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记者孙利抗震手记:为玉树而战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21日10:04  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青海4月21日消息(记者孙利)我现在在青海省玉树的兰州军区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帐篷内,玉树地震后的第六天,作为中央台第二批赴玉树采访的记者,我搭乘空军向玉树运送救灾物资的伊尔-76运输机,辗转四次飞行,终于到达震中。六天前的4月14日,当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剧烈地震时,我正在中央台13层的军事中心编辑部值班,和同事们一样,深知新闻中“玉树,7.1级”,这几个字意味着什么。大地的颤抖,可能是千百个生命的消失,也可能意味着又有血泪之地在等待我们。作为经历过汶川抗震的记者,这一切都似曾相识,这一切又将永志难忘。灾难发生时,人民群众有理由找寻安全场所避难,而军事记者不能。军人的职责要求我们哪里有危险,就到哪里去,记者的使命要求,哪里有灾难,就要到灾难现场,因为,人民要知道那里发生了什么。

  飞机降落前,从伊尔-76狭小的舷窗上,我在努力找寻玉树的影子。青灰的大山上,还覆盖着一缕缕白雪,而在这山岰里,有着稀疏的民房,大部分都已经倒塌,变成废墟。但值得欣慰的是,每一座废墟前,都有一两顶或白或蓝的帐蓬,有时,旁边还升起了缕缕炊烟,让人感到一种力量。

  从机场到位于玉树县城,我亲身感受到了地震的威力,一堆堆的废墟已经看不到原来建筑物的影子,一个个摇摇欲坠的房子,让人不敢靠近。这也许是大自然的力量,但从中,在地震六天之后,我看到另一种力量,这个地区的秩序在逐步恢复。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的战士们在继续搜寻幸存者,一支支救援队伍正操作大型机械在吊装废墟上的预制板,在交通警察疏导下,各种救援车辆有序通过。虽然,大自然是残酷的,但人类的力量是巨大的。正如恩格斯说过,“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给国家新期待,给民族新精神,给人民新责任,对于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而言,大地震是玉树一个悲壮的过去,更是一个伟大的开始。

  在玉树军分区大院,排列着上百个帐蓬,顾不上解开行囊,我来到指挥中心。兰州军区装备部部长高亢说,兰州军区将对各路救援力量的装备保障实行统一指挥、协调和保障。总装备部通保部副部长李明泉在会上说,救灾部队要打破编制体制限制,有什么需求,只要是装备的,你们就提出来,兰州军区联指就会给大家解决。看来,一切的部署都体现着科学、有序与高效,我立刻找开采访机,采制了这条新闻。

  在玉树,遇到了很多熟悉的身影,有在亚丁湾并肩战斗,共同执行首次护航报道任务的央视记者毛财旺,也有老朋友--全军高原病专家、西藏军区副司令员、兼西藏军区总医院院长李素芝少将。无论是大校还是少将,他们都和普通士兵一样,共同为玉树而战。

  向死者致哀,为生者加油。当地震不可避免,当灾难已然来临,愿我们用哀悼日的特殊的形式,寄托我们的伤痛和哀思,表达我们的信心和勇气。在不屈的中华大地上,我们众志成城。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