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京车展释疑全球第一车市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19日14:51  瞭望

  《瞭望》文章:北京车展释疑全球第一车市

  对于刚刚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生产及消费市场的中国市场,其未来走势诸多疑问,将可能在即将召开的北京车展上找到答案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陈冀

  以“畅想绿色未来”为主题的2010(第十一届)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将于4月25日至5月2日召开,因为中国去年刚刚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生产及消费国,使得本届北京车展受到了国内消费者和海内外车企的高度重视。其中,围绕全球第一车市未来走势的诸多疑问,尤为被关注。

  比如,中国车市在刺激政策降温后是否还会延续红火势头?新车产销井喷之下是否能保证质量?中国消费者买车是否还需要等待?自主品牌车是否真正实现档次升级?新能源车是否不再纸上谈兵?……业界人士和消费者都试图在北京车展上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刺激政策后能否延续红火势头

  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均超过1350万辆,首次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同一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了世界汽车业。全球汽车制造研究机构普遍认为,中国车市能够在危机中成为全球第一汽车产销大国,其中重要的原因在于得益于中国政府以史无前例的密度和力度出台了十余项刺激汽车业发展的连环政策。

  然而,进入2010年后,中国车市在政策刺激作用下的红火势头能否得以延续?中国车市红火的势头会否因为部分刺激政策的结束而减缓?成为业内外人士普遍关心的问题。

  采访中,业内专家向本刊记者指出,国家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车市的红火,但中国车市得以迅猛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汽车产业发展的规律。从汽车消费先导国家的情况看,在每千人汽车拥有量超过20辆时,汽车消费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至少能有5年的高速发展期。2008年,中国每千人汽车拥有量就已达28辆,而且宏观经济高增长的趋势得以持续,将有助于国内汽车市场销量持续保持增长。

  今年一季度我国车市数据就已延续了2009年产销两旺趋势。今年1~3月,我国汽车销量461.06万辆,汽车产量455.45万辆,继续保持平稳发展的势头。有专家预测,2010年国内乘用车销量将增长15%,汽车市场总体销量将增长10%以上。到2014年,国内汽车销量将超过2000万辆。

  这一点也将在本届北京车展上得以充分证明。参加本届北京车展的车型达到了990辆,比2008年的展出规模增加了100辆,其中跨国公司全球首发车达到了14辆,比2008年增加了一倍。2008年北京车展上概念车及亚洲首发车分别只有55辆和24辆,而到了今年这个数据又较上一届分别增加了10辆和42辆。

  北京车展组委会秘书长、中国贸促会汽车行业分会会长王侠向《瞭望》新闻周刊指出,从全球首发车型及概念车的数量增加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跨国汽车企业来参加展览并不仅仅是为了卖出一两款天价豪车,而更多的是将最新的科技成果、最前沿的车辆设计以及最宏大的未来计划带到这个仍充满无限潜力的市场上。

  产销井喷能否保证质量

  统计显示,国内14家主要汽车企业的累计产能三年后将达到2300万辆,行业总产能在2500万辆以上。大量事实表明,每当市场产销两旺时,质量问题就成为消费投诉的热点,质量正在成为快速发展的中国汽车产业的一大制约。

  根据中国质量协会用户委员会、车人网、清华汽车工程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09年度中国汽车产品质量与服务质量投诉分析报告,2009年共收到用户有效投诉8515例,相比上一年投诉总量上升了39.7%,其中汽车质量问题投诉占45.8%,汽车服务问题投诉占12.3%,汽车综合投诉(同时有质量问题和服务问题)占41.9%。在“漏油问题”的投诉中,60%以上车主购车还不足3个月。

  另一组数据同时表明,从2003年实施汽车召回法规后,至今国内车企已召回310多万辆车,涉及200多个品牌。而这还只是低要求下的召回数据。汽车产品召回数量不断增加,拉响了汽车设计、零部件质量安全的警报。

  与此同时,尽管中国汽车质量在不断提高,但与国际品牌相比差距仍然很大。2009年中国新车质量调研显示,国产汽车平均每车质量问题下降至2.58,而国际品牌平均每车质量问题为1.42。

  日前日本丰田车“召回门”,已经给全球汽车业发出警示:质量是车市的最大问题。汽车安全质量无疑也将成为消费者在本届北京车展上除车型、价格等因素之外,最关注的热点内容。

  汽车业内人士贾新光等专家指出,当汽车业早已进入凭借综合品质、性能和价值合力制胜的发展阶段时,忽视质量就必将伤害汽车的品牌,销量也就难以长远和持续,“在产能迅速扩张的同时,质量控制就更应该放在重要位置。我们不能因为规模扩张的热情,而掩盖了对于质量风险的认识。”

  买车是否还需等待

  2009年中国车市一大变化就是从买方市场的“车等人”变成了卖方市场的“人等车”。在持续热销的车市里,不但车价坚挺,现车难求的情况也开始出现,交了定金排队等提车的现象比较普遍……车市火爆热销之下,广州、北京、上海、武汉等地更是出现了“提车要等、现车加价、优惠莫谈”的卖方市场特征。尤其是不少4S店加价售车的现象,成了市场上明目张胆的“潜规则”。

  据本刊记者了解,除了明码标价的加价外,一些地方还出现了强制加装变相加价的情况。广州多家品牌热销车型专卖店的销售员都暗示记者,同一车型中,低配置的车型提车时间长,但加装精品,提车的时间可缩短,甚至能提现车。而前几年车市常见的低于厂家市场指导价的优惠已没了踪影。

  广东省消费者委员会副秘书长江列华告诉《瞭望》新闻周刊,在加价销售背后有两种现象尤其值得关注:一种是一些厂家采取“饥饿市场”营销法,故意控制供应导致市场紧张局面,消费者为了遥遥无期的提车日只好咬牙忍痛支付提车加价费用。但这种市场营销方式也是一把“双刃剑”,经销商在利用消费者购车心理的同时,也会失去一部分不愿继续等待且不愿加价购买的消费者。另一种情况是搭售精品提前提车。这实质上是一种变相提价的行为。这种行为剥夺了消费者自由选择权,是一种强制性消费,应该给予严厉打击。

  不过,业内专家认为,随着2010年厂家产销目标的大幅提升和产能的加速扩张,短暂的卖方市场特征不会持续很久。买方市场的回归,有利于厂家顺应市场竞争的规律,有利于促使厂家把控好质量和服务关。从国内汽车产能分析,长远看供大于求的局面将处于稳定。综合一系列信号分析,北京国际车展前后可能会见谜底。

  自主品牌能否实现档次升级

  自主品牌在过去的2009年车市成为了最大赢家。来自中国汽车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自主品牌轿车共销售221.73万辆,占国内轿车销售总量的30%,自主品牌车型销量增幅近70%。在2009年尝到甜头后,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纷纷制定了2010年较高增长率的产销目标,产销目标增幅大部分在30%~50%,远高于合资车企的10%~40%。

  更为可喜的是,在国家扶持汽车产业政策延续的大背景下,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抓住机遇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从低端低价阶段向与合资品牌同台竞争的阶段迈进。目前市场上的主力销售车型几乎都已实现国产化,进口只占很少一部分,因此北京车展实际上就成了合资新车与自主品牌争奇斗艳的主战场。

  如奇瑞汽车今年先后推出了高端商务车G5、高端SUV车型威麟X5、中大型高端商务客车威麟H5,还将推出多款新型发动机和变速箱,亚洲最大的汽车实验室也将投入使用,全年研发投入将达24亿元。

  比亚迪在将产销目标定为80万辆的同时,则谋求与合资品牌正面竞争,从合资品牌控制的中高端市场中抢占份额,推出5款基本上都是10万元以上的车型,这些车型争夺的就是中高端型汽车市场。

  在产量提升、档次提升、市场份额提升的同时,自主品牌车企上市还在积极提速。如今年就有力帆汽车春节后登陆A股、奇瑞汽车上半年上市以及众泰汽车的上市规划。业内专家认为,汽车是高资本投入行业,规模很大,上市是必然。2009年这些企业业绩都出现大幅增长,同时,业内对2010年的市场预测也很不错,这时上市,公司可获得更好的估值。而加速上市有利于帮助车企理顺管理机制,是实现做强的一种重要途径。

  新能源车是否不再纸上谈兵?

  北京国际车展上,自主品牌厂家和跨国汽车巨头的新能源展车和低碳战略将成为关注焦点。本届北京车展,不但以“畅想绿色未来”为主题,还将展出95辆新能源汽车,车企想通过一系列低碳技术的展示,突出表现未来汽车与绿色环境的和谐共存之道,更给消费者传递了一个强烈的信号:新能源汽车进入家庭已不再是纸上谈兵。

  还在两年前,在国内车展上,新能源汽车几乎还只是几家车企的“独角戏”。然而近一年来的车展上,由于能源危机、环保需要以及国家鼓励政策的支持等多种因素,无论是本土品牌,还是合资企业,都纷纷争相亮相研发出来的新能源概念车或是宣布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计划,涌现出了比亚迪等国内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先驱企业。

  同时,也出现政府与企业联手推动新能源车计划的范例。如广州市政府与日产汽车去年年底签订了开发新能源汽车战略协议;湖北省电力公司分别与该省的襄樊市、随州市签署《关于推进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战略合作协议》;上海市、深圳市已建成电动汽车充电站等。

  不管是国际资本、还是国内企业,都十分看好新能源汽车产业这一巨型“蛋糕”。业内专家预测,到2020年,中国10%~20%的乘用车销量将来自纯电动车、充电式混合动力和其他新能源汽车。然而,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新能源汽车的使用率只有1%。

  2009年底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由13个扩大到20个,选择5个城市进行对私人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试点。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示范规模和作用都将得到扩大。尤其是对私人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试点,将对电动车、混合动力汽车等新能源汽车更多、更快地进入寻常百姓家起到推动作用。□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