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2009中国网络舆情报告》绪论:我们研究了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19日17:59  南京大学网络传播研究中心

  主题及研究价值

  网络传播的普及,促使人类的信息世界走向公开透明。互联网基于其提供的双向乃至多维沟通的手段,试图催生一个全新的、没有中心的的平等信息空间。“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潮流,已将网络生存带进“丛林时代”,互联网因此正变为一种全民化的舆论工具——各个群体都能利用网络信息手段发声。

  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颠覆了以往的舆论传播格局,区别于以往形式的网络舆论开始势不可挡的进入社会层面,并产生深刻的影响。网络舆论的兴起为实施舆论监督提供了新途径,更利于发挥为社会减压的功能,同时也为政府提供了聆听民意、汇集民智的新渠道,有利于推进政治文明建设,推进民主社会建设。

  与此同时,网络舆论的新形势也对政府、公众提出了新要求,不断出现的网络失范等新问题使社会秩序面临着新挑战,网络舆论的发展状态影响了网络社会环境建设甚至是国家文化信息安全。

  在这种背景下,面对多样化的网络舆论,国家需要了解网络舆情提出的新要求,需要改变应对观念、重设应对措施。,例如,政府在面对网络舆论监督时应该如何做到信息公开?应该如何处理网络谣言所产生的社会影响?监管部门如何才能够做到因势利导,促进公共空间内的有效沟通,建构不同社会阶层间理性宽容的对话机制?如何引导公民在使用信息、表达意见时实现自律?……这些都是网络舆情研究的核心问题,也是当前国家治理的关键议题。

  《2009中国网络舆情报告》以网络舆论为重点,以网络舆情事件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案例作为切入口,从公众心理、媒介素养、政治形态、社会动员等学理角度对2009年中国网络舆情进行了精细的研究,以求为公众及政府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本书主要呈现以下四方面的内容:

  一。网络舆情事件研究。本研究所选取的网络舆情热点事件有这样几种类型:

  针对社会不公平现象批评行政不作为的事件;针对关乎多数公众利益的决议或政策进行热议的事件;由网络谣言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讨伐社会丑恶现象的舆情事件等。这些网络舆情事件的形成主要源于社会矛盾、个人意见的扩展以及偶发事件的激发。对网络舆情事件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网络舆论所“热衷”的对象,有助于从具体案例的发生原因及发展过程中吸取经验教训,有助于为实现网络科学管理提供事实依据。

  二。网络舆情传播形态研究,包括网络舆情的形成与发展变化。我们对某一网络舆情事件所引发的网络舆情发展的全程进行跟踪研究,探究不同的事件在网络舆论的影响下如何演变, 从而抽象出作为变量介入网络舆情影响事件发展的外部力量要素;我们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求有效的指导中国社会的实践。

  三。网络舆情的主体研究。我们从公众心理聚焦的角度,对中国互联网的使用情况、网民媒介素养、网民社会心理、网民意识形态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以网民为主体的网络舆情产生的原因及结果。进而探讨公众应如何合理使用网络媒体,如何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如何形成自律机制等问题。

  四。网络舆情的管理研究,包括网络舆情的引导与控制方式,网络舆情的预警机制,网络舆情的应急处理。本研究在了解网络舆情主体特征的基础上,对网络舆情中呈现的各种新问题,如网络舆论监督、网络负面信息、网络恶搞与炒作等进行整理分析,从树立观念转变及改进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建议。我们倡导政府应对网络舆情新形势时应尊重民意、公开信息、适度放开言论自由、打开舆论监督空间。我们倡导建立适应不同应用范围的舆情监测和分析,用信息化的手段辅助领导决策和处理公共事件,为构建和谐的网络社会建立国家与社会间的信任基础。

  工作团队

  《2009·中国网络舆情报告》由南京大学-谷尼网络舆情监测与分析实验室

  (Internet Public Opinion Lab, NJU-Goonie)出品。课题负责人为杜骏飞、邹鸿强。编著者包括:杜骏飞,邹鸿强,巢乃鹏,高敏,张翔,任咪娜,王依林,蒋潇,王申璐,胡宝祥、孙新峰、李鹏、陈凯、杨锁柱、戴俊峰、傅少波、邹淑红、刘磊。在报告的撰写过程中,还引用了李永刚教授等学者的有关意见,特此鸣谢。

  内容及方法

  该报告主体内容共分为五卷。

  卷一为2009年度网络舆情年度综述,概述和宏观总结了2009年中国发生的舆情事件。

  卷二采用网络定向搜索抽取100件网络热点舆情事件进行初步分析,分别从事件回顾、舆论传播路径、网友评论节选、舆情规律总结四方面进行阐述,基本呈现舆情事件的传播状态和规律。

  卷三从这100件舆情事件中精选10大案例进行详解,展示更全面的事实和更广泛的声音,对舆论传播路径进行分阶段分析,指出网络舆情中的“节点”,对不同的评论内容进行分类整理,并导入更系统、更具深度的分析。

  卷四对“躲猫猫”事件、江苏省人民医院艾滋事件、杭州飙车案、绿坝事件、“魔兽世界”事件等案例作学理分析,在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经验性判断,除了对舆情发展进行分阶段进程详细分析,还对不同声音的发出从主体动因、环境动因的角度进行追因评估。这种评估具体采用了内容分析法和文本数据挖掘法,展现了四方面的研究成果:(l)描述网络中传播的舆情信息;(2)推论网络舆情信息传播主体的意图以及态度和情绪的倾向性;(3)描述和推论网络舆情信息的产生和变化趋势。(4)总结事件产生的原因及其结果、以及所昭示的经验教训,分析网络集群的本质、类型与效应。

  卷五为中国网络社会心理报告,该报告建立在大规模抽样调查的基础上,以全局式的实证社会调查结论展现网络舆情的主体特征,将个案分析所得的具体经验总结上升至理论及策论的高度,为网络传播的科学管理提供切实而深刻的建议。

  数据来源方法详解

  本研究中,选取舆情事件、统计舆情数据、收集整合网络新闻及舆论信息均依据谷尼国际软件(北京)有限公司提供的网络舆情监控技术,在运用网络定向搜索方法对采集的信息进行过滤和预处理的基础上,按照不同领域进行分类,再经过人工审校,排除干扰因素,最后形成舆情信息。关于舆情事件如何提取,每个事件中的网络新闻及舆论信息如何收集而成,如何抽取10件热点舆情事件,图表数据的来源依据为何,兹做说明如下:

  一.100件舆情事件的提取方法

  对100件舆情事件的提取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依托谷尼互联网舆情监控分析系统监测国内主流网络媒体寻找热点事件线索,综合新浪、腾讯、网易、搜狐等门户网站的新闻排行榜,以月为单位,依据曝光量(新闻采写量与转载量)、点击量、回帖量初步筛选出热点事件;第二步,论坛筛选,进一步确定舆情热点事件,以天涯、搜狐、猫扑、网易、新浪、凤凰网、凯迪社区、强国论坛、百度贴吧、中华网论坛、西祠胡同为主,奇虎搜索为辅,根据每月热帖排行、是否置顶、点击量、回贴量等数据进一步确认热点舆情事件;第三步,根据第二步的分析结果结合国内主流搜索引擎的关键词排行榜,如百度、google、soso、有道、搜狗等,以月为筛选单位,对比单位时间内(一个月)关键词排序的区位差异,并根据涉及到某一关键词的网民关注热度及争议热度进行各网站加权评估,从中筛选出该月较受关注的热点事件;至此,对入选月热点事件进行汇总,基本形成了热点事件数据库,再进行人工筛查;第四步,基于热点事件追踪,进行数据统计。有的热点事件热度持续时间较长,在第一个月监测后,接下来的几个月均监测到相关数据,需进行数据的二次整合,并删除部分转帖(基本无点击量、无回复、没有影响力)和搜索引擎bug带来的重复搜索结果。对整合后的热点事件数据,根据事件整体的关注程度数据统计网页搜索量+资讯量+论坛量+博客量的信息总量再进行排序,遴选出前100个重点舆情事件,提取进入本报告中。

  二。每个事件中的新闻回顾、传播路径的检索、统计收录方法

  舆情事件的新闻回顾以搜索事件首发信息源为起点,以发布时间为参考标准,若事件是发端于网络的,搜索首发帖子或者视频;若事件不是发端于网络,搜索首发的新闻通告。继而,研究者整合主流媒体及门户网站的同质新闻,务求完整、真实、客观、遵从事件的原貌。

  舆情事件传播路径以谷尼舆情监测系统监测到的与事件相关的新闻、论坛、博客的内容为基础,加以其他站点对焦点事件的转载,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分析得出事件传播路径,展示网络舆论系通过什么途径、以何种态势进行传播。

  三.10大热点舆情事件的提取方法

  10大热点舆情事件的提取建立在100件舆情事件的统计数据的基础之上,采用人工收集、人工分析及软件追踪相结合的方式选取而出,这10大热点舆情事件分别是,“贾君鹏”事件、邓玉娇事件、南京医生“偷菜门”、上海交通“钓鱼执法”事件、重庆打黑风暴、“绿坝”风波、罗彩霞事件、胡斌飙车案、湖北石首群体事件、“躲猫猫”事件。按照舆情事件网页信息总量排名,以上10大热点舆情事件均列于前30位。首先,在这根据网民关注度高的热点事件按照信息总量排行后选取的30件舆情事件中,以事件需涉及民生、政治、法制、群体性事件等方面作为衡量指标,与南京大学网络传播研究中心专家组所设立的定性指标和主观价值判断排行进行比对,从中选取了相对较为典型的10大热点舆情事件。

  四。图表说明

  该报告中大量运用三类图表:某一事件的网页量分类权重图;某一事件搜索量年度变化趋势图;某一事件网页量年度变化趋势图。

  某一事件的网页量分类权重图指对搜索到的关于某事件的新闻量、论坛量、博客量用饼图加以形象展示,新闻量指新闻媒体报道、转载该事件的总量,论坛量指在论坛上针对此事的发帖及回帖总量,博客量指讨论此事的博客数总量。

  某一事件搜索量年度变化趋势图的数据来源于Google搜索,其数据并不是实际的搜索量而是经过标准化的处理的结果,也就是说,对于各组实际搜索量数据,Google都会先用其除以一个通用变量,以便消除该变量对数据产生的影响。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对各组数据的内在特征进行比较(如果不对这些结果进行标准化,而是显示绝对评级,那么来自最高搜索量区域的数据就会始终占据靠前的位置)。另外,有些舆情事件会因为搜索量不足而无法呈现趋势图,因为搜索量年度变化趋势图是基于Google的网页搜索解析的,Google搜索解析时会为搜索关键词设置一个最低流量要求,以便阻止搜索量较低的字词显示。

  某事件网页量年度变化趋势图的数据也来源于Google搜索,但不同的是网页量年度变化趋势图基于新闻资讯在每个月的量。

  其他说明

  一.  关于误差。该报告在搜索整理数据时存在以下误差:

  (1)主要监测对象为有影响力的网站和论坛,而非整个互联网的帖子,这是存在数据误差的必然性原因;(2)对于软件搜索的结果,虽然进行了人工修补,但是依然会出现一些数据统计上的偏差,比如有些论坛帖子和博文对于某一事件的同质新闻转载,无自主评论、无点击量、无回帖,理应被排除搜索范围,但是由于信息量大,这样的帖子或者博文不能完全排除在外,还有搜索引擎自身除重bug问题也会造成搜索结果重复;(3)由于技术层面等客观因素造成信息不全的问题,目前网络定向搜索技术对论坛的搜索能力比较弱,而关键词更新较快,造成不少信息遗失。另外,微博(http://t.sina.com.cn)客信息对于舆情研究很有价值,但是没有统计入内,一方面是由于搜索引擎不收录,另一方面是因为国内早期的微博客发展现状不佳,新出的新浪微博诞生又较晚,信息不全;(4)还存在统计上的误差,由于每个事件的在各搜索引擎的数据分布不同,在综合谷尼统计与各搜索引擎的加权统计时,可能会产生统计误差。搜索量年度变化趋势图和网页量年度变化趋势图的数据来源于单个搜索引擎Google,与整合其他搜索引擎的数据也会有出入。

  二。关于数据搜索时间。对100件舆情事件的事件回顾、传播途径、网友评论的搜索信息都截止于2009年12月22日24时,不排除某些舆情事件在12月22日之后发生了变化或者出现了新的信息的可能性。

  三。补充材料。关于谷尼舆情监测系统的相关技术软件介绍及具体操作已在附录中予以了补充,供读者参考。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