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玉树 5天5夜(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19日02:15  华商网-华商报

  

玉树5天5夜(图)

  昨日,青海玉树结古镇团结村,解放军战士正在地震毁坏的村庄上搜寻本报记者 陈团结 摄

  

玉树5天5夜(图)

  昨日,第四军医大学的医护人员正在救治地震中腿部受伤的多杰本报记者 陈团结摄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玉树,7.1级地震!到今天7时49分,整整5天5夜过去了。5天5夜里,玉树群众遭遇了终生难忘的惨痛,亲人离去,家园不再。前方,搜救,再搜救!5天5夜里,各地援助从四面八方涌向玉树。陕西,援助,再援助!

  玉树点滴 铭记不忘

  五天五夜,玉树这个神秘而美丽的地方,从倒塌到哭泣再到重生,每个人都在经历着属于自己的那份故事。

  4月14日

  成林永藏(藏族女青年)

  “村民们除了诵经哭泣,已经不知所措”

  2010年4月14日清晨5时许,青海玉树县结古镇团结村,24岁的成林永藏和妹妹还在自家床上睡着。大地微微震动了一下,姐妹俩就从睡梦中醒来,和绝大多数玉树人一样,翻了个身继续睡去。“玉树从未发生过大灾,这次也没人会觉得,这小小的晃动竟然是大地震的前兆。”她说。

  7时49分,玉树的天还没有亮,除送孩子上学的人,其余人都还在睡觉。大家毫无防备的时候,7.1级地震突然到来。成林永藏带妹妹冲出房间,很多人来不及穿戴整齐就站在了家门口空地上。

  眼前的景象让她惊呆了:熟悉的结古镇几乎不认识了,大多数房屋倒塌。“看到自家的房屋倒塌,村民们除了诵经哭泣,已经不知所措了。”

  当日下午1时许,当地驻军展开搜救,群众开始从废墟中寻找着自己的亲人。那一天,对于玉树人而言,是人生中最漫长一天。

  4月15日

  温家宝

  “特别是在这72小时内,尽全力,尽全力!”

  4月15日,遭遇地震后的玉树,千余名消防救援人员,在废墟上全力进行搜救。当晚6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乘坐专机抵达玉树巴塘机场后,到达玉树州政府所在地结古镇。温家宝站在十多米高的废墟上强调:“救人要紧,有一线希望,就要用百倍的努力,一个人也不要放弃,绝不放弃!特别是在这72小时内,尽全力,尽全力!”

  从西宁到玉树灾区,至少行驶12小时。当晚10时许,西宁前往玉树的公路上,远处出现明亮灯光,将漆黑的夜空点亮,好比一座繁华的都市。车辆驶进这座“城市”,发现这只是一个上坡,运送物资车辆的车灯把这里变成了光带。

  4月16日

  扎西(藏族老人)

  “我找到了14个人,但有些人遇难了”

  地震后72小时内是黄金救援时间。4月16日,结古镇三岔路口旁废墟上,一位名为扎西的老人,用手奋力地刨着泥土。他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说,他从小就是一个孤儿,亲身感受着没有家庭、没父母兄弟姐妹的痛苦。看到这样一场灾难发生在自己的家乡,他已经很痛苦。扎西的家庭条件不好,没能力给灾民掏钱,他只能用自己的体力来帮助玉树的人们。

  从地震发生起,他每天要到废墟上,尽可能帮着进行搜救。“我找到了14个人,但有些人遇难了。”扎西说。当他发现的人遇难,他都会伤心难过,如果是一名幸存者,就会从他脸上看到笑容,但却悄悄地离开现场,没人注意到他的存在或离开。玉树的救援现场,没有宗教信仰之分,也没社会地位区别。在这里,他们都是志愿者,他们也都是玉树人,废墟下的生命,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4月14日的地震,不仅让普通居民受灾,也让不少寺庙受损。当地有一座非常知名的禅古寺,地震后,300多名僧侣有30多人遇难,87人受伤,寺庙也受到了严重毁坏。但他们仍积极参与救援。据了解,地震发生后,来自四川、青海、甘肃等地的数千僧人用尽办法抢救被困者。也许是人们感动上天,玉树奇迹不断上演。

  4月17日

  罗加(藏族小学生)

  “我想画一个以后的玉树,每天都有快乐的太阳”

  四五月份的玉树,本该是忙碌的地方,居民们要上山采虫草,再过几个月,这里就会来很多人,都是来这里旅游的。“玉树是很神秘、很有诱惑力的地方,现在玉树回不到过去了。”成林永藏有些伤感地说。

  4月17日下午2时许,扎西大通山坡上,小学4年级的罗加从帐篷里拿出书包,找到一支合适的笔,翻开白白的图画本。罗加画上了大太阳,微笑着。“我想画一个以后的玉树,每天都有快乐的太阳,不会再发生地震这种事。”他说。地震中,每个家庭都经历着苦痛,面前还有很多的困难。大家心中都有一个梦,将曾经的美丽还给玉树。“哭泣只属于现在的玉树,我相信以后玉树比现在好。”成林永藏说。

  4月18日

  323医疗队医生

  “玉树的伤员已不多”

  来自西安的两支医疗队于昨日上午携带所有医疗装备全部到达灾区,除了野战手术车外,还包括洗消车辆。记者在玉树机场看到,空中生命线依然继续。323医疗队医生讲,和前几日相比,转移伤员从每天600余人,减少到18日的100余人。“玉树的伤员已不多,剩下的都已经得到妥善治疗。”在赛马场等安置点,医护人员开始防疫,接下来的几天里,更大范围的防疫工作将开始。

  成林永藏和许多同乡一样,开始投入到物资发放中,同时也当起汉语志愿者。大街上穿梭的大卡车上有人不停地扔下水和方便面,但用电和用水仍是灾区目前面临的最大困难。本报记者杜俊岭

  玉树陕西 一起心跳

  玉树,在陕西人心中并不遥远——在这里常住的8.9万人口中,有众多的“老陕”。

  这里甚至是陕西人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因为,玉树是“西安最美女孩”熊宁生前援助的主要地点。

  玉树和陕西,一起心跳!

  4月14日 上午9时15分

  8人应急组出发

  上午9时15分,陕西省地震局的8人地震应急现场工作组就已经起程开赴灾区了,将在灾区开展灾害调查、损失评估与科学考察。与此同时,作为专业的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也做好了准备,等待出发命令。

  上午,根据公安部消防局的安排,陕西省消防总队为第二批待命增援力量。西安市公安局消防支队成立了陕西抗震救灾大队,并将今年最新购置的2台蛇眼探测仪、1台生命探测仪、救生钥匙链、救援三脚架等抢险救灾装备装配到了救援大队。

  省民政厅紧急向青海省调运救灾棉帐篷5000顶、救灾棉被3万床。

  投入使用不到10个月的玉树巴塘机场,是全国海拔排名第三的高原机场。当时只有东航西北分公司是唯一一家具有执飞玉树巴塘机场的资质公司,平日里,东航开通玉树机场定期航班(每周两班)。可在4月14日当天,东航一下午就有三班航班抵达玉树巴塘机场。

  第一架飞机在下午3时22分抵达玉树,机上一共载有99名救灾人员、9.57吨救灾物资;第二架到达玉树的飞机是在下午5时19分,载有118人和12.27吨救援物资;下午6时50分,东航第三架飞机在玉树降落,机上载有52人和6.89吨救灾物资。三架飞机上乘坐的救灾人员包括党政军救援代表、武警官兵和骨科、脑科等医学专家,并有搜救犬和搜救设备仪器。

  4月15日 凌晨2时许

  陕西消防救援队包机起飞

  凌晨2时许,搭乘108名陕西消防救援队员的包机顺利起飞。凌晨4时许,救援队员抵达西宁并乘坐大巴前往灾区,在上午8时前抵达玉树。

  上午11时30分,第四军医大学国家应急救援医疗队赴玉树。60名医务人员携带了价值120万元的医药、设备器材和10台手术车、急救车、保障车。这是四医大首批医疗救援人员,其中90%的人参加过汶川地震的医疗救援。

  中午,陕西省委、省政府向青海省发出慰问电,表示将随时组织力量帮助灾区,特向青海地震灾区捐赠人民币1000万元,支持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并号召、动员社会力量向灾区捐款捐物,还将根据青海抗震救灾工作的实际需要,随时组织力量帮助灾区开展救援工作。

  省卫生厅启动应急响应机制,连夜组建了由290人组成的10支医疗救援队,每个救援队由22名医生、7名护士组成。由陕西省人民医院组成的医疗救援队已于下午3时飞赴青海灾区。

  晚7时50分,我省西安、渭南、铜川、咸阳4市医疗救援队100名队员,乘坐西安—西宁1209次列车,赶赴玉树灾区。此前,4支救援队的20多辆救护车、药品等物资已经通过货运列车运走。

  西安市委、市政府紧急调配了包括5000床救灾棉被、3000套救灾棉衣、5吨彩条布和70顶救灾棉帐篷在内的总价值近100万元的救灾物资晚7时通过火车起运。

  西安市铁路局紧急启动应急预案,到下午5时,开行“抢”字头救灾专列5列,运送救灾帐篷、棉被17车,救护车10车,从黄陵站始发格尔木救灾用柴油59车。

  4月16日 凌晨1时43分

  首批95名伤员抵达西安治疗

  为了迎接伤员的到来,西安交大一附院、交大二附院、西京医院都做好了积极的准备。

  凌晨1时43分,首批玉树95名地震伤员抵达西安接受治疗。

  下午2时许,省委书记赵乐际专程赶往交大一附院看望在西安接受治疗的玉树灾区伤员,要求做好伤病员的医疗救治工作,尽可能地提供最好的医疗救治条件和环境,随时做好卫生应急响应准备。

  省血液中心准备好2000袋血液随时运往灾区,呼吁市民为灾区伤员捐献适用于高原人群的Rh阴性血型和AB型血浆。

  4月17日

  广东消防官兵从西安返回

  31名在西安接受治疗的广东消防官兵返回广东。因为严重的高原反应使他们被迫加入了“伤兵”的行列,虽然大家都准备随时返回玉树,但广东消防总队副参谋长表示,经请示,31名官兵已完成任务,不再前往玉树。

  4月18日 凌晨5时许

  华商慈善爱心车队抵达玉树

  昨日凌晨5时许,“心系玉树,爱心驰援,华商慈善志愿者联盟”车队抵达青海玉树自治州玉树县,首批物资已发到受灾群众手中。

  心理干预开始……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灾害无情、人间有爱。整个与时间争夺生命的赛跑仍在继续,前方在救援不曾停歇,作为“后方”的陕西也在时刻准备着。只要有需要,我们将尽全力做好一切能做的。本报记者 刘兢 整理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