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辉(武汉 公务员)
中国粮油学会营养分会、国家公众营养改善项目办公室、国家发改委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等单位主办的“营养强化大米”上市仪式近日举行。据介绍,营养强化大米未来将逐步推广,替代当前营养物不足的普通大米主导地位。
80多个国家实践证明,食物营养强化已成为大势所趋,是普遍改善公众微量营养缺乏、解决营养失衡的重要途径。以营养强化大米取代普通大米,据称其方法是以大米为载体,按照标准添加人体必需营养素的营养强化食物,有利于预防或纠正人群中出现的营养素缺乏状况。对于有以大米为主食习惯的国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
不过,推广有道且有术,尤需慎重对待。在一些日常食用消费品中添加营养素的做法,此前有营养盐。由食盐加碘开始的营养盐运动,从大方向上讲,不可谓不是一项有益的尝试。但是A面是风光一时的推广,B面有时却呈现出被损害的难堪。营养盐一推广,低价盐、普通盐一时间难觅芳踪;即便大多数国人逐渐具备了对涨价的承受能力,却因为市场上到处只出售花里胡哨的营养盐,而失去了消费选择的自由。更为重要的是,食盐中加碘、加微量元素之类,在医学上证明有时不仅未必适合所有人群的需要,而且带来负面效应的情形也并不少见。
营养盐推广之路上的经验教训让人无法释怀。而营养盐好歹还是实行的国家专营制度,应该说在质量方面是可靠的,至少目前市场检验显示,其营养添加上堪称是中规中距的。而营养大米却不可能实现专营,如何过好营养添加的可靠性一关,应该是成败的关键所在。目前大米市场上以陈化米打蜡抛光、或者添加有害有毒的增白制剂的情形,屡禁不止;而本来挥之不去的三聚氰胺阴影,又让人对“添加”二字存在着先天的畏惧和抵触情绪。在推广营养米之时,需要和允许添加的是否添加到位,而不需要且不允许添加又是否得到严格控制,有待于用更好的行动来证明。
据称,营养米将划分为高中低档,价格高的达到每斤10元,数倍于目前市场上普通大米的价格。不菲的价格往往容易使消费行为不再是纯粹的经济行为,有时还可能变成一种社会阶层分裂的表征。奢侈品、高端产品之类的消费市场,存在着一种用者不买、买者不用的怪圈,更是在侵蚀营养大米之市场禀性的同时,在不经意间损害着社会公平。大米乃是日常消费品,如何通过市场补贴或者救济渠道,让生活困难群体也有机会享受社会进步的成果,更应该纳入推广的思考。
笔者并非有意抹杀“营养强化大米”这一新生事物,更非存心抵制营养大米,只是想说,推广营养大米,从切实规范生产和经营做起,避免边推广边损害,是须臾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