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玉树灾区见闻:不平坦的生命线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26日11:07  瞭望

  《瞭望》文章:目标:玉树

  高原、高寒、变幻莫测的天气以及危机四伏的道路,在前往玉树的道路上,这些是最大的挑战

  文/《瞭望》新闻周刊赴玉树记者尚前名

  4月19日,接到第二批前往玉树震区采访的通知,记者准备的时间只有不到半天。截至本文截稿之日,《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到达玉树已有2天。一路走来,耳闻目睹,有许多感触。

  北京:让我们万众一心

  4月20日早上,在本刊记者去往机场的路上,出租车收音机里播出的都是听众对灾区群众的的祝福。

  “身在远方的我,只能衷心地为你们祈祷。希望你们能平安,能尽快从灾难中振作起来。让我们万众一心,一起携手,共建家园。”一位听众的留言,让记者印象深刻。

  在飞往西宁的飞机上,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讨论地震,其中不少人身着制服。显然,他们的目的地和记者相同,那就是玉树。

  记者身边的乘客就是这样的一位。他叫陈国胜,是农业部兽医局防疫处的处长。他告诉记者,在汶川地震的第二天,自己就前往了灾区。这次作为农业部第二批前往玉树灾区的专家,此行主要是从事灾后防疫工作。

  “玉树是牧区,畜牧业是不少当地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此次地震已经造成数万牲畜死亡,因此防疫任务不轻。”他谈到。

  从西宁到玉树,只有214国道一条路可通。记者下飞机便乘车前往玉树。800多公里的路程,路上来往的车辆多是挂着“抗震救灾”、“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等标语的救灾车辆,其中也不乏志愿者开的私家车。

  沿途的群众很有爱心。路上,不时见到一张张桌子,上面摆着几个暖壶,桌子上贴着一张纸,或写着“免费提供茶水”,或写着“向参与抗震救灾的英雄致敬”。甚至有热情的路人会主动拎着暖壶,朝贴着类似“抗震救灾”等标语的车辆招手。

  玛多:难忘的雪夜

  在前往玉树灾区的路上,如果说经历了春夏秋冬或许有些夸张,但刚刚还艳阳高照,转眼间就乌云密布,飘起了雪花。变幻无常的天气、巨大的昼夜温差以及强烈的高原反应,无一不是对人的精神和身体的考验。

  “高原的天,就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同行的一位本地司机说。

  这里的天黑得很晚,都快晚上八点钟了,还和北京的傍晚差不多。但阵阵袭来的饥饿感,还是提醒我们应该先停车填饱肚子。来到一个小镇——只有几家补胎充气的小门面和两三家小饭店。司机直接将车停了一家补胎充气的小门面前,原来车胎瘪了。

  “肯定是路上的碎石干的。”司机自言自语了一句。

  饭后雪越下越大,逼迫我们不得不改变原本连夜赶往玉树的初衷,一个名叫玛多的地方是住宿唯一的去处。在这800多公里的路程上,它是唯一的县城。

  这是终生难忘的一晚。玛多4300多米的海拔,让第一次上高原的记者感受到了什么叫做高原反应。整个晚上都在和头痛、恶心以及剧烈的心跳作斗争,稍微大一点的动作,哪怕只是弯腰去解开鞋带,都会让人感到头晕。此外,由于缺氧,很容易让人犯困,但躺下之后才发现,根本无法入睡,仿佛以任何姿势躺着都是一种自我惩罚。

  到了灾区玉树了解到,这里平均4000米以上的海拔,大气含氧量只有海平面的65%,恶劣的环境已经让各救援队出现高原反应的人员明显增多,甚至一些搜救犬也出现相应症状。如果说,救援的时间相对有限,忍一忍还能承受,而对于将来参加灾后重建的人员来说,将是一道必须考虑的难题。

  在出发之前,记者曾拨通第一批到玉树的同事的电话,询问需要携带哪些行李。

  “冷,尤其是晚上,非常冷,一定要多穿衣服。”电话里,这是同事的第一反应。在玛多的雪夜,记者明白了为何会有这样的叮嘱。虽然屋里有暖气,但即使把所有的被子都裹在身上,仍然感到寒气袭人。

  本以为天黑得晚,也会亮得晚。不料,第二天早晨未到7点,天已大亮了。走出门,发现整辆车都已被白雪覆盖,车轮和车门上都结了一层厚厚的冰。于是开始清理汽车,简单忙活了一阵已接近7点半。县城里连一家开门的饭店都没有,记者一行人只好用矿泉水就着饼干吃了几口,还有300多公里的路要赶。

  玉树:不平坦的生命线

  玉树位于青藏高原腹地,虽然有公路和机场,但实际上交通很不方便。

  首先,玉树巴塘机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机场之一,飞行环境复杂、机场保障能力有限,对飞机和飞行员的技术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一个明显的差别就是,汶川地震期间,空军共出动各型飞机90余架,而这次玉树地震只使用了8架。对此,军方人士解释说,一是机场少、容量小,灾区周边只有1个机场可用,而玉树机场的保障能力有限,只有2个停机坪,最多只能停放4架大型运输机。二是可在高原机场起降的机型少,目前空军运输机中只有伊尔-76飞机具备高原机场的起降能力,载重量要减少一半。

  其次,玉树只有三条公路与外界相连,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记者走的这一条。大部分救灾物资都是通过这条道路运进玉树的,是名副其实的“生命线”。虽是国道,但路况并不好,期间要翻越海拔3600多米的日月山、海拔3800多米的柳梢沟,海拔4000米以上的河卡山、鄂拉山、姜陆岭、大野马岭和小野马岭,以及海拔高达4824米的巴颜喀拉山山口。一路崇山峻岭,道路曲折狭窄。除西宁至倒淌河90公里为高速公路外,其余路段均为二级柏油公路。尤其是不少路段都属于盘山公路,一边是高山,一边是悬崖,稍不留神就有可能车毁人亡。

  很快记者一行就见识到了这条“生命线”的风险。一场大雪,让道路变得十分湿滑,尽管我们的司机是位常走这条路的老手,但还是差点发生了意外:在拐一个并不大的弯的时候,车轮打滑,汽车直向路边的深沟冲去,幸亏司机反应迅速,猛打方向盘,才救了一车人。

  在继续前行不久,发现一辆卡车翻倒在路旁的沟里。这辆车的车头在路上,而车尾则插在沟里,看上去像是调头倒车时不小心倒进了沟里。

  这是我们一路上遇见的三起事故的第一起。除了另一辆同样翻到路边沟里的越野车,让记者记忆深刻的则是两辆卡车的相撞。这也发生在一个拐弯处,不同的是,路的一边不是沟,而是悬崖。

  “肯定是雪天路滑,再加上车速快,疲劳驾驶才撞上的。”同行司机说了一句。

  “这样的事经常发生吗?”记者问道。

  “是啊,这是常有的事。”他告诉记者,在这里,除了每年的七八月份,其他的月份都会下雪,说来就来。而且由于这里地势高,都在海拔4000米以上,气温低、风也大,即使出了太阳,路上的冰也很难融化。

  “有的时候,有的地方的冰大半年都化不了。风大路滑,再加上路途遥远,沿途又没有什么可以休息的地方,所以很多司机都只好连夜赶路,疲劳驾驶,因此经常发生事故。”□

  《瞭望》文章:灾区见闻

  两条搜救犬搜出14人生还

  张涛,青海海东公安消防支队支队长,是最早一批进入玉树的救援人员。地震当天15时30分达到灾区后,便带领战士投入到了紧张的搜救工作中。

  “15日,我们找到了两名幸存者,是一对母女。”张涛告诉记者,由于交通不便,大型的救援器材还没有运到,他们只能利用简易工具进行挖掘。但是当施救到一半的时候发现,母女俩下半截身子被一块厚重的楼板死死卡住,如果没有大型工具,根本无法施救。

  “着急也没有办法,我们只好一边联系其他部门,一边安慰这对母女。”张涛说,“我问她‘你感觉怎么样?能明白我说的吗?’她说,‘能’。说明她还比较清醒。”

  很快,另一支带着工具的救援队伍到达,张涛便将这里的救援工作交给了他们,自己又赶往另外的救援现场。

  最让他自豪的,是一同随他而来的搜救犬分队。他告诉记者,这支搜救犬分队是在汶川地震后才组建的,这次是第一次实战。

  2条搜救犬成功搜寻并准确定位生还人员14名,大大提高了搜救效率。不过连日的紧张搜救,加之高原反应和水土不服,2条搜救犬已达到了疲劳极限,其中搜救犬“小虎”在搜救过程中还受了伤,但在训导员的精心护理下,仍坚持工作。

  医护人员的“厨房”与“热食”

  玉树体育场,是灾区最大的救治医疗点,记者到达这里,已是震后第九天,由于救援及时,大部分的重症伤员已被飞机转运至西宁、成都等城市。“现在这里已经好多了,刚开始的时候特别忙。”青海市人民医院的一位大夫告诉记者,目前来这里看病的大多是高原病,例如肺气肿,以及从偏远地区转运来的伤员。

  在这里,记者还看到了由军方提供的现代化的医疗方舱。“这是个好东西,”一位医生告诉记者。在它到来之前虽然也来了许多医疗队,但由于设备有限,对伤员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处理。“更多像个门诊。而这个医疗方舱,相当于一个二级甲等医院,条件好多了。许多以前需要转运的伤员,现在在这就能治疗了。”

  在玉树,无论是受灾群众还是参与救援的人员,居住的都是帐篷,唯独在玉树体育场,记者看到了两排简易活动板房,主要用作病房和诊室。

  不过,医护人员的生活条件依然很艰苦。在这里,记者见了已到此连续奋战10多天的北京急救中心赴玉树紧急救援医疗队。

  “最初的一周,由于没有水,我们很多人都没有刷牙洗脸。晚上也只能睡在车里。”其中的一位名叫汤小贤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吃的更不用说了,连个锅都没有,也没有热水,只能喝矿泉水,吃饼干和面包之类的。”

  “不过现在已经好多了,至少整了个厨房,能吃到热食了。”在他的指引下,记者看到,所谓的“厨房”只是用石头垒了灶台,锅是热心的受灾群众“支援”给他们的,而燃料则是从震后废墟上找来的木头。□(文/尚前名)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