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阮蓓茜
昨天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我省123名优秀劳动者受到表彰。
走近这群全国劳模,便会发现他们身上有着许多共同点,他们把岗位当舞台,把工作当事业,把付出当追求,耀眼的光芒在默默无闻中不断积聚,自身的价值在忘我奉献中不断彰显。
从他们身上,我们还看到,随着时代发展,劳模这个群体在变化,而劳模的精神和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发展。
高技能劳模越来越多
与上一届全国劳模相比,具有高学历、高技能的劳模人数越来越多了。
这次评选出的我省123名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总数的71%,科研、专业技术人员及优秀技能型职工占近一半,这些都充分彰显了“知识型”劳动者在经济转型升级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浙江欣兴工具有限公司的操作工姚红飞被誉为“专家型工人”,他自学成才,靠一股子钻劲和敢于求索的创新精神,在高速钢钢板钻领域默默打拼,开发了一个个新产品,解决了一个个技术难题,演绎了新时期青年工人的成长轨迹——以创新创造业绩,以创业体现价值。
如今,科技创新早已不只是科研人员的专利,不少“发明家”还是普通的一线职工,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与企业同甘共苦,为节能降耗献计献策,为拓展市场冲锋陷阵。
沃海波,从宁波宝新不锈钢有限公司车间工起步,成为分厂厂长,由他攻关创立的“消除1CR轧辊拉毛”,被公司冠名为沃海波操作法;王竹林,从省工业设备安装集团公司的电焊工起步,经过10年“折腾”,发明一种新型焊条,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成为首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一线工人……
这些绝活儿都是叫得响的“工人品牌”。创新成果,正不断在一线职工的实际生产与操作中实现、放大,产生难以估量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创业路上的“领头羊”
在我省的全国劳模榜上,10多位“村官”集体亮相。这些活跃在最基层的村支书,一心一意带着村民办村企、建新村,千方百计为村民排扰解难,想方设法改善村居生活环境,成为百姓交口称赞的农民致富和新农村建设带头人。
淳安县夏中村村支部书记鲁全位就是这样一个“村官”。14年前,夏中村原是欠发达地区的一个“不发达村”,1500余人散落在深山僻壤中,没有出路。鲁全位担任村支书后,掀起了全村农业结构调整大潮,使村投产经济林迅速跃居全镇之首;引进本地首家来料加工企业,带动大批加工点;打造完成遍布村子30公里的盘山公路交通网……如今,生态效益农业发展了,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落后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先进村。
还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我省推荐的全国劳模中,带“长”的明显增多。“从某种程度上,劳模,其实也是社会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省总工会有关负责人感慨地说,像前两年我国遭遇国际金融危机,就催化出了不少来自各行各业的创业精英。
浙江德华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丁鸿敏带领科技人员,坚持自主创新,研发以速生材取代天然木材,解决了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难题;青田巾帼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朱伯英致力于免费培训裁剪、缝纫等技术,使一大批家庭妇女有了一技之长……
这些企业家带着员工,一起抵御来势汹涌的国际金融危机,从逆境中奋起,带领企业化危机为机遇,走上转型升级的新坦途。我省去年经济走出“V型”,严峻的就业形势不断缓解,他们功不可没。
可亲可学的好榜样
“以前,在电视上看到时传祥、王进喜、袁隆平……这些人的光辉形象,总觉得劳模的荣誉高不可攀,学来不易。”宁波81890求助服务中心主任胡道林抚摸着胸前“全国劳动模范”的红绸带感慨道,其实只要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持之以恒,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尽心尽力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实上你就是劳模。
全国劳动模范获得者、省勇克时艰优秀员工……杭钢集团公司转炉炼钢厂炼钢工祝志胜身上的荣誉很多,而20年前,他只是个高中毕业的农民,跟着村里人进城打工。
从曾经一问三不知的炉前工,到如今一看火焰就知道温度的专家,一位网友看了祝志胜的经历说:“这样一位集国家级各种荣誉光环于一身的全国劳模,也是和我一样在一线车间干活。他使我明白了,一个人即使平凡如草芥,只要通过自强不息的努力,也可以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贡献社会,创造辉煌。”
“事实上,如今的劳模标准越来越强调劳动者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和技能创新。”省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现在劳动模范的评选越来越倾向于基层和工作一线,以工作实绩和贡献大小作为衡量标准。
全国劳模的事迹告诉我们,不管时代如何发展,每一位在不同岗位上兢兢业业的职工,只要你始终保持一种勇攀高峰的创业追求,保持一种默默奉献的敬业精神,你也将成为一名人们心目中的“劳模”,受到别人的尊重,成为大家的学习榜样。