。
而在巴塘机场,不断有伊尔-76运输机载着物资降落,运送伤员飞离。为了保证这条空中生命线,成都军区空军在机场设立了指挥所,派出野战机场保障分队,携带各种夜航设备保证灾区各种空运需要。
在陆路,武警交通、水电部队110名专业救援技术人员携带18台大型机械昼夜抢通公路、清理塌方。
总装备部紧急调拨的加油车、救护车等抗震救灾特种装备器材在北京、成都、武汉等地集结完毕后,已于16日15时30分运抵灾区并交付一线救灾部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