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傅聪:最好的音乐会没有灯光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20日05:13  汉网-长江日报

  和他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却不多见。多年来,这位老人除了音乐会,和媒体几乎绝缘。此次因为武汉音乐会牵线,记者几经辗转,终于在傅聪广州音乐会之后“追”上了傅聪。和前两年一样,老人依旧一身黑衣,用颤抖的手握住烟斗,一旦开口,就像他手下的音乐一样奔涌而至,让人耳不暇听。

  “最诗意”的肖邦

  远到傅聪,近到李云迪、陈萨,中国钢琴家演绎肖邦的作品似乎有着欧洲人难以企及的天分。傅聪以“诗意”来诠释这种现象:“中国人是喜欢写诗的,肖邦也是有诗意的,他的东西和中国、日、韩这些东方民族的思想最为接近,因为东方民族是诗的民族,而如德国人更讲究思想、逻辑,他们适合写论文,而中国人适合写诗。”

  早年,傅聪多次以中国传统的书画、诗词来诠释肖邦的境界,但现在傅聪已经不再用这样“通感”的方式来介绍肖邦,因为害怕被套成公式:“这是最危险的事情,我这样说是联系东、西文化的相似之处,希望能给人启发,但这两者并不是等同的。许多人都会断章取义,再拿来问我,我简直百口莫辩。”

  指法是匠人的事

  傅聪曾经在断指和胸背摔伤后绑着绷带开音乐会,也曾因为手疾取消过武汉的音乐会。而在前日的广州音乐会上,傅聪没有戴观众熟悉的黑手套。他解释说,戴手套是为手指保暖,而目前手的情况基本上可以。“断指改了指法勉强可以弹,如果不能弹,一定不会开音乐会。光看指法,那是匠人的事情。”

  事实上,许多观众特别是琴童家长会特别注意指法的问题,甚至有音乐会主办方要求在现场用摄像镜头放大傅聪的指法,这让老人家非常反感。“现在中国人讲的不是听音乐会,而是看音乐会,他们永远都是观众,而不是听众,这是我最恨的。音乐会是用来听的,不是用来看的。我最想做的事情是做一场音乐会,完全没有灯光的,让听众在黑暗里好好听音乐。为什么有很多瞎子是很好的音乐家,因为看不到的人,听觉会特别敏锐。”

  傅聪坚持认为,音乐厅里没有好的听众和坏的听众,只有好的演奏家和坏的演奏家。“只要你的音乐言之有物,听众会有感受。如果我进场三分钟,听众还静不下来,那不是观众的问题,是我没有做好,我没有用我的肢体语言告诉观众音乐会要开始了是我的音乐没有说服力。”

  年近八旬还在“打仗”

  如今傅聪已经年近八旬,但他生活的重心依然是钢琴。除了在路上,就是在练琴。“除了技术还要传达出音乐的色彩,感受,每个不同的场地,琴的控制都要不一样。既然要开音乐会,总要拿得出手才能开。光是弹琴,我的生活就像打仗一样,能做到不败就已经不错了。”

  傅聪说,他也很喜欢舒曼的作品,但是 “年纪大了,精力有限,很想弹但是对付不来”,于是选择放弃。他想的是如何做好能做的事情,弹琴、大师班教学、担任国际比赛的评委,几乎是他全部的生活。“看过《傅雷家书》就知道,我们傅家的人都这样。”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