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祭:请出老佛爷上香敬酒
上午10时整,祭祀正式开始,200多名赵姓族人围坐在祭台前。女性的头上、衣服上都统一佩戴花束,部分族人还穿着蓝色、红色的族服。族长赵尔劲担任司仪。
一阵雄浑的钟声之后,几名赵姓族人在祭台两侧的栏杆上用满文写下了“吉祥”、“太平”等字。
随后几名赵姓族人打开了“佛爷匣子”,将4张代表佛爷的白色宣纸挂在祭台上。4张宣纸长短不一,“是代表不同的佛爷。”之后族人开始上香、点蜡、敬酒等。
酒分黄酒和白酒,一人双膝跪地端着共12杯酒,另一人单膝着地,将酒供上。完毕,又奉上萨其马、发糕等食品。之后所有人面向祭台“三叩首”。
第二祭:请天神保佑五谷丰登
祭祖后,族人们来到室外开始祭天。
约5米高的索罗杆,顶部有一个斗,里面装有五谷杂娘。赵姓族人们敲着鼓,手里摇晃着哈力马刀,唱着满语的祭祀歌,祈求天神保佑。
随后族人们端着一碗酒、一碗水,在索罗杆周围倾洒。据介绍,这代表五谷丰登。
第三祭:美酒灌进猪耳朵
祭祀的第三幕是祭猪,众人将一头腿部系有红绳的大肥猪拉到祭台前,然后把一碗白酒灌进肥猪的左耳。据介绍,祭猪是满族人在东北的祭祀习俗,给猪灌酒,如果猪使劲摇耳朵,表示神灵接受了祭祀,否则就会一直让猪“喝酒”。
在祭祀现场,左耳被灌进白酒后,肥猪只是嘶叫,并不摇耳朵。所以赵姓族人又端来一大碗白酒,再次顺着猪的左耳灌了进去。
随后,族人们再次面向祭台三叩首。完毕,猪被现场宰杀。猪拱嘴、猪尾巴和猪血放在索罗杆的斗里面,还有一些骨头插在索罗杆顶部。最后族人们一边吃着猪肉、糯米等煮在一起的“小肉饭”,一边跳着萨满舞祈福。
这是一种文化遗产
族长赵尔劲介绍,满洲伊尔根觉罗氏,清初驻扎在沈阳。武达纳是入关第一代,依家谱十二世,是民国时期,以满姓“觉罗”切音,汉译为“赵”。赵姓族人于1717年迁入成都,集中居住在老少城路一带,每隔一两年就会举行一次祭祀。自1951年祭祀后,“距今已有60年了。”而在东北宁安,祭祀一直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来传承的。
族长赵尔劲说,此次祭祀共200多人参与,其中年龄最长者88岁,最小的只有2岁。成都目前有500多名赵氏后裔,满洲人1万多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赵尔宓,也是赵氏后裔。他说,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家族祭的方式来缅怀先祖,是从旧传统中取其精华。
安利平实习生 刘宇轩摄影 刘筱庆
报料人高先生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