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石匠手艺失传了,谁来“保护”文物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19日07:49  南京晨报

  

石匠手艺失传了,谁来“保护”文物

  江宁有个百年石匠村个个都是能工巧匠。记者高爱平摄

  晨报讯 “要不是手里还有修复明孝陵、城墙这些活,估计现在我也不会再搞石刻了。”前日,江宁区东山街道窦村的千年石文化在经报道后引起了不少市民的关注。记者了解到,随着最后一代石匠逐步离开该行业,延续数百年的手艺面临失传。

  明朝修城石匠高手齐聚南京

  作为数百年石匠的聚集地,窦村是个“靠山吃山”的典型,该村不仅三面环山,而且南京青石主产地青龙山就在其旁边。在窦村西北方,运粮河与秦淮河相连,在古代无重型运输机械的情况下,这种设计显然是为了方便石材开采、运输。

  南京大学建筑研究所赵辰教授介绍,窦村的石工传统开始于明朝初年,当时窦村是全国各地石匠会聚的一个村子,高手云集。由于明朝宫城建造工程巨大、耗时长,不少石匠干脆在窦村安居下来。

  下坎、上坎、漫头凸、叶轮、洋砂(满天星)、剁斧……一幅标注不少名称的古物修缮草图就挂在窦村石匠方先生家中。墙的另一边,还有几幅中山陵、秦淮照壁立面的素描。据介绍,方先生是窦村目前为数不多还在从事石头雕刻的工匠。

  在方先生家中,记者还看到一盘汉白玉雕砌的象棋,这是方先生太爷爷雕的,如今已经成了传家宝。更为精美的是村民陈先生家收藏的石书,连封面共有10页,内有荷花、美女、古词等,页页图文并茂。

  没活干全村只剩十多位石匠

  作为主修明孝陵申遗古物修复的村民张先生,其一家四代都是做石匠的,这以前在窦村十分常见,但如今已很少见了。

  张先生告诉记者,现在除了一些古物修缮工程,需要石刻石雕的工程越来越少,如果揽不到活,别说传承手艺,连喂饱肚子都不容易。“现在很多过去用石刻石雕的地方都用水泥代替,在加上机械加工,过去半年一年的活一个星期不到都能给做了。快是快了,但却少了点生命力。”

  记者了解到,在南京的不少石头艺术中都有张先生家族的身影。像无梁殿的石刻张先生的爷爷曾参与过,北京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则留下了张先生父亲的心血。如今,明孝陵的石构件、中山陵的石阶、莫愁湖的抱月楼一百零八将石雕等都有张先生的贡献……

  窦村所在的东山街道剑南社区赵主任表示,原来村里家家都是石匠,现在估计最多也就十来户。由于没有市场,原来的工匠们除了极少数仍在坚持做,其他的不是改行就是外出打工。

  专家呼吁

  保护石匠手艺,要不然文物就没人保护了

  对于窦村石头文化面临的遭遇,赵辰教授十分痛心。“因为这些工艺同样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同时,像明孝陵一些石件的修复,虽然磨坯等环节用上了电动工具,但像雕刻缠枝纹或波浪纹等工艺还是要靠纯手工,电动工具取代不了。”

  据介绍,像中山陵、明孝陵、夫子庙、明城墙等南京知名景点都有着诸多的石头建筑工艺,这些传统建筑在保护时又多采用“修旧如旧”的办法来保持特有的建造风貌。一旦工匠的手艺失传,这些文物也就失去了最有效的保护。

  作者:陈彦/来源:南京晨报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