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来自贵州旱区的报告:抗旱形势异常复杂严峻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20日10:15  新华网

  ――来自贵州旱区的报告

  新华社记者 周晓农 王新明

  进入4月,贵州的抗旱形势变得异常复杂严峻。

  清明、谷雨,很快就是立夏,农时催人。

  保饮水,保已播面积,保大季农作物的种植。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如何应对? 必须科学决策,当机立断!

  一场与旱魔决战的战斗打响了。

  逐水而战:点点新绿 可以"燎"原

  4月6日,贵州省委召开常委扩大会,发出了与旱魔决战的号令: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永不退缩,以更大更艰苦的努力,动员一切力量,坚决打好打赢这场硬仗,在绝不能让一个群众没水喝、没粮吃的同时,全力保春播。

  此时,展现在贵州干部群众眼前的,仍是令人揪心的情景,焦渴的田地,灰茫茫望不到边,板结得挖不开,犁不动。

  以水布局,逐水而战。哪里有水,就在哪里播下绿色的种子!

  到4月8日,全省春播已达到800多万亩。旱情最严重的黔西南部、中南部的麻山地区、西部的毕节地区,不少河谷地带、有水源的地方,株株根部盖着地膜保水的早玉米,已经长到了齐膝齐腿高。

  在贵州的罗甸县早熟蔬菜基地,沫阳镇访星村一条小河早已干涸。村支书罗绂超带领村民,在几里的河段上,挖出了38个坑,坑坑出水,安上潜水泵,引水入地,绿油油的菜保住了。

  凭着这股干劲,罗甸县占到80%的10万亩蔬菜保住了。4月12日,在大片碧绿的菜地中,菜农给我们说,采摘一季黄瓜,就可以卖出上万元,既保障了城市供应,我们也挣了钱。

  欲与天公试比高,再向旱魔夺大季。

  各地因地制宜,抢抓大季育秧。育秧占用水土少,土地湿润即可,一亩水稻秧,可以分栽10亩大田,一亩玉米秧,可以分栽出二三十亩,而烤烟、蔬菜秧苗移栽,有着更高的用地比例关系。

  清明前后,农时早一些的贵阳所属各县,育秧进行的如火如荼。到4月8日,完成大季玉米育秧20万亩,占计划总量的60%。

  在到处都是石山的麻山地区,从4月初即开始的水稻育秧,进行得热火朝天。各县大办政府水稻集中育秧示范点,得到集中使用的旋耕机,大显神威,把干涸的田地,翻得尘土飞扬。

  旋耕机过后,队队村民跟进,将土整成一米五宽的苗床。他们顶着炎炎烈日,用茶杯般粗、七八十公分长的木棒,挥汗如雨,将硬得几如石块的土坷垃,一棒一棒地锤细锤散,浇上水,施上肥,播下种,盖上农膜,不几日,春天之绿,破土而出。

  旱育水稻秧用水少,有利于增产,是首选。大旱成了推广普及农业新技术的新契机。满含着向旱魔夺粮的新希望,乡镇村干部、农民,一批一批接受着农技人员的培训,从习惯于水旱秧和点播玉米的传统中走向了接受新科技的前沿。

  农业部门的同志说,育好秧,到端午前甚至稍晚几天插秧也不迟。

  要是到时还不来雨呢?再改种、补种适宜品种,再组织民工外出打工,永不退缩!干部群众发出了这样的铮铮誓言!

  4月18日,气象部门传来好消息,贵州大部陆续降雨,墒情改善,部分地区持续一个多月的红色预警降为橙色预警,旱魔已成强弩之末,正在节节败退!

  攻坚之战:毛细血管 保障供给的生命线

  大批浅根的灌木和幼林,枯黄了。本该春色满山,却似秋天的情景。

  逢春追花夺蜜的蜜蜂,也匍伏在潮湿的井底或岩缝旁吸水,赶也赶不走,找不到清水和青草的山羊,在山间发出令人心焦的"咩-咩-咩"声。

  连旱夏秋冬春,山塘见底了,水窖干涸了,一个接一个的出水点也不出水了。到了4月,水资源越来越少,让每一个群众都有水喝的任务,也越来越艰难。

  但是,今天的贵州农村,经历了改革开放和打工经济,已经拥有了战胜困难的强大力量。在边远山寨,每天也有成批的摩托车,从栋栋新建农舍村寨出发,从水源点,将水运回家,运送到那些散居的困难人家。

  麻山深处紫云县一位乡党委书记告诉记者,全乡有2万多人,极度缺水,如是发生在10多年前,从公路边到最远的居民点,20公里以上的占30%,10公里以上的占60%。除非因灾临时移民,别无他法。

  他说,由于西部大开发和国家加大农村基建设施建设的投入,全乡已经实现村村通公路,大多数村民组也有路可通,距公里边最远的人家,也不过三四公里,连摩托车也去不了,要靠人背马驮走远路的送水人家,只是少数。

  没有农村公路的建设,就没有这么多摩托车。一个县有多少摩托车?紫云县的同志说,有5万辆,这些山间轻骑,大多成了被称为公路毛细血管的乡村公路上的送水劲旅,组成了宝贵水资源供给的生命线。

  开着摩托的党员送水队,民间自愿者的送水队,在连摩托车都去不了的地方,还要将水卸下来,提送到家里,倒进水缸后才离去。

  能不能做到保证一户不少,一人不漏?绷得最紧的,就是这根弦,万万松懈不得!排查了又排查,各县还不放心,又为困难人家发放了送水卡,上面印制了从县到乡村有关人员的电话。比乡村公路毛细血管更细密、基本上实现了山山岭岭全覆盖的无线通讯网络,以及有线电话,也被利用了起来。

  4月10日,紫云县格村支部书记黄勇说,昨天一个村民组有两口子外出打工,把两个小孩托给亲戚照顾,不牢靠,凭着这个网络,他马上就知道了,立即安排了人送水。罗甸县的领导说,全县发放了6000多张送水卡,由于工作到位,县里没接到一个求救电话。

  紫云县委书记辛卫华,每天都要给各乡党委书记群发短信,提示抗旱救灾中的注意事项,在攻坚中,终于来了一场雨。12日凌晨1时13分,他给已离开紫云的记者发了一条短信:打雷了,下雨了,真高兴啊!

  增援之战:旱情不除 决不撤兵

  党和国家、全国人民,关注着西南地区旱情。当贵州启动自然灾害三级、二、一级应急响应时,国家部委、部队、兄弟省市、慈善组织,展开了对贵州的支援,一支支增援队伍,一批批抗旱物资开赴旱区,一笔笔下拨资金、捐助资金,汇入旱区账户,迅速壮大了一线的抗旱力量。

  几场细雨后,成片的竹林灌木依然枯黄,而长顺县竹子托村石旮旯间的青草却绿了,成群的鹅被放出吃草,山凹凹里齐腿高的核桃树苗,根部覆盖着薄膜保水,青翠欲滴的树叶迎风摇曳。好一幅"秋天"里的春景白鹅图!

  村支书杨佐清说,村里有700多亩核桃树,9000多只鹅,要不是县人大、组织部、林业局等部门,天天拉水来,肯定是树枯鹅死,人也保不住。这些核桃树栽下两年了,五、六年进入盛果期,一株收入上百元,一只成年鹅可净挣80元,这可是全体村民的致富梦啊。

  在旱区各地,每一级领导班子、每一个领导成员、每一个部门,都有划分有包干范围,既协调后方,又直接走到田间地头,增援抗旱。而长顺县就用这个办法,为农民保住了20多万株核桃苗,8万多只鹅。

  4月9日中午,在长顺县鼓扬镇一条小河边,人民子弟兵的两台多功能净水车,以每小时吸放净化8吨河水的量,为山区群众输送清洁水。这种曾在汶川地震救险中立下过汗马功劳的神奇车辆,简直就是两台可移动小型自来水厂!

  现场负责的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方玉树教授,正在病中服药坚守。他说,学院闻知贵州受大旱后即向上级请战,3月26日进入贵州,共出动净水车9辆,布点在特重旱区的普安、独山、长顺等县山沟里参战。

  成都军区红军师4月初抵达贵州特旱区,布点在11个县近30个乡镇抗旱。毕节城市供水告急,接到地方紧急求援后,师高炮团政委文银川说:"我们就是来打攻坚战的!"。100多名官兵,分为20人一组,抬着12米长,重1000多斤的水管,在长3公里的崎岖山路上,来回奔跑,每天一干就是10个小时以上,和当地群众一道,提前10天完成了任务。

  贵州武警总队,累计已出动1.8万人次,以各种方式参战。

  国土资源部调集10台钻井机,为贵州旱区打井100口。首支从祖国北端黑龙江省紧急调来的打井队,4月9日,在贵定县小普村打出了第一口井,日出水量可达70至80吨,立即解除了当地群众饮水和灌溉困难。

  ……

  旱情不除,决不撤兵!各声援队伍,发出铿锵誓言!

  新华网贵州频道4月20日电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