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药监局的“震源”不该埋这么深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19日04:38  大河网-河南商报

  ■王攀(商报评论员)

  自任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卫良等6名官员被双规后,已有5人被批捕,1人被停职在家静等审查结果。案发缘于医药企业的举报,虽然5人已被批捕,但“针对药监部门的调查仍在继续”,消息人士估测,也许还会有人涉案。(4月17日《经济观察报》)

  政府的所有监管部门,在权力运作上,都需要阳光化。但无疑,国家药监局是一个最需要阳光化的地方,因为它关系到民众生命安全。

  自2007年郑筱萸一案后,国家药监局被喻为“阳光化的开始”。但从后郑筱萸时代屡屡出现的食品、药品安全事件来看,公众的食品、药品安全并不尽如人意。如果说后郑筱萸时代,国家药监局的阳光化有什么效果,也无非是大蛀虫和小蛀虫之别,“据消息人士透露,卫良的涉案金额在150万元左右”,而当年郑筱萸涉案金额为649万元。

  卫良被双规,媒体和公众并不知道原因。卫良去年12月份被双规,可到了今年4月1日,《新民晚报》记者采访此事,先是被药监局所在的北京西城区检察院拒绝;接着,国家药监局注册司生物制品处处长尹红章“不能透露有关情况,药监局对外发布信息需统一经过新闻发言人”,而国家药监局发言人颜江瑛则表示正在开会,不便接听电话。采访屡屡碰壁,为何?国家药监局下属单位的另一位人士则表示:“单位里有过交代,对于近期这些敏感话题不进行讨论。”这就是阳光化。

  半月之后,也就是4月17日《经济观察报》同一事件的新闻,亦都是“消息人士透露”、“了解内情的人介绍”这样的非官方、非正式的消息来源;记者所能采访到的也都是有关卫良案的外围消息,无法探究案件核心。

  因为没有官方正式信息渠道,媒体和公众只有揣测。卫良案发前这几年的工作大部分接触的是与疫苗、血液制品有关的企业及事项。联系到近几年国家药监局曾多次对疫苗、血液制品实施生产整顿,整肃产品质量安全,很容易让人勾连。可是,药监局的公开回应里,无论是2007年广东佰易药业的静注人免疫球蛋白被爆携有丙肝病毒,还是2009年大连金港安迪造假,似乎又找不到明确答案。

  卫良等6名官员被双规,被认为是药监局继郑筱萸案之后的二次“地震”。只是,这起人事“地震”,从卫良12月被双规,如今已4个多月,但“地震”震源,外界仍旧不知。

  公众可以以最快速度获知自然界的震源,为何不能以同样的速度获知药监局的震源?答案只有一个,国家药监局2007年进入“后郑筱萸时代,阳光化的开始”,三年了,阳光还没有穿透权力外围的大墙,而这正是药监局两次“地震”的原因所在。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