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世博中国同样需要奥运的热情

  □周欢

  (江西 学生)

  只有加大宣传力度、普及世博常识,让公众自觉关注世博会、关心我们所居住的城市,才可能让生活更美好。

  再过几天,寄托百年畅想的世博会就要梦圆上海,这对于中国人而言无疑是一件值得“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喜事。“去上海看世博会吗”、“哪里可以买到世博会门票”,随着“世博热”持续升温,我们随处可以听到这样的话语,甚至让公众开始重新找回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感觉。

  众所周知,上海世博会也承载着中国几代人的梦想。始于1851年广东商人徐荣村携带“荣记湖丝”远渡重洋赴伦敦参加首届世博会,中国就开始与之结下不解之缘。而从郑观应到梁启超,再从吴趼人到陆士谔,先见之士的设想和预言也集中体现了国人对举办世博会的祈望。这份挥之不去的“世博情结”始终牵绊着国人长达一个半世纪之久。

  “百年夙愿今朝圆”,激动、高兴、欣喜,或许都不足以形容这种心情。但是,我们又不得不正视现实中存在的这样一些略显“刺耳”的事实:还有一部分人对世博会“略知一二却不甚清楚”。就比如,笔者在调查后发现,老家的一些乡民以及身边的两三成同学,他们尽管知道世博会这件事,也能经常从媒体上获取上海世博会的相关信息,但倘若问世博会究竟是怎么一个“会”,他们要么支吾不清,要么一脸茫然。

  当然,之所以会出现此局面并不能完全归咎于“宣传力度不足”。事实上,较之于奥运会,世博会本身的知名度和关注度都要稍显逊色,即便是其他国家举办亦是如此。这主要是因为奥运会和世博会两者在性质上存在差异:一个是大众化体育娱乐的“全民狂欢”,一个是经济科技文化方面的“集中展示”,能够吸引的社会群体及参与人数自然不尽相同。

  正因为这样种种缘故,上海世博会在有些地方也许给人以“内热外冷”的感觉。在上海本地,世博会热潮涌动,从公交车站牌到街道绿化带,甚至是出租车上不起眼的“小贴士”,都随处可见会徽、海宝等世博元素,但在其他一些地区,至少在笔者所处之城市,世博氛围还待重塑和提高。“一切始于世博”,但笔者以为,前提是要让普罗大众先认识和感知世博的魅力。只有加大宣传力度、普及世博常识,让公众自觉关注世博会、关心我们所居住的城市,才可能让生活更美好。

  “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这句源自古希腊先哲亚里士多德的名言给予我们很多启迪。2010年世博会既属于上海,更属于全中国、全世界,要“博”出精彩,关键要以奥运会一样的热情全民广泛关注和参与,将世博理念深入到每个人的生活之中。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