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澳门乡土教育改革:寻回本土历史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19日13:26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4月19日电 台湾《中国时报》19日刊发一则有关澳门的报道,文章说,澳门回归十年,从城市崛起看,最大转变是澳门由珠江口边上的地区性小城,一跃成为全球知名的国际性特色城市,对外风貌的大幅改变直接影响着本地居民、乃至年轻一代“看待本土”的思维;在澳葡政府时期的澳门民众,中华传统文化仅是种“生活方式”,具殖民色彩的文化遗产是个安居空间,欠缺人和家园间连结与认同意识,然现已经改变。

  年轻学人为教育扎根

  教育是建构年轻一代爱乡爱土与爱国情操的重要社会化过程,建立居民与社区认同意识的工具,80年代中期从日本学成回澳门、并积极投入艺术推广的版画家王祯宝开玩笑地指出,“长期以来,澳门学校的美学教育,就是比‘零’、再多一点点!”相较于王祯宝开始着手为儿童美学教育扎根,现还有一群年轻学人与教师,于2002年开始为澳门的“乡土教育”奔走。

  做为葡萄牙的殖民地,长期以来澳门当地并无所谓“本土”专业教材。由于澳葡政府对教育采放任管理方式,造就出澳门私校林立的教育体制特色,再加上仅四、五十万的人口数,教科书市场规模太小让书商无利可图,导致澳门的历史课程教材,出现从台湾、香港或大陆引进的奇特现象。

  无官方统一教材、私校各吹一把号,“澳门学生都上过历史课,对世界、中国、香港与台湾历史全都很熟悉,独独对自己所生所长的澳门不了解”,2002年开始投入“乡土教育”改革的澳门理工学院副教授林发钦感慨地指出,“乡土教育就是要年轻一代,对本地产生归属感、有认同感,最重要的是教材要本地化!”

  推动历史教材本地化

  推动历史教材本地化背后,本地出身的林发钦有切身之慨。澳门的小城小调环境容易造成视野短浅,“澳门的小学就是在大厦里,好一点的中学有操场,也就是半个篮球场大”,曾在澳门的中学任教过的林发钦笑着说:“有高中生到台湾的大学去参观,都已经走进校园了,还东张西望的问哪一栋楼是大学?”

  林发钦与一群澳门年轻学人,于2002年开始推动历史课程本土化活动,2005年澳门成功申请联合国取得“世界文化遗产”的认证,加上澳门经济复苏并成为全球知名城市,从城市定位角度看,历史本土化更显重要,“香港是一座文明城市,那澳门是什么?澳门应该是一座‘文化城市’,而文化要先了解历史!”林钦发认真地说道。

   培训骨干老师教史地

  为搭配申遗成功后的爱乡气氛扩散效应,澳门的乡土教育历史教育学会开始从中小学先着手,40至50岁的历史教师因教育过程几乎是接受港台教材,所以成为第一批“教育改革”对象,教育学会开班重新培训这批骨干教师的澳门本土历史与地理等知识,“澳门小,历史老师加起来不过一百人,开班找人很容易,回校后马上可以落实!”林发钦笑着说道。

  对澳门乡土教育的未来规划,林发钦将回归这十年订为“理念推广期”,“未来十年要付诸行动,我们希望建立统一的教学大纲、基本学力要求等,这有些制度还要跟台湾学习”,林发钦对改革具信心地指出,希望三到五年内,“澳门的历史课程都有乡土内容,中国史占50%、世界史30%、澳门历史20%!”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